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十六軍入浙時,鍾懷遠即留下了譚紹光的前營、李尚揚的右營,給後十六軍補充了5000新兵。又令鍾懷山、曾立昌在蘇州、常州、鬆江、鎮江一帶征召青壯,以後十六軍前營為主體重建後十八軍,殿左二十三指揮譚紹光代軍帥,駐常州府,以十六軍右營為主體重建後十九軍,炎七總製李尚揚代軍帥,駐鬆江府。鍾懷遠嚴令二人用心操練,以備大用。
鍾懷遠命烈殿吏部尚書孫幕宗在蘇州、常州、鬆江三處設招賢館,招納賢才以充實吏員,又命禮部在各府縣每三日即鳴鑼聚眾、宣講道理,以定民心。一個月後,入浙兩軍均傳來捷報,嘉興城、湖州城皆被攻下,嘉興府、湖州府聞風而定,清軍綠營、團練一擊即潰,各地官吏如喪家之犬倉皇而逃,兩府已入太平軍之手,兩軍前鋒已達杭州城下,唯清軍在那杭州城中囤積三萬兵勇,火炮淩厲,需派兵增援以破杭州。鍾懷遠大喜,正待調後十九軍入浙增援,以速下杭州,取浙江全境,此時燕王秦日綱所率的第二次北伐援軍戰敗,退回天京,秦日綱稟告東王“北路妖兵甚多,兵單難往。”鍾懷遠聞訊立命李世賢罷攻杭州,暫且領後十六軍鎮守嘉興府、湖州府,伺機再進取杭州,並從蘇州派出烈殿吏員赴兩地安置百姓、處理民事,以便李世賢專心軍事,抽調後十七軍回蘇州休整。又命鍾懷山率後十八軍全部、後十五軍中營劉昌林部馬隊北上進駐揚州,鍾懷山節製揚州諸軍。再度派人聯絡馬販購買戰馬,令劉達在蘇州組建後十五軍左營,在烈殿所屬各軍中挑選騎卒並招募兵士。
甲寅四年七月,鍾懷遠傳令鍾懷山整頓揚州兵馬,準備攻占淮安、徐州兩府。同時,種懷遠又寫了封長信派人送至東王府呈上東王,懇請從蘇北出兵前去營救林鳳祥、李開芳部,信中詳述北伐牽製北方清軍以減輕江南、湖廣等地各路聖軍壓力之重任,楊秀清遂同意鍾懷遠出兵北援。得到楊秀清的同意後,鍾懷遠即令陳廷香的後十七軍北上揚州,歸於鍾懷山節製,並令鍾懷山領軍北上救援林鳳祥、李開芳。八月三日,鍾懷山派出兩軍同時攻打淮安、徐州。僅二十日,後十七軍即輕取淮安、占寶應,後十八軍一路連捷已攻至徐州城下。
此時的林鳳祥、李開芳部已往南撤,四月間得聞陳仕保、許宗揚所率北伐援軍已到山東,林鳳祥命李開芳率馬隊前往迎接,未料剛到山東高唐州即聞援軍潰敗,已往南撤,李開芳正待率馬隊再與林鳳祥會合,周圍清軍四麵合圍,李開芳被困高唐,林鳳祥也被勝保領軍困在直隸東光,兩軍隔絕不通,皆苦守待援。
鍾懷山率後十七軍從淮安渡過黃河,迅速北上,下安東、取沐陽,直指山東。鹹豐震怒,嚴旨欽差大臣勝保急速剿滅林鳳祥、李開芳部,又令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速帶馬隊南下阻擊太平軍援軍。鍾懷山率軍進入山東後轉道向北,急襲台莊、韓莊,兩地清軍未加防備,一擊即潰,太平軍輕鬆占領,徐州清軍得聞,害怕太平軍南北兩路夾擊,軍中恐慌四起。譚紹光趁機攻城,三日即克,鍾懷山傳令譚紹光鎮守徐州,安置地方。後十七軍揮師北上,兵鋒直指袞州,在鄒縣與僧格林沁兩萬馬隊遭遇,兩軍爆發激戰,大軍野戰時步卒未加準備畢竟難抵馬隊衝擊,且僧格林沁的蒙古馬隊飽經陣仗,不似那八旗綠營貪生怕死,各各死戰向前,後十七軍交戰失敗,鍾懷山率軍後撤,僧格林沁率馬隊一路追擊至滕縣,鍾懷山占滕縣固守,派人急報烈王鍾懷遠,僧格林沁隨後又調集山東、河南兩萬綠營圍困滕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