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一位大學同學情緒激動地打電話給我,說要來我家住幾天。我見她語氣不對,詢問道:“來我家住幾天不是問題,但是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
同學說了句“見麵說”就掛斷了電話。過了一會兒,她真的過來了,眼睛紅紅的,在我的追問下,她才慢慢跟我說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她的孩子奇奇一大早就吵著要去買玩具,她不答應,覺得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所以拒絕了孩子的要求。奇奇一聽媽媽不答應,就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她婆婆一見心疼得要命,抱著孩子去了商場,滿足了孩子的心願。
本來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可是中午的時候,奇奇看見隔壁小朋友手裏拿著的電子金箍棒,又吵著要。同學心頭火起,堅決不肯去買。奇奇又故技重演,躺在地上打滾。她老公被吵得很煩,說了一句:“就給他去買吧,反正也不缺這點錢。”
同學賭氣地說:“這孩子不能再慣,要去你去,反正我不去。”
老公為了家裏太平,就去買了根金箍棒給孩子。哪知道傍晚的時候,奇奇又要遙控汽車了。同學氣得要命,狠狠地教訓了奇奇。這下好了,簡直捅了馬蜂窩,奇奇哭得驚天動地,哭聲驚動了爺爺奶奶。奶奶一看寶貝孫子哭成這樣,心疼得要命,責怪同學道:“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喜歡玩玩具的時候,奇奇別哭,奶奶給你去買。”
朋友見公婆、老公都這麼縱容孩子,非常不滿:“他今天已經買了兩次玩具了,今天絕對不能再買。”
婆婆一聽就不高興了:“又沒叫你買,我給我孫子去買,誰管得著?”
同學據理力爭道:“媽,這孩子就是被你慣壞的。你不能再這麼寵著他了。”
這話一說,婆婆就受不了了。老人家覺得自己出錢出力,最後還不落一句好,兩人就這麼吵了起來。同學覺得自己是正確的一方,她希望老公過來說幾句公道話,至少勸勸婆婆不要再這樣嬌縱孩子,可是老公一看烏煙瘴氣的家,皺皺眉頭說:“你也真是的,不就一個玩具嗎?我媽要是不給孩子買你可以不高興,她對孩子那麼大方,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同學覺得自己在家裏是孤立的,孩子不聽她的話,婆婆對她不滿,連老公都不為自己說話,於是就跑了出來……
這種場景或輕或重經常會出現在很多家庭裏,有的夫妻甚至因此鬧到離婚,有的問題即使解決了,也會給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埋下隱患。這種情況,在辰辰五歲的時候,也在我們家發生過,我是深有體會的,將這個例子寫出來,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借鑒。
在教育孩子上,我一直致力於盡可能地培養孩子自立、自理的品格。
辰辰五歲的時候,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就不再幫他做,而他想做的事我也基本不阻攔。這年春節,我們照常接辰辰的爺爺奶奶和我們一起過。吃飯的時候,辰辰像往常一樣給大人盛飯,這是辰辰剛養成的好習慣。我和老公端坐在椅子上,等著辰辰給我們盛飯,可是辰辰還沒拿起碗,婆婆就把碗奪了過去,驚訝地看著我們:“家裏有阿姨,你們叫這麼小的孩子給你們盛飯?萬一燙著呢?”語氣中滿是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