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羅馬”號及其護衛艦隻上的軍官和士兵們以一種觀看表演的心態望著那些“意大利空軍戰機”爬升、調整然後進入攻擊位置,當那一顆顆黑乎乎的航空魚雷從飛機上落下並在海麵上激起水花的時候,他們才幡然醒悟過來,然而一切為時已晚,此刻“羅馬”號的姿態優雅的像是一艘專業的靶船……
意大利戰艦上的鋼質裝甲終究無法和蘇俄製造的航空魚雷相抗衡,即便是“羅馬”號這種防禦得到強化的主力戰列艦,一口氣“吃下”四枚魚雷之後也因為大量海水的湧入而迅速向自己的右側傾斜。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裏,慌亂的意大利水兵們做出了最後的努力,而大量向左側注水也一度讓這艘3萬多噸的戰艦止住繼續前進的趨勢,從四個巨大破口湧入的海水終究還是壓垮了這艘戰艦的水密隔艙。月光下,海上巨獸終於放棄了掙紮,海水漸漸沒過它的甲板、艦橋最後是桅杆,帶著滿腹的抑鬱和不甘,它最終坐沉在100多米深的海底,那裏距離巴塞羅僅有40多海裏!
在擊沉“羅馬”號之後,六架西班牙“叛軍”飛機因油料不足在巴塞羅那以北一百公裏、位於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的比利牛斯山區迫降,但當意大利軍隊趕到現場的時候卻隻找到六架被人為破壞的飛機,技術人員在研究後得出一個讓意大利政府和海軍十分難堪的結論:這是一批性能很差的改裝飛機,發動機有的來自沒過、有的來自意大利,機體則由西班牙自己的工廠生產,它們搭載500公斤的魚雷僅能以不到300公裏的時速飛行一個半小時,但就是這樣一群飛機穿越了整個意大利防線並準確的找到了連日來一直在巴塞羅那以東海域遊弋的“羅馬”號。
這份報告在第一時間送到了羅馬的元首府,但在一天之後,意大利政府即宣布本國戰列艦“羅馬”號在西班牙東部海域因連續觸發不明身份的水雷而沉沒,並傳令嘉獎在這次事件中表現勇敢和冷靜的“羅馬”號艦員們,此外,意大利政府還表示將盡一切力量將這艘戰列艦打撈並進行修複。
不過,在全球更具影響力的《世界新聞》卻在隨後發表了一係列文章,真實揭露了“羅馬”號從遭到攻擊到被擊沉這一事件的整個過程,並根據各種資料分析和推測了西班牙革命武裝這次行動的策劃過程、飛機飛行路線以及飛行員們的下落,用事實告訴各國民眾尤其是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的勇氣可嘉,但是意大利軍隊的疏忽和無能才是導致這次“羅馬”號沉沒的主要原因。
這一詳盡的報道使得由德國控股的《世界新聞》在短期內銷量幾乎翻了一番,同時也讓墨索裏尼政府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25天之後,意大利政府做出全麵從西班牙撤軍的決定。
同年10月12日,西班牙皇家衛隊和陸軍在科爾多瓦城附近與西班牙革命武裝展開激戰,在多國聯合部隊以及德國空軍的支援下,聯軍最終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隨後在德國的主導下,西班牙政府和革命武裝展開談判,雙方最終同意以組建聯合政府、北部的部分地區享受自治的方式結束這場內戰。不久之後,以西班牙皇家衛隊指揮官拉米雷斯為首的軍人企圖通過武裝政變來奪取政權,但在德國駐軍的幹涉下慘遭失敗,拉米雷斯隨後被西班牙政府以叛國罪處死。
次年春天,德國皇儲安德雷斯.威廉.馮.霍亨索倫與西班牙貴族之後艾娜.德.坎波斯伯爵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