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挑戰傳統的、逆向思維的育兒經典。
這是國內第三代育兒思想的啟蒙者和開路人。
這是一場教育觀念的革命。
整本書沒有傳統的說教,沒有至高的聖訓,隻是用生活中真實、熟悉、典型的育兒案例,讓家長們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又能時時陷入沉思。在看似平淡的案例分析中卻隱含了巨大的育兒智慧,這種智慧不是學習的成果,也不是積累的成果,而是回歸原點、回歸真愛、驅除糾結的“天悟”的體現。“不做‘聽話’的孩子”“父母越用心,孩子越糟糕?”“什麼時候為孩子‘蹲下’”“該不該和老師叫板”等案例型故事,能夠給人啟發,真正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
其實,絕大部分教育孩子的道理,我們作為父母和長輩的都挺明白,比如“寵子不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尊重師長”“孩子快樂健康最重要”等,但我們在實際的生活和教育過程中卻沒有認真地去踐行,又或者說我們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因為我們有很多的困難和苦衷,諸如“我也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可是現在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怎麼能夠放鬆對他學習的要求呢”“我們都要賺錢養家,孩子隻能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婆外公帶,我們也知道這樣肯定會有些問題,但是沒辦法”“我們家這個孩子天生就比別的孩子弱,所以很難放心”“我孩子天生數學就差,像他爸爸,哎!真的沒辦法”等。其實,這些都是理由和借口。事實上果真如此嗎?事實上就一定不能兩全嗎?麵對這些困惑和難題,作者從實際出發,給家長們提供了一些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辦法。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父母自身麵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但又一心希望孩子能夠出類拔萃。這種現狀使得他們在生活、工作、理想和思維模式等方麵都伴隨著巨大的衝突、糾結和兩重性,而這也體現在了對孩子的教育上。望子成龍、患得患失、缺乏定力、攀比麵子、病急亂投醫、言行不係統、知行難合一,以及“祥林嫂”式的抱怨等,對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的幸福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如何化解這些危害,如何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來進行教育,看完本書,相信大家心中會有明確的答案。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家庭素質教育專家
陸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