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獨立後麵應注意的問題(2 / 3)

3、“台灣人”的地位問題。這個其實是第二個問題的拓展。兩岸的關係是什麼,是兄弟關係,是“父子”關係,還是敵人。我們其實很悲傷,兩岸關係雖然有了增長,但兩岸人的關係卻越來越淡(就國民黨時代而言)。我不想多談對岸的東西,因為沒有什麼基礎,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中華民國”,對我們沒有什麼親切感;現在的統一問題也是我們先提出,所以我們的責任要更多一些。各位作為大陸的主體民眾任重而道遠啊。台灣要和平統一首先要讓台灣人民認同大陸人民,而要讓台灣認同我們首先是要我們先去認同台灣人。可是,現在另人失望的是雙方的敵視和不認同。我們不要去說對麵什麼什麼,先來檢討一下自己。首先讓各位問問自己,自己是怎樣看待台灣人的呢?充斥著貶義,看不慣對方的行為,一步步升級為否定一切對方的行為。不管什麼全麵打擊,一律稱為WW。我們中的一些人一直用一種“父親”的態度,對待台灣人,好象是我們說什麼你就得聽,不然動武,這樣一味的恐嚇。正是一些人的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雖然有一定的代表性),給“*”利用了,讓許多的台灣民眾走上了對立麵。我們為什麼不用一種“兄弟”的態度去看待呢?要知道現在最不認同我們可是台灣的年輕人啊,我們之間有什麼深仇大狠啊。全麵打擊沒有任何好處,隻會製造仇恨。我們要檢討一下自己的態度,正是我們的言行,把一大批人推到了對立麵,而被*分子利用。現在有些人想打台灣的動機也不良,不是“兄弟”的回歸,而是為了他們的財富;不是為了國家的統一,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用巴頓的話就是“我喜歡打仗”,不要說沒有這種人,而且還不少,大家認真想一下就知道了,那麼我們又把台灣的民眾放到什麼地位,難道就是用來消滅和犧牲的嗎,而沒有去考慮對方的想法啊。這樣相互不認同的統一又有什麼用。

4、其他的主流原因,這些大家探討的太多太多。象什麼兩岸間的經濟差異、政治體製、雙方的軍事威脅拉、曆史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政客之間的交流了,我就不多說了。這些都是現在兩岸關係的台麵文章,有一定的因素,但個人認為這些都不是分歧的關鍵。

上麵講了一些關於台灣獨立和統一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的看台灣的獨立問題,支持獨立的人是有各種各樣原因的,其中有許多是屬於誤會,是被我們自己的原因而推到對立麵上去的,和那些死心的“為了獨立而獨立”的*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不要打擊就一大片,而是要多了解背後的原因,正所謂“知人知己,百戰不殆”,戰爭功城為下、功心為上。隻有我們全麵去了解台灣的本身,特別是台灣人的心理想法,那樣才能製定有力的政策,同時做好少數對付少數”*“的武力備戰,那樣即使*搞獨立,我們也能夠控製。而象現在這樣,還是以“我”為中心,而不去了解、接納台灣民眾和文化,努力消除兩岸的隔閡,那樣就是打下來了也隻會悲劇,我們需要的是民族真正的統一。

二、台灣的軍力問題。

這裏討論的不是武器上的問題,而是關於台灣軍隊的問題,既軍人問題。不討論武器,是因為第一本人對這些也不是很內行,在各位高手前不敢班門弄斧;二是的確已經有很多文章的介紹了。這裏為什麼要討論一下台灣軍隊的問題呢,因為是乎現在的所有論調是“台軍”不堪一擊,士氣低下,絕對不是我軍的對手,好象一旦開戰,我軍已經勝利了。我這個人也不是杞人憂天,隻是閑下來時做些空想罷了。

軍隊的戰力是武器、軍人、和其他客觀條件。現在有人說對麵的武器是“垃圾”,我也不懂,所以我就認可他所說的。一旦開展,其他客觀條件,我軍很有利,至少,台灣沒縱深,所以我也認同。最後,台灣的軍隊是烏合之眾,有“某些照麵”為證,在加上一些“專家”的評論,基本上也是“鐵證如山”了。本來我是無法來說三到四的,但是還我有一個疑問沒發解決,隻好謬論一翻了。你會為你所認同的“文化”而戰嗎?這裏的“文化”可以做適當的展開,包括政治製度、經濟體係、民生政策、文化宗教等等,這個僅就台灣的特殊情況而言。

由於曆史的原因,台灣從我們這裏分離了出去,在100多年裏,台灣有3次文化的融合和變遷,我們可以把這3個籠統的分為“日本殖民時期”、“蔣家父子統治時期”、和“台灣的開放時期”。我們一直把台灣看承是日本人殖民的影響,這是不正確的。雖然日本占了台灣50年,影響雖然有,但已經淡到可以忽略不記了。蔣家時代,對大陸是采取的敵對政策,但是卻保持了許多中國的傳統,雖然在民眾之間表現的GCD的形象是黑暗的,但中華民族的文化卻保留了,是它融化了原日本殖民時期的殖民地文化,而不是我們的文化被日本同化,這可以從台灣人的主體生活可以看出。蔣家父子後,台灣進入開放時期,其和我們的改革開發基本是同步的。現在的台灣的文化的形成其實是從這時開始的。其實質是中華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大陸和台灣文化的區別是:我們由於曆史的原因放棄了一些傳統文化,而台灣還有;我們沒有過多的吸收外來文化來改變我們的文明,而台灣在開放中使這些東西和它原來的文化融合了。這使雙方看上去差距很大,但因為文化的主體:文字、語言的相同,及血緣的相同,所以我們歸根還是一個民族,這是無法否定的。台灣的所謂“日化”,其實是被“*”無恥的利用了,這種“日化”並不是原於日本殖民時期,而是開始於90代。在中國這種現象也有,就是我們所說的“哈日”。這種現象是世界進入信息時代的正常表現,由於信息能夠快速傳遞,使某地的流行能夠快速的傳遞到另一處。由於日本在亞洲的經濟地位,所以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它的時尚、流行的中心地位(這種傳播是和經濟緊密聯係的)。由於信息的快速傳遞成為可能,所以今天在東京的流行,明天就可能在台北流行。但兩者的同步現象,也給人一種同化的假象,即這是日本文化。其實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這是一種趨勢。換一種角度看,日本的流行是從美國過來的。但這種非常正常的情況,卻被“陳呂”之流誣陷為日本的殖民影響,從而達到其獨立的目的,很大的迷惑了一部分人,也包括我們中的各位。台灣的本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延續,是在台灣開放後融合了現代外來文化而逐步組成的,這也是其影響的最大部分為年輕人的根本原因,和狗屁“日本殖民”的關係一點都沒有,請各位正確對待。這種表現為對新文化、新事物的接受,已經成為全世界的潮流了,可以理解為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