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指揮,咱們聊聊戰船吧。您在水軍四十多年,對戰船一定很熟悉。學生想請教,您認為把學生設計的船改造為戰船效果怎麼樣?”劉思遠指了指船模。既然楊潮不願在建立海軍方麵深談,那麼咱就另想辦法。正麵進攻不行,劉思遠就準備側麵迂回。
“小兄弟,這船好啊。”楊潮把船模取下,抱在懷裏一陣感慨。“細想起來老夫生平還真沒服過什麼人,但是對劉小兄弟,老夫不得不寫個服字。當年老夫七歲的時候鼻涕都還沒擦幹淨,整日隻知道玩泥巴。可是小兄弟七歲就能設計出這樣好的船,真是佩服,佩服啊!”沒想到楊潮這把年紀,還保持著幽默感,真是不容易。
“楊指揮過獎了。”楊潮這樣赤祼祼地誇獎,劉思遠還真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楊指揮,學生見您在船上加裝了好些軍械,可否請您跟學生講講在水戰中怎麼運用呢?”劉思遠的話正好撓在楊潮的癢處,老人家積累了一輩子的水戰經驗,猶其引以自豪的是,他不是人雲亦雲,平時喜歡琢磨,還有自己的一些見解。聽到有人誠心請教,楊潮的興趣大漲,咳嗽一聲,細細講了起來。
“小兄弟,若論起水戰,老夫還有幾分心得。之所以說你的船好,主要就好在排水量上。一般人總認為戰船的武器是撞角、拍杆、弓箭、投槍,其實在水戰中能運用的武器遠不止這些。戰船的速度,甚至排水量都是武器,如果運用好了,那威力比撞角、弓箭這些要強得多。”
沒想到楊潮能說出這樣精辟的見解,劉思遠對他有些肅然起敬。真是不可小看古人,中國宋代對水戰的認識就已經如此深入了。
“願聞其詳。”劉思遠深明聽眾的技巧,在楊潮停頓的當口問了一句,果然,楊潮見自己的見解得到了附和,談興大盛。再加上關虎在一旁也聽得津津有味,老人家眉飛色舞地繼續說道:“就拿排水量來說吧。更大的排水量就意味著更大的載重量,說得更直白一些,就可以裝更多的東西。比如這個,投石機。”楊潮指了指船模,劉思遠順著楊潮的手指一看,果然,船模上船頭、船尾各裝有兩架投石機,從比例上看,這投石機可夠大的,遠超過普通戰船上配備投石機的尺寸。
“楊指揮,這投石機有什麼特別的,目前戰船上不都有配嗎?”關虎不解地問。
“問得好!關虎,你也久在軍中,我來問你,這投石機在實戰中有什麼缺點?”楊潮不答問題,反倒提出了問題,這一點跟劉思遠倒有點像。
關虎可沒心思去想楊潮跟劉思遠像還是不像,老上級問話,他不敢不答。“卑職認為,投石機的主要弱點在於準頭不行,再有就是射程有限,在作戰中它的作用有些雞肋。”見過火槍的射程,又聽劉思遠描述過火炮,這投石機的射程當然不放在關虎的眼裏了。
“就是這個。關虎你說到了投石機的軟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怎麼解決呢?”
怎麼解決?換火炮唄,有火炮誰還願意用投石機呀?關虎心中暗想,當然,沒得到劉思遠的許可,他可不敢隨便透露火炮,目前這還是龍武軍的高級機密。“請楊指揮指點。”既然不能說火炮的事,那關虎倒是真想聽聽楊潮準備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采用重型投石機。之所以投石機難以取準,主要的原因就是海上風浪大,投石機在一個顛簸的環境中發射,操作人員就難以瞄準。再加上石彈重量不大,很容易被海風吹飛,這也影響了準頭。但是如果把投石機的尺寸做大,你看,就如這個模型上的投石機,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第一,這種重型投石機由於重量,以及必備的石彈,所以隻能裝在更大的戰船上。而更大的戰船的穩定性更好,能提供操作人員一個更穩定的發射環境。第二,重型投石機的投射能力更強,能發射比普通投石機兩倍重量的石彈,這樣的石彈就不容易被吹飛。第三,重型投石機的射程更大,再加上這萬料船本身就比一般的船隻高,這樣一來,其射程就更遠。所以老夫說劉小兄弟的船好,有了這麼大的排水量,這重型投石機就可以安裝了。”
“楊指揮真是高見。”劉思遠裝模作樣地讚歎道,沒辦法,總不能說狗屁不通吧,畢竟在這樣的科技條件下,楊潮能想到這樣的解決辦法也不容易,還是值得肯定的。
楊潮講得唾沫橫飛,劉思遠則更為安心。你想,一個一門心思想著改良戰船的軍人會不想打仗麼?看來隻要解決了老人家對自己的信心問題,要他出山相助就會水到渠成。
“楊指揮的方案雖好,但學生卻認為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劉思遠開始吊起楊潮的胃口。果然,自己冥思苦想的辦法被一個八歲小孩認為還不夠完善,楊潮立馬來了興趣。“哦,小兄弟快說說,有什麼更好的主意?”
劉思遠見楊潮的反應,不由暗中點了點頭。能向一個八歲小孩請教,看來楊潮還是蠻虛心的。這一點對劉思遠尤其重要,要知道楊潮如果出山,那麼他將接觸的全是遠超這個時代的武器和作戰理念。本擔心楊潮軍功顯赫,會比較固執,甚至還有些傲慢,那知道一見之下,他卻肯向一個八歲小孩討教,看來至少他還具備學習新東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