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已經三十四歲的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雖然這個時候陳宮認為曹操這個人不仁而離開了曹操轉投東郡去了,不過有著巨富衛弘的資助,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皆留為帳前吏。
接著曹操的真正值得信賴的人到來了,夏侯惇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操大喜,於村中調練軍馬。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元讓、妙才,數年未見,想煞為兄!”看著自己的從弟,曹操真的是感慨萬千。這是他真正的心腹,可以依賴的核心力量,因為他知道夏侯一家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他們本身就是從兄弟不說,而且夏侯惇忠心於曹操;曹操年少在家鄉受某案件的牽連,夏侯淵代其承擔,後曹操又設法營救,才得以免禍。可以說夏侯兄弟都是可以為了曹操送死的。
“主公。”夏侯惇剛剛開口,曹操立刻不高興了,這是他的從兄弟,根本不應該是這樣生分,這才數年時間不見,現在本該是好好的敘敘親誼的時候,一句‘主公’也是徹底的將雙方的身份區分開來。
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親又年幼於己者的同輩男性為從弟,若不共祖父則為從祖弟,若共祖父則為從父弟。從父弟與自己的親疏遠近比從祖弟與己的近一些。
“元讓切莫如此,我們本是從兄弟,你我都是漢臣......”曹操還想再說什麼,但是夏侯惇直接的打斷了曹操的話。
“古語雲: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今日我已投身大軍,乃主公帳下一小卒;我等今日裏壞了規矩,主公如何號令大軍!令則行,禁則止,我等投身軍營,就當受軍法約束!”夏侯惇這些話也是說給夏侯淵、曹仁這些從兄弟們聽的,他們都是曹操的宗親,一旦這些人不帶頭遵守軍法、沒有上下尊卑,那麼對於剛剛起兵的曹操來說就是一個很不好的開端。
看著一臉認真的夏侯惇,看著這個自小一起長大的從弟,曹操真的是感慨萬千;這個對自己赤膽忠心又識大體有能力的從弟,真的是能夠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歎了一口氣,曹操也知道這是必須接受的事情;雖然都是宗親兄弟,但是現在身在軍營,那麼令行禁止才是最正確的,既然自己已經起步了,那麼現在也確實需要一些上下尊卑了。
“拜見主公!”夏侯淵、曹仁等人也是對視一眼,他們都是聰明人,在這個時候他們都知道需要作出明確的表態了,也確實是需要將君臣之別確立下來了。
曹操偽善、不仁甚至是多疑不假,但是對於自家的宗親,他真的是很不錯的;看到自家的從弟們的堅決的態度,曹操也是相當的感動。
“主公,還望主公遣退其餘人等,末將有事要稟。”這些天曹操一直是在練兵,簡單的辦完公務,夏侯惇也是上前說道。
“元讓,私下裏切莫這樣生分。”曹操笑著拉住夏侯惇,也基本上是現在曹操手下的頭號大將,也是他真正的心腹。
“此行前子義給了我一些錦囊,要我當麵呈與主公。”夏侯惇不為所動,一板一眼的稟告道。
“子義?莫非是我那小叔幼子?”曹操一愣,接著響了起來,雖然自己離家多年,但是對於三叔一家的事情還是十分的了解,“想我那苦命的三叔......唉,都怪我沒本事,若能早些接他老人家享福。可憐我那幼弟打小孤苦伶仃,雖然如今我等身在行伍,可是元讓就該將子義帶來,有我一口飯食,也不會差了子義一口飯!”
“主公,子義天資聰穎,雖年少,不過在老家,我等沒少受子義提點。今日我和妙才投奔主公,家中諸事盡托付於子義。不瞞主公,犬子充兒、懋兒,妙才家的衡兒、霸兒,我等盡托付於子義看顧。”夏侯惇提到自己的堂弟也是很有信心,“有他當家,我等盡可安心輔佐主公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