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逝水,恍然間多年飛逝,如今已經是嘉隆十三年,王秀已經是年逾六旬的老人。
今時今日,大宋行朝依然是行朝,行在還是在江寧。隻是北平的城池已經修建完畢,正在修繕皇宮大內。
當年,王秀奏請遷都北平,重新劃分天下軍州,雖說是反對聲音很重,尤其是江南士民的反對,他卻毫不妥協,執意把京城北遷。
北平城的規劃,開始就是高規格的,東西對稱的格局,還有寬暢的青石水泥大道,一切都讓人炫目。
某些人為了自己利益極力反對,朝廷一旦北遷,江右的地位立即下降,他們的政治權利渴望,將會被北方人阻礙。
就在嘉隆三年,他重新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身份柄政,不惜痛下殺手,連續掀翻二十餘家商賈大族,以偷稅露稅罪名,還有回易包庇商人罪名,在朝野掀起了對商賈代言勢力的清算,屠刀把這些人嚇怕了。
施家就是那時候被滅的,王秀采取武力結合經濟手段,不斷壓迫施家的生存空間。王記百貨、萬事興的龐大財力,不斷壓迫施家的生意空間,迫使他們冒險謀取回易的暴利,想要扳回一局。
一切都在王秀掌控,結果是人贓俱獲,通過不斷地盤問發掘,一樁樁違法的案件浮出水麵,龐大的官商勾結網絡出現,他是毫不手段地舉起屠刀。
有人並不理解,就像是關係較為密切的吳宣,私下疑問道:“世叔鼓勵工商,卻又親手扼殺,難免讓人心寒。”
王秀回答的相當幹脆,斷然道:“朝廷扶持工商,卻不容官商勾結,禍患天下。任其所為,天下將是商人暗中操縱,士人將再無骨氣,生民將世代被盤剝,官就是官,商就是商,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朝廷絕不容許商人幹政。”
“一旦發覺商人幹政,將是雷霆打擊,還有工商命脈必須要掌握在朝廷手裏,任何人不得操控。”
期間,他還做了件轟動的大事,抓住泉州、廣州、福州等地大食法社團支持反對派的辮子,又製造幾起社團武裝和當地廂軍衝突事件,南侍軍和侍衛水軍迅速果斷地行動,不到半個月事件,徹底解決武裝社團問題。
那真是血流成河的事件,幾個重要通商口岸,住唐番客的武裝集團被消滅,敢於抵抗者全部被斬殺,財產遭到沒收,不少官吏也被拿下治罪。
住唐番人經營百年的勢力,絕非那麼好清除的,他們已經滲透到州一級的官府,更是在市舶司混的風起雲生,有時候州縣官也要仰仗其鼻息,否則就無法穩定治安。
好在各地銀行和海事司,依舊牢牢掌握在王門人馬手中,有了侍衛水軍的配合,才能迅速展開行動。
王秀嚴令海商的安全由朝廷負責,決不允許在大宋境內有私人武裝,就算你需要去大宋侍衛水軍勢力範圍外經商,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武裝,卻要登上大宋國土時上繳武器,待離開時再把甲仗歸還。
另外,不得引誘或脅迫漢人信封大食法,敢違抗者殺無赦,大食法寺院由道正司掌控。
殺戮的影響是不太好,貿易自然受到影響,卻隨著海商散布的律令,大食海商不得不遵從。
既然想賺錢就要守法,就不要利用教派拉攏培植勢力,大食法勢力土崩瓦解,次年各地市舶司和海事局,竟然多收了稅賦三四百萬貫,可見當地大食海商市裏的龐大,達到官商勾結期滿朝廷程度,殺那些官吏絕對沒有錯。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拉攏,依靠學院派主流的支持,他對李綱、李光、秦檜等人提出,江寧位於江右,商業極其發達,商賈勢力根深蒂固,朝廷久在行在必然會被腐化,更何況石頭城曆來不是龍興之地,遷都勢在必行。
長安就不用說了,關中尚未恢複原貌,無法承載龐大的中央行政體係,開封也不用說,壓根不是一座合格的都城,用盡天下財富供養,還無險可以守禦。
洛陽倒是可以考慮,卻又位於四戰之地,破壞也是很嚴重的,作為都城也不太合適。
北平背靠燕山,東臨大海,西控居庸,南鄰平原,有運河作為支撐,簡直就是形勝之地,天子能夠就近監控北方蠻族,所謂天子守邊,能夠激勵國人奮發精神。
正是這個理由,取得了讀書人的支持,他們沒有理由去反對,至於那些天子守社稷,斷不可輕涉險地的論調,早就被掃入了垃圾堆。這個時代是有進取性的,隨著王秀的不斷征戰,海外財富的迅速積累,人們的血性正在回歸,人們不再以趨利為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