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秦宓傳(2 / 2)

“司馬相如為漢武帝製作封禪的文告,這是今日天下人人皆知之事。”

夏侯纂轉頭看向秦宓,問道:

“仲父以為如何?”

秦宓用笏板拍打著自己的臉,說道:

“請您不要認為仲父我說話不夠謙虛,讓我為您講一講本州的源流始末。”

“蜀有汶阜山,長江源出此山之中,天帝使它得到昌大,神靈使它取得福祉,因此蜀地沃野千裏。”

“江、河、淮、濟四大河流,長江居於首位,這是其一。”

“大禹出生於石紐,即在現在的汶山郡。當年堯遭受水患,鯀治水無功,禹疏長江決黃河,使它們東流入海,為百姓消除禍患,自從有人類以來沒有誰的功勞能超過他,這是其二。”

“天帝通過房、心、的星象,來決斷推行政令,參、伐二宿為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車出穀口,就是現在的斜穀。”

“這就是本州的始末縱橫,請您平心而論,益州比天下其他地方如何?”

夏侯纂想了很久,無言以對。

後來,益州牧府征召秦宓為從事祭酒。

章武元年(221年)。

劉備稱帝,準備征討東吳,秦宓陳說天時不當,必難取勝,因此獲罪下獄,後來被人用錢贖出來。

建興二年(224年)。

諸葛亮兼任益州牧,重新啟用秦宓為益州別駕,擔任他的副手。

不久後又提升秦宓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吳蜀聯盟後,東吳派張溫前來修好。

張溫即將返回時,文武百官都前往為他餞行。

眾人到齊後,惟獨秦宓未到,諸葛亮幾次派人催他,秦宓仍舊未到。

張溫問道:

“他是什麼人?”

諸葛亮回道:

“益州的文人學者。”

秦宓到後,張溫問他:

“您學習嗎?”

秦宓回道:“五尺高的孩子都學習,您又何必小看人呢!”

張溫又接著問道:“天有頭嗎?”

秦宓回道:“有頭。”

張溫問道:“天的頭在何方?”

秦宓回答道:

“在西方,《詩經》說‘於是眷戀西望’。由此推論,頭在西方。”

張溫問道:“天有耳朵嗎?”

秦宓說:“天高高在上卻能聽到地下聲音,《詩經》有言,‘鶴鳴叫於水澤,聲聞於天’。如果上天無耳,用什麼來聽?”

張溫又問道:

“天有腳嗎?”秦宓說:“有,《詩經》說‘上天的步履那麼艱難,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沒有腳,憑什麼行走?”

張溫接著問道:“天有姓嗎?”

秦宓答道:“有姓。”

張溫問:“姓什麼?”

秦宓答道:“姓劉。”

張溫反問道:“您怎麼知道?”

秦宓回答說:“當今天子姓劉,因此而知道天姓劉。”

張溫最後問道:“太陽是在東方升起的吧?”

秦宓答道:

“雖然它誕生在東方,而最終歸宿在西方。”

二人的一問一答聲音響亮,應聲而出。

因此張溫對秦宓十分敬服。

秦宓的文才口辯,大都如此。

秦宓後來升任蜀漢的大司農。

建興四年(226年)。

秦宓去世。

當初,秦宓看到記敘帝王世係的文獻,五帝都出自同一部族,秦宓從根本上考辨出這種記載的錯誤。

他還論證了皇帝王霸養龍的傳說,都很有道理。

譙周年輕時曾數次拜訪求教於秦宓,並且將秦宓的言論都記錄在《春秋然否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