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派兵將當地民憤極大的土豪劣紳全家斬首,浮財糧食收入聖庫,並救濟窮苦百姓,此舉大收民望,萬餘百姓加入太平軍。鍾懷遠部下亦擴至4000餘眾。
趁戰鬥間隙,鍾懷遠加緊部下訓練,將這4000人分為左中右三隊,每隊1600人,剩下四百人列為親衛,李開芳、林鳳祥也被他向楊秀清請求調入入手下,與鍾懷山各領一隊。鍾懷山自那日用長矛插死李殿元後,深感長矛擲出的威力,要求其所率1600人每人砍回三根三尺毛竹,將兩頭削尖,縛在背上,迎敵時先擲完毛竹再與敵近戰,並對此大加訓練。
過得十餘日,楊秀清調動各路太平軍,集中優勢兵力對各路清軍各個擊破。緊跟著楊秀清又指揮太平軍從象州轉攻桂平,在桂平擊敗清軍圍剿。
鍾懷遠在平南又遇向榮所率6000清軍,兩軍於平南城外野戰。鍾懷遠以品字型陣營應敵,中路鍾懷山部突前,左翼李開芳,右翼林鳳祥,兩翼拖後,鍾懷遠率四百親衛坐鎮中路。
向榮見太平軍僅4000人,且均為步卒,大喜,當下也兵分三路,將僅有的500騎兵加上2000步卒擺在中路,左右各列2000步卒,令左右路各自拖住太平軍兩翼,中路騎兵突擊,步卒隨後跟上,待騎兵擊潰中路太平軍後,三路合圍。向榮一聲令下,清軍直撲當麵太平軍而去。向榮暗自思量,該死的長毛,今日就讓你們嚐嚐我鐵騎的厲害。
待清軍騎兵衝至太平軍陣前300餘步時,鍾懷山一聲令下,那中路太平軍1600人拔出背縛的毛竹,做好準備,此時清軍騎兵已衝至陣前不足兩百步,鍾懷山大喝一聲:“擲”。
隻見空中飛舞著近5000根毛竹,清軍騎兵正在衝刺,避讓不及,紛紛被毛竹插中掉下馬來。連跟在騎兵後麵的步卒也被插死數百人,清全軍膽寒。見此情形,鍾懷遠下令全軍突擊,向清軍掩殺過去,此時向榮僅剩下5000餘人,騎兵傷亡殆盡,兵丁又不如太平軍勇猛,支持得片響就敗退下去,鍾懷遠乘勝追擊,直追到平南城下才收兵,繳獲器械物資無數,戰馬400餘匹。鍾懷遠當即另人飛報楊秀清,楊秀清得報大喜,派人接收器械物資、戰馬不提。
太平軍聲勢越發大了,廣西的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報朝廷,鹹豐急忙從各地調兵遣將,入廣西圍剿太平軍。
八月,楊秀清撤出桂平,揮軍直取永安,一日間永安城即克。數日後,洪秀全在太平軍的歡呼聲中進入永安,在州署衙門設天朝宮殿。
清軍隨後陸續集結到永安地區,因各領兵將領間矛盾重重,無人統轄,又屢敗於太平軍,故隻在永安外圍安營紮寨,團團圍住,意圖封鎖,並不敢大舉攻城。
在此情形下,太平軍在永安獲得了難得的一段休整時間。洪秀全在永安發布詔令,建政整軍。
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分封諸王。詔封左輔正軍師楊秀清為東王,右弼又正軍師蕭朝貴為西王,前導副軍師馮雲山為南王,後護又副軍師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以上所封諸王,受正軍師東王節製,正式確立楊秀清在太平天國的地位。另封賞功臣誅除叛逆不提。
在這永安城中,太平軍休整了半年時間。隨著時間的流逝,周圍的清兵越集越多,將永安城重重圍困,形勢危急。太平軍諸將多次商討,洪秀全一錘定音,突圍北上,突出清兵重圍直取中原。三月,天王洪秀全發布突圍北上詔,下令全軍突圍,除了武器衣物,其它物件一律舍棄。
天王下詔次日大雨傾盆,太平軍諸將大喜,當即楊秀清下令突圍,急行軍北上。三日後,楊秀清指揮太平軍在仙回嶺設下埋伏,大破追兵,斬殺清兵領軍四鎮總兵,殺敵近萬,追兵膽寒,隻敢遠遠跟著,再不敢逼近,十餘日後太平軍到達桂林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