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牧野功名一笑傾(1 / 3)

周的先祖棄(官號後稷)是黃帝的嫡傳子孫,所以姓姬。他在舜當政時代主管農業,政績斐然封於邰地,統領一個小方國專心種地生活還算過得去,但後輩子孫不是很爭氣,再加上周邊的少數民族總來欺負他們,根據地多次遷徙幾乎成了破落戶,一直傳了十幾代到姬亶時遷至岐山下的周原。姬亶是個能人,振興農業聚集良民,打跑周邊的夷、戎等惡鄰,建立了叫周的諸侯國。姬亶有三個兒子:太伯、仲雍和季曆,其實仨人都很優秀,但姬亶隔輩親發作偏偏看中了孫子姬昌(季曆的兒子),太伯和仲雍一商量得了甭讓老頭為難,咱們人間蒸發吧這樣才能讓他把王位傳給老三從而再傳給小昌,於是他倆離家出走去了江南夷蠻部落,剃了頭又紋了身,參加當地幫派組織並對外宣布與老亶脫離父子關係。太伯後來白手起家敢打敢殺闖出一片新天地,建立了吳國。姬亶死後季曆順理成章地繼位,他一麵狠抓國內生產一麵吞並周邊少數民族,周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大老板商王文丁的不爽,把季曆騙到首都囚禁後連個正式罪名都沒公布就給宰了。

商集團公司的下屬單位周生意興隆,經營業績逐年攀升,集團董事長紂坐不住了,學他爺爺文丁的辦法把分公司經理姬昌(文王)騙來囚禁住,姬昌的手下獻上珍寶、駿馬和美女斡旋營救,商紂出色地完成了夏桀模仿秀立即客客氣氣地把姬昌放了,還覺得拿人手短有點不好意思特許周享有合法侵略其他諸侯的權力。說實話這種智障他要不完蛋全國人民都不答應。姬昌回周後厲兵秣馬一心報仇,將國都遷到了更富戰略位置的豐鎬,又聘請了老而彌堅、老當益壯、老成練達、老驥伏櫪、老謀深算總之真的很老的薑尚做國相,但姬昌沒有等到大仇得報就死了由兒子姬發(武王)繼任。又經過幾年的戰爭準備,姬發組織了一次假進軍試探出其他各諸侯對滅商的熱情其實並不高,哦,我又出兵又出糧的,你們隻想搖旗呐喊等著分紅嗎,當老子傻乎?於是撤軍。又過了一年,這時的商紂已孤立無援像一個拔掉刺摳開殼的美味海膽就等人下勺了,姬發下定決心彙合眾多小諸侯,率領訓練有素的士卒45000人、代號虎賁的敢死隊3000人、堪稱尖端武器的兵車300乘在牧野誓師進攻朝歌(商的首都依然是殷,朝歌是紂王晚年的行都),紂王臨時拚湊了17萬人(有說70萬,不合理)與周軍對陣,這場本該是驚天動地、勢均力敵,從激烈到膠著再到決勝的大戰卻幾乎沒打起來,周的部隊剛開始衝鋒,主要由恨透了紂王的奴隸組成的商軍就大片倒戈,掉轉槍頭成了攻城的先鋒隊,紂見大勢已去在露台**了。姬發進城後對紂及其寵妃進行了文雅且合乎禮教的毀屍儀式,過程為先用箭射再拿劍紮最後掄斧子剁。

姬發回到豐鎬正式建國,國號當然是周。自稱天子的周武王把他的同姓親戚和造反功臣分封各地,周公封於魯、召公封於燕、薑尚封於齊……一共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受到封賞的還有商紂的兒子武庚,他被派到殷管理遺民,姬發當然對這個世仇不放心又把自己的三個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派去監視他。

