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線,美國計劃以少部分兵力憑借本土優勢和事先構築的防線抵擋駐加拿大的德國軍隊進攻,而德軍則以強大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對美國北方尤其是東北部的主要工業區和城市、港口展開1924年式的轟炸,盡管美國人的戰鬥機和高射炮嚴陣以待,卻無法阻止德國的遠程、超遠程轟炸機以及新型噴氣式轟炸機對他們的腹地展開輪番轟炸,這一次,華盛頓也未能逃過挨炸的命運。
在遠東,為了策應自己的美國盟友,蘇俄和日本以兩麵夾擊之勢對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展開進攻。實力雄厚的蘇俄空軍與精銳的德國遠東派遣軍航空部隊在海參崴、庫業島以及朝鮮半島附近空域展開激烈的爭奪,蘇俄的鋼鐵洪流則從陸上迅速逼近海參崴和朝鮮,但他們的攻勢很快在德軍的噴氣式飛機和虎-II坦克麵前碰到了大麻煩;日本海空軍的潛艇、戰艦和飛機則對日本海、黃海、東海以及太平洋西部活動的德國艦船展開襲擊戰,但在日本海北部,裝備線導魚雷的德國U-362號日本戰後建造的最大戰艦“三笠”號,給了躊躇滿誌的日本人當頭一記悶棍,而從朝鮮半島南部起飛的德國轟炸機、發射的短程和中程火箭也讓日本國民十幾年來再一次嚐到炸彈的滋味。
在歐洲,蘇德兩國在邊境陳兵百萬,但德國沒有主動進攻蘇俄的南部防線,蘇俄也沒有冒然進攻德國在波蘭和烏克蘭一線的曼斯坦因防線,這情景就像是兩個理智的拳擊手都在等待對方出拳一般,就連雙方的航空部隊也讓人驚奇的保持著克製。不過,德國海軍卻在第一時間封鎖了波羅的海和黑海,並在蘇俄的北方航線上部署了大批潛艇和水麵艦艇,從而隔絕了蘇俄和外界的大部分聯絡通路。
在這場世界大戰全麵爆發後的一個月內,朝鮮、土耳其、澳大利亞、不列顛、芬蘭、西班牙、烏克蘭等國也先後參戰,但除了朝鮮和土耳其,其他國家在戰爭開始階段還沒有和對手產生正麵交火,從地圖和數據來看,同盟四國還在一定程度上占據優勢。
這個時候,在柏林的德國最高統帥部內,德國高級將領們對於是否使用核武器的爭論愈演愈烈,有人提出使用10到20顆原子彈夷平美國,再用5到10顆教訓蘇俄和日本,戰爭將在一周內迅速結束,這個提議很快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因為雖然美、蘇等國已經在從事核武器研究,但他們並不能直觀想象出那種武器的可怕威力,有些美國人甚至認為那些不過是能一次性夷平一條街區的超大號炸彈!
“不,那樣將會讓人類陷入核戰爭的恐怖深淵,會讓德國成為這些國家國民永遠的恨!”辰天力排眾議否定了這個提議,但他提出:“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有不通過核武器贏得戰爭的能力,但在最後,我們會用少量核武器來讓他們更加長久的記住這個教訓。”
在戰爭的頭半年,交戰雙方有得有失,美國軍隊將戰線推進到了1924年《亞特拉大條約》簽訂之前的美墨國境線,但南線的進展緩慢和北線的損失慘重正漸漸抹去他們對勝利的信心;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之後,蘇俄如期奪回了海參崴並從陸上侵入朝鮮半島,隻是德國人那可怕的虎-II讓他們對前方的道路心存畏懼;日本的戰爭準備原本就不完備,麵對實力占據絕對優勢的德國太平洋艦隊,除了能利用潛艇和高速襲擊艦擊沉一些德國商船之外,他們連窄窄的宗穀海峽也無法跨過,十數年來重新積累的工業基礎在德國轟炸機群輕車熟路的轟炸中化為烏有……
