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夏去商來(3 / 3)

夏朝真的存在過嗎?持否定觀點的人核心論據是夏並沒有文字存留下來,就是說至今未發現甲骨文、金文、大篆(周)和小篆(秦)之前還存在過“夏篆”。我倒覺得這應該是現在咱們的考古技術不夠發達造成的,你想啊,中國文明史好幾千年,山頂洞人、北京人、藍田人、元謀人更要追溯到一百多萬年前了,而有係統的考古工作這幾十年才開始,著什麼急啊,且得挖呢。昨天在山西挖出個石酒壺,今天在河南挖出個陶飯碗,沒準後天就在江蘇挖出個滿是夏篆銘文的青銅器了,再說一個有幾百年曆史、在兩河流域留下大量遺跡的王朝又豈會是憑空捏造的呢!我都等不及要看那些義正言辭、張嘴就要講證據的學術臉到時的表情了。

伯益和後羿的身份一直是謎團重重,射日的後羿是不是篡了太康權的後羿?舜的土地開發商伯益是不是跟啟爭奪王位的伯益?射太陽的後羿甭問是個神話人物,同時也是娶了嫦娥的苦逼,而亂政的後羿是個部族老總,應該是比較能射所以幹脆就改以箭術之神為名了,這很合理,比如現在說某個肌肉男跟施瓦辛格似的,外號叫阿諾,大家一聽就都明白了;關於伯益,實在不好分析,雖然在時間軸上距離甚遠,但很多所謂史料都把兩個伯益指向了同一個人,反正他(們)又沒成事,我真的懶得琢磨。

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我告訴你,是先有的雞蛋。進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產下第一顆雞蛋的那隻鳥(不知道應該叫什麼)還處在差一代才到質變的量變階段末尾,因此不能算是雞,而發生了質變的那枚蛋卻已是貨真價實的雞蛋,從它孵出來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雞。睿智如我竟囉嗦了(這句話原來寫的是“囉嗦如我竟睿智了”)?其實是要引出下一話題——夏朝是13世16王還是14世17王,王比世代多是因為有幾位兄死弟承的。17王的算法是加入了禹,理由很睿智,夏由禹開國而且國號也是他最先使用的;16王的算法是減去了禹,理由很囉嗦,禹的王座是禪讓而來,他本人也先後確立了兩個禪讓對象,說明政體還是原始氏族聯盟,兒子啟從他手中繼承了王位並使世襲製合法化,從“公天下”變為“家天下”,這時起夏才算是奴隸製王國,而國王始於啟。換句話說,禹是那隻下了第一顆雞蛋的鳥。

無論是幾個王吧,連亂政但沒改國號的後羿和寒浞都算上,從啟到桀隻有複國的少康是個英雄形象,其他人全是廢物,什麼家事國事天下事統統不管,輩輩傳承著四樣愛好:巡遊、狩獵、財寶、美女,需要說明的是,在皇室行圍被賦予特殊意義之前,成天出去旅遊打獵是不良嗜好,就像今天的泡夜店包網吧一樣。有個一直困擾我的問題不吐不快,曆朝曆代君王多數都貪財好色,好色我想大家都能理解並持有不同程度的羨慕嫉妒恨,但為什麼要貪財呢?我們喜歡黃金白銀是因為能換取好房好車好媳婦……對外族外國的掠奪是為了充實國庫,君王們事事都是國家報銷那他個人還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呢?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