周武王在開國四年後死去,十二歲的成王登基,周公把兒子派去魯地上任而自己留下來攝政。管叔和蔡叔不幹了,都是先王的親兄弟憑什麼我們在這兒監視過氣商王而你在首都作威作福,分明是有心篡位,那個小武我們現在要起兵殺周公算你一份你來不來,本就打算報仇複國的武庚一聽樂得鼻涕泡都冒出來了當然一拍即合,大家心裏都清楚反對攝政王其實就是造反。他們一邊準備造反一邊散布周公不軌的謠言,沒幾天連小屁孩成王以及召公、薑尚等一眾老臣都有點信了,周公先安撫侄子,又跟平輩的各個功臣諸侯擺事實講道理賭咒發誓再加威逼利誘,終於說服了這些老家夥,之後從容發兵東征三監。戰爭進行了三年之久,最後以周公取得徹底的勝利告終,他殺了主謀的管叔和招人煩的武庚、流放了脅從的蔡叔、罷免了不作為的霍叔,至此平定“三監叛亂”。為了更好地控製監管東邊的商朝舊部和少數民族,周公又建造了洛邑城並大量移民,很快洛邑就成為了全國政治、軍事、文化的副中心,形成一國兩都的格局,豐鎬(首都,今西安)為“宗周”,洛邑(陪都,今洛陽)為“成周”。

成王二十歲時周公如約還政給他。成王和康王爺倆先後執政的四十年間,周在各個方麵穩定發展,國力達到了空前的強盛,史稱“成康之治”。

縱觀曆史,帝王血統的傳承規律正應了一句東北話——“黃鼠狼下豆鼠子一輩不如一輩”,周王朝又豈能免俗?康王以後再無明君,國勢逐漸衰微,一些羽翼頗豐的諸侯拒絕朝拜但天子無力懲戒,有外族入侵欺負到家門口了朝廷也隻能忍氣吞聲,在這種氣氛中長大的第十代厲王性格無比暴虐,剛一接班就開始東征西討,屢戰屢敗還屢敗屢戰,GDP都變負數了仍癡心不改。為充實歸零的國庫厲王任命了酷吏的老祖宗榮夷公實行“專利”政策,就是把山林湖澤的自然資源歸為天子個人所有,國人(百姓)想要開采使用就得繳納重稅,被斷了外快甚至是糊口活路的百姓雖然不敢公然反對,但非議紛紛卻是免不了的,還編了個叫“碩鼠”的歌抨擊朝政。厲王很生氣又找來衛國的巫師充當特務頭子,專門負責監聽民間輿論,發現說上層壞話的立即打小報告然後派人去把當事人弄死。召穆公謹慎地勸諫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人言就好像洪水呀親~治理洪水要學大禹那樣用疏通的辦法呀親~您得讓人民自由說話呀親~不讓他們說話會憋壞的呀親~他們憋到極限是要造反的呀親……厲王當然是不聽勸的,要聽了就不是暴君了對吧。這下鎬京的百姓真的受不了了,老子們給你當良民不就是為了吃口飽飯嗎,現在不但肚子填不飽連話都不讓說了?!與其餓死或因為發牢騷死掉不如先跟你拚個魚死網破!國人們抄起家夥圍攻王宮。厲王找來召穆公要集合部隊平叛,召穆公都快氣哭了,您的部隊不就是豐鎬的國人嗎親~現在暴動的國人不就是您的部隊嗎親~您這是跟我扯什麼淡呀親~等死吧親……從未打過勝仗的厲王相當有自知之明,放棄王宮直接帶著親信跑路了,一直逃到彘並最終死在了那兒。厲王是跑了,但紅了眼的國人當然不會輕易散夥,又圍困了召穆公的府邸要求交出藏匿其中的太子姬靜,忠臣召穆公含淚讓兒子冒充太子出去送死才保住了姬靜的小命。

暴動雖然平息,但厲王不敢回來了,太子在名義上已經是個死人,朝政不能沒人主持呀,公元前841年召穆公和周定公決定暫時共同執政,史稱“共和”。鼠膽暴君厲王在彘又沒羞沒臊地活了十四年才病死,當初詐死的太子姬靜在鎬京登基成為周宣王,二公將王權交還結束了共和統治。宣王在位46年,本人倒算得上是個好天子,打贏了幾場對外族的防禦戰,也小幅度緩解了與眾諸侯的矛盾,但始終無法根本解決周王朝的各種硬傷,所以他死後王位傳給兒子幽王時國家雖然勉強算“中興”了一小下但依然是個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