當嚴冬到來之時,這場戰爭終於進入了一段相對平靜的緩和期,意大利最終選擇了參戰,但卻不是勇敢的和德國人作戰,而是再一次背棄了自己的盟友。這段緩和期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寶貴的,但德國對它的利用顯然更加充分——一個又一個經過長時間整編和訓練的預備役師、海外殖民師被運往北美和遠東,全新的噴氣式戰鬥機和已經熟悉它們性能、戰術的優秀飛行員被補充到一線空軍部隊,精悍的非洲軍團開赴加拿大前嫌,四個裝備比虎-II更加強大的豹式坦克的精銳陸軍裝甲師被派遣到朝鮮,大批重新啟用的反潛艦船在經過檢修和升級之後遠涉重洋抵達遠東,三個新整編的航母戰鬥群加入到太平洋海區的作戰序列……
1946年,在挺過了美國、蘇俄以及日本的春季攻勢之後,戰爭進入反攻階段。
這一年,德國的核武庫已經擁有超過400枚各式核武器,運載工具囊括戰略火箭、戰略轟炸機和大型遠洋潛艇。在戰爭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德皇威廉三世下令將核武器從中央儲備基地分發到位於墨西哥、朝鮮、波蘭以及土耳其的各前沿戰略基地。
5月5日,德皇威廉三世親自命令簽署,由駐紮在加拿大的德國陸軍第177獨立炮兵旅實施曆史上的首次核攻擊,一枚A40遠程火箭載著1.5噸的核彈飛向美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諾福克,不僅把那裏的港區設施夷為平地,還輕鬆將半支美國大西洋艦隊送入海底。
僅僅一天之後,另一枚載著核彈的A40火箭飛向了美國戰時規模最大的工業區芝加哥,巨大的蘑菇雲再一次讓美國人震驚了。隨著德、墨聯軍氣勢洶洶的從南部突入美國本土,美國很快選擇了退出戰爭,等待他們的將是一份巨額戰爭賠款和永不從事核研究的備忘錄。
德國的核攻擊和美國人的退出無疑是對反德陣營的雙重打擊,但蘇俄和日本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加強了他們的攻勢——在遠東,日本一方麵集陸空軍主力向庫業島發起新一輪進攻,同時以海軍主力配合蘇俄海陸軍在朝鮮半島東南部的迎日灣發起登陸作戰;在歐洲,蘇俄陸軍分三路突進,北路由蘇芬邊界攻入芬蘭境內,南路從高加索地區向土耳其境內推進,中路則集中了蘇俄陸軍超過一半的精銳,隨著上級一聲令下,大批裝甲師和步兵師向橫跨波蘭和烏克蘭那道漫長而堅固的曼斯坦因防線湧去。
然而,困獸的咆哮並不能擊破鐵籠,在曼斯坦因防線後麵,超過150個德國本土師和殖民師正嚴陣以待,波蘭和烏克蘭的森林中更隱藏了數以千計擁有驚人力量的“虎”、“豹”;在朝鮮半島的迎日灣,德軍又首開了在戰場上使用戰術核彈的先例,狂烈的核風暴讓蘇、日失去了在遠東最精銳的海上力量以及扭轉戰局的最後希望。
整個夏天,德軍在各條戰線上高歌猛進,德意誌的鋼鐵洪流毫不留情的踏過莫斯科,日本列島重新淪為德國海軍的囚徒……
8月,蘇俄宣布接受德國的要求退出戰爭。
9月,核武器的陰雲終於籠罩在了日本列島上空,一架架載有戰略核彈的噴氣式轟炸機從朝鮮和庫業島的機場騰空而起,一艘艘載有中程火箭和核彈頭的巡洋艦在日本以東海域擺開架勢,核攻擊的候選單上排成一長列的名字,福岡、山口、廣島、岡山、大阪、名古屋、靜岡、橫濱……
戰爭結束了,那些試圖世界格局的國家以慘敗而收場。自此,這個星球進入了一段相當漫長的平靜時期。
1947年5月,柏林城區的改擴建工程宣告完工;同年11月,在自己的65歲生日時,德皇威廉三世宣布退位,由皇儲安德雷斯.威廉. 馮.霍亨索倫繼承皇位。
對於辰天來說,戰鬥的激情已經成為曆史,遠離了城市喧囂和政治的吵鬧,他和他的老友們在勃蘭登堡的鄉間城堡裏過上了平靜的生活,直到1982年方以百歲高齡去世。在彌留之際的最後一刻,他依稀看到了自己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