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場交州之戰 第四章 道路(2 / 2)

“遵命。”聞得“銀礦”二字,廖化、周倉心中輕震,複應道。

漢代黃金為上幣,白銀為中幣,銅錢為下幣,單位由鎰改斤,1斤黃金=10000五株錢。漢代至宋代金銀比價,大部分時間一直是比較穩定,維持在1:5左右,1斤白銀=2000五株錢.(東漢時期,白銀開始以貨幣的形式流通。這使得在賞賜功臣或賄賂權貴時,黃金有了其他的替代品,此類事情在史料上可以找到相關記載。)

吩咐完公事,當言私事,眾將新付,在合浦郡內,沒安家之地,如沒根之萍。為君上者,當為眾將安居立業,以安臣心。

“諸君,初到本郡,居沒定所。我打算將我名下,在合浦縣內私田,分出九百畝,每人私田一百畝,耕牛二頭,白銀一百兩,細戶五戶,丫鬟二人、五仆人、自建田莊,以後有功還會加賞。”

“主公……”關毅有些變色,眾人初到沒立功勳,這賞賜可是很重,有點違背常理了。

“……聽我說完,世間豪門望族也不是上古就有,田莊是諸位安家立族的根本,是諸位成為世家大族之根基,希望諸君和我一起努力。”

“謝主公賞賜!原為主公效命!”眾人一齊應著。

“那麼,諸位,自行任事吧。”張宣看著眾將離開,有些感慨。

昔日張宣在京城時,深居簡出,也曾深思道路問題。張宣自知不是智者,武力也不出眾。所以打天下,則取決依臣下,謀臣智者多重名或利,又出於世家、大族,有功名在身。張氏世代聲名不顯,自身又和張讓等同道,所以他日打下交州,也難有謀臣來投。武將則不同,武者多出於貧賤、故重義理,早期又多聲名不顯,故易得之。

是故謀臣之望以絕,隻能走武將之路。武將重義理,沒故功略鄰郡,會動搖武將忠誠之心。故走武將之路,沒大義之名,難以攻略他郡。昔日張宣得到聖旨時,立即想到了曹操假旨,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一事。深思熟慮之後,張宣也做了一件。內容為交州士燮叛亂,故免去交州刺史朱符之職,加封張宣為交州牧,自行平息叛亂。有聖旨、交州牧的名義在,則有自行任命各郡守的義理。有不服者也能出兵討伐,有大義之名,伐之也不會動搖將士之心。

當然假聖旨的可信度,還要看有沒有人信。沒人信真也成假,有人信假也成真。隻要在皇帝死前一個月內出示聖旨,交州遠離京城,消息傳回京城是,皇帝早死,又有董卓之亂,玉璽又不見(《吳書》初,黃門張讓等作亂,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者以投井中)。誰能說張宣手上聖旨是假?在交州大亂,刺史朱符為夷賊所殺時,出示聖旨。自能輕易接管交州。

人情似紙,人生如棋。

世事就像棋局,人得智慧總有不同。有人能預想十幾步,乃至幾十步,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隻能看到幾步,甚至走一步,算一步。與智者對招,總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但是智者出手,眼見的殘局,總能峰回路轉,起死回生。

人生總是走到盡頭,才發現路愈走愈少。

命運就是天下大勢,人就是棋手。如果能預知未來,就算你智慧很低,你也能提前在勢局上,放下致命一步,等待翻盤的機會。

可能張宣在智慧上不如諸葛亮,司馬懿,等人。不過張宣能預知未來,深明大勢,所以張宣自得天時。如果每走一步,都能深思熟慮,則得地利。能善待群臣百姓,則得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