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銀行理財產品也會有“浮虧”嗎?(1 / 1)

·16·

銀行理財產品也會有“浮虧”嗎?

“銀行理財產品也會有浮虧?”

類似的疑問“刷新”了人們對於銀行理財產品“隻賺不賠”的固有印象。

首先,我們得了解為什麼銀行理財產品也會有漲有跌。

一、跟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有關

過去的銀行理財都是預期收益型,也就是說發行的時候就明確收益率,無論持有期間實際投資收益水平如何變化,投資者到期都可以拿回本金和約定收益。

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後,理財產品將不再保本保收益,換言之,非保本浮動收益的淨值型產品將是唯一合規的理財產品。

二、估值方法的變化

以前銀行理財產品看起來“穩穩當當”,在於曾經絕大多數理財產品使用了“攤餘成本法”。

比如說Dr.彙投資5000元買了1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是4%,則累計收益為5000×4%=200元那麼平攤到每天的收益就是0.55元(200元\/365天)。

換句話說,這就相當於把產品的淨值“人為”地“調節”到了平滑的狀態,讓投資者看見一條平穩的曲線。

攤餘成本法的優勢是淨值波動小、持有體驗好,缺點是不能將市場變化及時反映到產品的價值變化中,導致投資者不清楚自身所承擔風險的大小。所以《資管新規》出台後,監管層強調了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用市

值法代替攤餘成本法。

比如Dr.彙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底層資產投向股票、債券等多種資產,這些資產都存在價格變動,而資產的價格如果變動,就會帶動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

所以如果使用了市值法,那麼淨值走勢就不再是一條直線,而是呈現出一條時高時低的折線。

三、市場原因

比如2022年一季度,股債兩市出現明顯的震蕩,直接影響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的表現。

債券市場

2022年春節後經曆了一波回調。

數據區間:2020.07.22—2022.03.29

數據來源:Wind

債券發行後,會在銀行間市場或交易所上市,並受市場利率、經濟環境、債券發行方的信用變動等影響而出現波動。

股票市場

2022年2月底,俄烏發生衝突,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局部戰爭的陰影籠罩全球。

數據區間:2020.01.01—2022.06.30

數據來源:Wind

雖然市場偶有重大調整,但短期的淨值波動不代表長期走勢。

比如,從長期來看,代表權益產品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和代表“固定收益+產品”的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指數,業績表現總體來說是穩步向上的。

注:指數的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也不預示未來指數及相關產品的表現,僅供參考。

數據區間:2005.01.01—2022.02

.28

數據來源:Wind

所以,大家不妨淡定點兒,理性看待短期浮虧,樹立長期投資理念。

當然,如果你明白所有道理,但淨值波動依舊幹擾了你的情緒……

那就說明你的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可能低於產品風險評級,今後可以考慮切換至風險評級更低的理財產品。

Dr.彙劃重點

1 理財產品出現“浮虧”主要是由淨值化轉型、估值方法的變化以及市場原因這3點造成的。

2 短期市場有漲有跌,但短期浮動盈虧不代表實際虧損。如果因為產品淨值的波動而擾亂心緒,說明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可能低於產品風險評級。

風險提示:以上為彙華理財有限公司就理財業務開展的通識教育,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或市場觀點,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