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懷遠率所部太平軍經莫村、金田,翻過風門拗進山,直撲武宣,大隊隨後跟上。不一日,到得武宣。鍾懷遠身先士卒,一路擊潰各地方團練,占領東鄉、台村一帶,隨即派人通報洪秀全。同時,鍾懷遠下令收繳地主豪紳的糧食和浮財,一部分收入聖庫,一部分分給當地窮苦老百姓。當下群情奮起,老百姓紛紛踴躍參加太平軍。
二月十八日,洪秀全到達東鄉,將太平軍的大本營就設在了東鄉,同時召集眾人連日商議建政事宜。待商討妥當後,二十一日,洪秀全召集全軍,宣布封賞。洪秀全自封為“天王”,其子洪天貴封為“幼天王”,定國號為“太平天國”,確定當年為太平天國元年,宣布蓄發易服,頭包紅巾。設五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中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後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右軍主將,石達開為左軍主將。又封秦日綱、胡以晃、賴漢英、蒙得恩、盧賢拔、何震川、李開芳、林鳳祥等人為丞相、檢點、指揮、侍衛、將軍、總製等職。因護教殺妖大功,鍾懷遠被封為丞相,鍾懷山也被封為將軍,鍾懷遠自領一軍,鍾懷山自是編入其中。當日東鄉鑼鼓喧天,太平軍萬眾齊心,聲威震天。
自太平軍從江口撤退,向榮即率軍一路追趕,太平軍到了武宣,向榮也趕到武宣結營。
四月初,周天爵也率兵到達武宣,兩人當即合兵一處,兵丁達15000餘人,籌劃著進攻東鄉,以求剿滅太平軍。
楊秀清得知清軍增兵消息,當即召集將領議事,確定分兵四路,迎戰清妖。石達開率軍5000,從左路出擊,韋昌輝率軍5000,從右路出擊,馮雲山率軍6000,從中路出擊,鍾懷遠率軍3000,包抄清軍後路,楊秀清、蕭朝貴率軍鎮守大本營,護衛天王。
四月十九日,周、向二人率軍向東鄉撲來。太平軍得報後,按楊秀清的部署,四路齊發,迎戰清兵。鍾懷遠率軍急行,直插清兵身後,待到達位置時,馮、石、韋率軍和清軍激戰正酣,鍾懷遠大喝一聲,領兵加入戰團。此時清兵堪堪敵住馮、石、韋三軍,鍾懷遠又勢如猛虎下山,一連砍死六七個與他放對的清兵,手下太平軍也勇猛異常,片刻間清兵就倒下數百人,清軍頓時抵擋不住。此時的清兵軍紀鬆弛,見勢不妙幾個老兵當即腳底抹油,帶動周圍一大片兵丁逃亡,而太平軍氣勢高漲,眼看清軍敗勢已成。周天爵拔出配劍連斬數名逃兵,卻仍是止不住兵丁的逃勢,他的護衛頭目勸道:“大人,今日之事已不可為,您還是先撤退吧。”周天爵大怒:“我乃朝廷命官,豈可苟且逃命?”護衛頭目又勸道:“大人,死不可怕,就怕長毛侮辱大人啊。隻有留得性命,日後才能為朝廷剿滅叛賊啊。”周天爵長歎一聲,配劍脫手,那護衛頭目使個眼色,眾護衛扶起周天爵隨著敗軍急匆匆的撤走了,那向榮見勢不妙卻是早就跑了的。此役,15000餘清兵死傷6000,回到後方軍營的不到5000人,有4000餘人當了逃兵,而太平軍僅死2000,傷1000餘人,大勝。
經此一役,太平軍聲勢更盛。這日,楊秀清召集眾將議事,商討局勢,鍾懷遠出列道:“軍師,我軍在這東鄉已駐紮兩月有餘,雖剛擊潰周、向二妖頭,但妖廷必會調重兵合圍,而這東鄉四麵皆山,不利擴展,我軍益早作打算啊。”楊秀清微笑著點頭道:“懷遠所言甚是,在這東鄉若時日過長我軍必被清妖圍困。我早有轉移之心。”邊說邊取出一幅地圖,“我欲撤出東鄉,擺脫清妖,大軍直達象州、桂平一帶,轉戰四方,擴軍籌餉。”眾人見楊秀清早有安排,自是讚同。當下,楊秀清令石達開為為左翼,韋昌輝為右翼,鍾懷遠為中路,太平軍飛速向象州挺進,周遭清軍自是一路前堵後追。鍾懷遠一路連連破敵,率軍斬殺上千堵截清兵,血染征袍。不一日,太平軍到達象州,楊秀清將大本營設在中坪墟。尾隨的大批清軍立刻圍了上來,安營紮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