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愛沒法照搬,愛的分寸靠自己(1)(1 / 3)

1.盡信書不如無書

沒有兩個孩子是完全相同的。書中的例子大多都具有代表性,但家長在運用書中的理念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孩子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

周末,一個好友來看我,還帶來了她的一個好朋友。這位朋友在教育上有點困惑,讓她很想不通。

剛坐下,她就急急地開始介紹自己的情況。

她今年將近四十,畢業於上海一所不錯的大學。在當時還沒擴大招生的時候,能考入這樣的學校,是很不容易的。畢業後,她工作也幹得有聲有色。因為自己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她深刻意識到,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把孩子養大,所以在剛懷孕的時候,她就讀了不少教育方麵的書,以期讓自己做個負責的好媽媽。

等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她就把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教育當中。書上說對孩子要無條件接納,所以她很努力地去做這一點。孩子的表現卻一直差強人意,這讓她很失望。她覺得這套教育方法可能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所以又買了一批理念完全不同的書。比如書裏介紹讓媽媽懶一點,她就盡量不再幫孩子做事,可孩子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差。後來,她聽一位同事說×××老師寫的書對孩子的教育很有幫助,她趕緊又把這本寶典請回了家,按照書上的指示教育孩子。可孩子總是一陣好一陣壞,反反複複,這可愁壞她了。

她說她知道打罵孩子、嘮叨孩子都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可是自己什麼都沒有做,隻是盡量科學地去愛孩子、教育孩子,為什麼孩子還變成這樣呢?到底是自己的孩子是特殊中的特殊,還是那些書都是胡編亂造的?

好友為她補充道:“她可一點都沒有誇張,我沒見過比她還用心還負責的媽媽了,家裏光教育的書就擺了一櫥窗,沒事就跟孩子交流溝通。我認識她到現在,都沒見她和孩子大聲說過一句話。要說她家孩子也沒有特別大的問題,就是這付出和回報嚴重不成比例啊!”

她點點頭說:“我知道所謂的天才啊神童啊千百年出不了幾個,我也不奢望,我隻希望盡自己的努力好好教育我女兒,使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現在她不但不優秀,甚至比一般的孩子還顯得平庸,這實在有點讓我接受不了。要說我女兒智力有問題,我肯定不承認,我帶她去檢測過,她的智力完全沒問題,我想我自己是想不明白這個問題了。”

我說:“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你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大概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她不解地問道:“這些書都是專家寫的,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有他們指導,教育孩子不是更加事半功倍嗎?”

我分析道:“沒有兩個孩子是完全相同的。書中的例子大多都具有代表性,但家長在運用書中的理念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孩子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如果看幾本書就能夠教育好孩子,那教育真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哪裏還會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呢!比如外國教育家寫的那些書,如果全部用在中國孩子身上肯定行不通,因為國情不同,整體社會環境也不同。但是有些理念是先進的,父母借鑒的時候既要吃透它們的意思,又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再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比如你剛才說的要無條件接受孩子。這點我非常認同,因為我也是這麼想的。孩子需要百分百的接納和肯定,但是這隻是前一部分,百分百的接納是為接下來的教育做鋪墊的,是為了讓父母有更好的心態去和孩子交流,而不是不管孩子做了什麼,父母都認為自己應該完全接納,不去引導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某些毛病不能得到及時糾正,甚至孩子都意識不到這是缺點,更別提去改正了。”

她似乎有點聽明白了,點點頭說:“好像是這樣呢。”

我繼續說:“當這種教育沒有產生積極的結果時,你並沒有及時去總結它的優缺點,而是立刻認為這種教育可能不適合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還沒適應這種教育方法的時候,立刻給她換上另一種相反的教育方法。在你用前一種方法的時候,孩子覺得你很愛她,可是你換了一種之後,孩子一下子什麼都要親力親為,就會覺得你不再那麼愛她了。這種認識相當糟糕,她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你才不滿意她、不愛她。”

她一聽這話,立刻辯解道:“怎麼可能啊,我不知道多愛她,不管我做什麼,都是因為愛她啊!”

我點點頭:“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如果你不愛她,現在就不會這麼苦惱地坐在這裏了。但孩子不明白啊,她在你反複的做法裏完全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不可能把所有心思放在成長上。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孩子表現一陣好一陣壞了。當她缺乏安全感需要你愛她的時候,她就努力讓自己表現好,來換取你的愛;而當她反感這種不穩定的教育時,她的表現是反感,也就懶得在你麵前表現了。”

她恍然大悟地點點頭:“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呢?”

我說:“其實你采取的兩種方法不可能完全沒用,也不可能完全有用,關鍵還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教育孩子,一定不能急於求成,不可能家長上午看了一本書,下午孩子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根本不可能。但是隻要堅持正確的方法,假以時日再看,一定會發現孩子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在實行教育的時候,要及時反思,不斷調整,關鍵是不能人雲亦雲、盲聽盲從,必須結合孩子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