第一卷場交州之戰 第三章 銀礦(1 / 2)

次日一早。

關毅,黃忠,廖化,於禁,張任,張郃,馬騰,關羽,周倉,等人醒來後,到縣衙內堂等候張宣。諸將之中,隻有黃忠出於官吏。其餘眾人多出於貧窮,未曾任官職,不知為官之道。

片刻,張宣身著郡守官服,自後院出來。

“都坐下來吧!等等我和諸君商討,本郡軍政要務。”看見眾人在大廳中站候,張宣說著。

眾人未曾任官職,但禮儀還算知曉。眾人之中,關毅是唯一一員文官,居左邊第一位坐下。其餘眾人為武將,黃忠官職最高,居右邊首位,關羽次之,之後為馬騰,張郃,張任,於禁,廖化。居右邊坐下,眾人多是第一次為官,很講究禮儀,都是坐姿端正,盡量不發出聲音,靜靜聽從張宣發話。

張宣居中坐下,望向諸將,後望向左邊的關毅,不由眼前一亮。

關毅(38歲),字道遠。父關審(卒),字問之。子關羽(20歲),字長生。孫關平(3歲)。關毅初見時正在田間勞作,現在得了官身,頭戴官冠,身穿官服,穿著高齒官屐,舉止從容,氣度雍容,甚至臉色也不象以前總透著青色,而是隱隱有紅光。穿上官服之後,氣度和眼神變化很大,多了一份沉靜和威嚴,難以形容。

張宣能得關毅和關氏一族,是因為關毅對讀書人三個字特別的看重。

細看《三國誌》當知關羽生前以武力聞名於世。死後子孫既然在墓磚上刻關羽的祖、父,及關羽是個文人世家。

根據,清初康熙年間,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時候,發掘出關羽的墓磚。上麵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資料比較詳細,還略有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他因此寫了《關侯祖墓碑記》。

據墓磚上關氏子孫的文字記載,關氏家其實是個文人世家,不是武官世家。關羽祖父叫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鎮)常平村寶池裏。記載說他“衝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訓其子,於桓帝永壽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上結廬守喪三年,除喪,於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關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

根據《三國誌》,《關侯祖墓碑記》中對關審(祖),關毅(父),關羽的記載。關審(祖),關毅(父),關羽,都沒有為漢朝選拔為孝廉,茂才,察廉。所以文人之說,隻能是自稱。同時關氏一族十分貧窮,因為家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寶池裏。關羽武功當,傳自父關毅。關毅武功當,傳自祖關審。

推測下,關審本人或先人,當是武將,所以關氏一脈武功高強。不過漢朝武人地位不高,後來關審本人或先人得到《易》、《春秋》二書,從而苦讀二書,言談舉止都與《春秋》為準,義氣為先。可惜漢朝文官選拔的孝廉,茂才,察廉內容是《詩》、《書》、《易》、《禮》、《春秋》。關審本人或先人隻有《易》、《春秋》二書。所以關氏族人沒法出仕,隻能自稱文人。

所以當日張宣開給關毅的條件為,關毅出仕向張宣稱臣,全家遷移入合浦郡。張宣保證關毅三代為官,關毅本人為文官,十年內關毅三代孝廉,茂才,察廉各一名。關毅立即同意。

令張宣痛惜的是,關毅的武力,關毅正值壯年,武力比剛成年的關羽強悍得多。和黃忠是旗鼓相當,在交州這個地方,關毅有勇將之才,絕對能以勇冠三軍,有馬有甲時,獨身也能,力殺百人,在當世能相比者不過呂布,張飛幾人。

關毅若是能率一千騎兵,野戰衝鋒陷陣,定所向披靡,勇不可擋,大可用之。

隻是關毅為人太過執著,隻願為文官,不願為武將。能說動關毅許關羽出仕為武將,是用了十年內關毅三代孝廉,茂才,察廉各一名的條件。

“道遠,你初次為官,本縣之內,文官又隻得道遠你一人,本官先和你,說明一下職事。”張宣笑著對著關毅說:

“諾!”關毅在下麵轟然應著。

“本官任命你為合浦郡,市掾之職,主管市政,兼掌管本郡內政,和總領衙事。本郡有五縣,你要做的事分別為,管郡內大小事,記錄事件,奏議要事,清查民戶,勸課農桑,墾埴畜養,郡國水利,時節祭祀,郡內財物尾數檢核,建倉存穀,貨幣鹽鐵買賣,上計之事,以上諸事都為你職責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