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麵對難題,利於孩子成長是前提(3)(1 / 3)

再次,老人年紀大了,生活相對封閉,內心會有一種失落孤寂感,甚至體會不到人生的價值,由他們帶孫兒對其心理健康非常有益。

最後,老人帶孩子可以使年輕父母沒有後顧之憂,不會顧此失彼,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既然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年輕的父母放棄工作在家帶孩子又不現實,那麼怎樣化不利為有利就是最重要的。

其實,不管是年輕父母還是年輕父母與老人共同教育孩子,在態度和方式上保持一致是最關鍵的。如何取得教育觀念一致,年輕的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多肯定老人正確的做法

很多父母和老人觀點不同,就全盤否定老人的做法,甚至直接對老人提出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老人覺得自己含辛茹苦、不求回報地發揮餘熱,結果不但沒落好,還落一通指責,內心肯定生氣、委屈。有的老人甚至甩下一句話:“嫌我們帶得不好,那你們就自己帶吧!”撂挑子走人。子女隻能傻眼,或者認錯把老人哄回來,或者幹脆請保姆。可問題卻還在繼續。老人老了,就變得和小孩一樣,需要子女的肯定,如果經常肯定老人在帶孩子中的正確做法,老人會向著積極的方向轉化。子女不要吝嗇自己的感激和讚美。

(2)讓老人了解時代和教育的差異

很多老人不是存心拖子女的後腿,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現代教育是怎樣的。畢竟他們教育子女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現在一些發達城市開展了很多“爺爺奶奶培訓班”,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送老人去學習,一來增加他們的活動圈子,二來讓他們了解現代社會和以前的不同之處。隻有當新觀念在他們心裏有了印記,他們才會慢慢接受年輕人那一套教育方法。

(3)以聆聽的方式進行溝通

很多子女都認為老人固執,無法溝通,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老人比誰都希望自己的孫兒有出息。子女可以基於這一點,用和風細雨的方式去和他們溝通,把一些不好做法的後果展現給他們看,他們也就不會固執己見了。因為老人在對待孩子上,目的和我們是一樣的。

(4)讓老人安心

曾經我和一位事事包辦的奶奶聊天,我對於她不讓十歲的孫子獨自在小區裏玩非常不讚同。這位奶奶告訴我:“兒子兒媳婦把照顧孫子的重要責任交給我,我一定要幫他們看好孩子,萬一摔著碰著,我怎麼跟他們交代啊,我怕他們怪我。”

這位奶奶的心態具有普遍性。老人對孩子過於緊張正是擔心辜負了子女的托付,才會如此步步小心。所以做子女的應該多讓老人寬心。比如孩子偶爾有點小磕小碰的,不要流露出對老人不滿的情緒。

(5)再忙都要做個好父母

教育孩子是我們的天職。不管我們有多忙,都要多抽時間關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不能把所有的教育和撫養全部交給老人。隻有老人和子女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才會使兩代人在教育中發揮最大的積極作用。

隻要我們肯多點耐心和長輩溝通,積極尋找平衡的辦法,隔代教育照樣可以使孩子健康成長。

5.“紐帶”OR“導火線”

孩子雖然是家庭的紐帶,但是很多時候更是導火線,家庭中幾乎有一半吵架是因為孩子。但這並不是孩子的錯,孩子是家庭的“紐帶”還是“導火線”,取決於家長怎麼做。

孩子被比喻成家庭的紐帶,本來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家庭裏的人,因為孩子而擁有了共同的血脈。可越來越多的人感歎:孩子雖然是家庭的紐帶,但是很多時候更是導火線,家庭中幾乎有一半吵架是因為孩子。但這並不是孩子的錯,孩子是家庭的“紐帶”還是“導火線”,取決於家長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