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今天讓我活過明天
我去年年初出版的小說集《大都市的愛情法則》在各個方麵深獲喜愛,被幾個媒體選為“年度好書”,甚至被選為可代表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的優秀小說(真的非常感謝)。也多虧這些,從新年開始我就在各種媒體上進行訪談。其中也包含時尚雜誌,我想著要盡到新人作家的本分,沒怎麼苦惱就答應了。但我明明也在雜誌社工作過,到底是哪兒來的自信敢答應啊?直到我收到編輯發的消息,說是為了拍海報需要詢問身形、尺寸,我才回過神來,但是後悔也來不及了。我以人生最高的體重,穿上(大概是造型師用盡全力找到的)大碼衣服,按照攝影師的要求,擺著各式各樣的姿勢果斷進行了拍攝(看到完成的海報,朋友們十分開心,拚命嘲笑我)。
訪談中,我被一家媒體問到這樣的問題:
“你有什麼新年目標嗎?”
雖然這個問題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卻好一段時間答不上來。平常不說話就會憋死的我,很少出現這種沉默。不久之後我回答“散文集順利出版”和“減肥”這種安全且古板的答案,但其實那些並不是我真正的目標。真要說,我還真的沒有任何目標。
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一直有所謂的目標。高中時是大學考試,進大學後是就業,進入職場後是離職(?),在那之後則把踏入文壇和出版作品當
作目標。眼前有看得見的目標時,即使現實艱難也不會感到絕望。隻要往目標前進,一點一點改善生活條件,似乎就會有隱約的希望,可以讓自己擁有更好的人生。你遇到艱難的情況,甚至徹底失敗的時候,如果稍微修正軌道,就算隻是努力地向前跑,也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目標。這樣的策略在我目前為止的人生中,是實際有效的。因為通過大學考試的時候、就職的時候、落選五十次後終於踏入文壇的時候、出書的時候,我是真的感到開心。但是我從來沒有設想過,在渴望的目標達成之後的人生。
我突然想到高中的技術與家政科目中(雖然不知道這個科目是不是還存在),學過生命周期之類的東西。那個表將人生按照年齡分成各種周期,從嬰兒期到幼兒期,一直到中年期和老年期。我還記得自己在考試前,把按照生命周期將教育、就業、結婚和生產等仔細整理的圖表背得滾瓜爛熟。這些過程,我隻在教科書上看過卻沒經曆過,殊不知我也曾有那種必須按照人生周期不斷實現人生課題的壓迫感。我甚至還裝作沒看到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性產物和身體上的疲勞。我隻知道向前跑,深深以為以那個速度和距離,我會到達更好的地方,就像神話或宗教一樣。
但是回過神來才發現,我變得連處理微小的事情也覺得吃力,甚至開始逃避
眼前的未來。別說是目標或夢想了,我隻想趕快躺到床上去。我躺在床上看flix或YouTube,希望自己像暈倒般入睡,再也不起來。不知從何時開始,回收分類、堆積的碗盤或待洗衣服等事情,對我來說變成一座座巨大的“山”。
不久前,我在音樂人兼作家YOZOH的著作(《給作為女人生活的我們》)中看到準確描繪我這副模樣的內容:
“是個懶散又非常老實的奇怪的人。……我覺得搞不好樸相映作家去的健身房館長會認為,樸相映作家私底下是個很懶惰的人。但其實他是那種堅持三年裏每天淩晨起床寫作,甚至出版了小說,比誰都踏實的人。不知道健身房館長知不知道這個事實呢?”
我為了整理散文集的文章,把從二〇一六年到現在寫的手稿全部拿了出來。除了我前麵的兩本小說集,又整理出了可出兩本書的手稿,所以我實際上在過去的三年寫了四本書。比起欣慰,我反而覺得有點可怕。
過去三年寫的文章,我一篇一篇看過,覺得十分不好意思。文字可說是心靈的一麵鏡子,我的文章裏有很多無謂的抱怨,還莫名裝得很毒辣,甚至情緒以秒為單位起伏,真是愚蠢。我總是對現實感到不滿;隻想著過去或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卻不去想現在。盡管像光著身體站在鏡子前一樣痛苦,我仍將這些文章一
篇篇掏出來,開始修改。我必須修改。畢竟這是我能力範圍內能做的、賴以謀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