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八分飽太多了?吃七分飽更健康
盡管俗話說“八分飽不生病”,但實際上出於健康的考慮,七分飽是更適當的。
美國曾使用猴子進行實驗,結果顯示,與飽腹狀態的猴子相比,食物熱量減少30%的猴子的壽命更長。
人們往往認為不吃東西會無精打采,但動物的身體卻在逆境中發揮出了力量。
生命處於一種接近於饑餓的狀態時,可能會被激發出戰勝饑餓的生命力,並激活長壽基因。
飽腹狀態下身體處於安然狀態,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意味著變得懶散。即使熱衷於減糖和減AGE,如果吃得很飽,就不能發揮出潛在的生命力,健康效果也會因此而減半。
◆ 通過咀嚼產生飽腹感
即使減少飯量,我們也可以通過改善進食方法來獲得飽腹感。首先要好好嚼、慢慢吃。大腦的飽腹中樞會對咀嚼做出反應。吃得快的人之所以發胖,是因為在飽腹中樞反應之前,他已經往嘴裏塞了很多食物。
請大家盡量一口飯咀嚼30次,一頓飯吃30分鍾以上。
咀嚼食物還可以向大腦傳遞刺激,進而調整消化、吸收等相關器官的接收體製,防止胃脹、消化不良。
要經常咀嚼,就不能選擇口感柔軟、入口即化的食物,而要選擇有嚼勁的硬質食物,如能連骨頭一起吃的小魚、瘦肉、纖維多的蔬果、堅果類等。
咀嚼的各種效果
Dr.牧田的小貼士
其
實“視覺”也與“飽腹感”密切相關。東京大學的鳴海拓誌副教授就視覺信息和飽腹感之間的關係這一問題,用VR(虛擬現實)頭戴式眼鏡做了調查。保持手的大小不變(這是重點),將餅幹設置為“看起來比實際大”或“看起來比實際小”兩種狀態,讓實驗參加者各自吃到飽為止。結果發現,吃看起來比較大的曲奇餅的一組消耗的曲奇餅數較少,也就是說少量就吃飽了。
雖然不能戴著VR眼鏡吃飯,但同樣量的肉,隻要在烹調和擺盤上下功夫,通過一些小技巧,就可以借由視覺效果達到飽腹感,比如,烹調和裝盤時使其看起來更大,或者擺在小盤子裏,使其看起來分量很足。
Dr.牧田問答 新健康常識
“減糖”的出現推翻了許多健康常識。牧田醫生將以問答的方式向大家講授關於減肥、美容和運動的新健康常識。
減肥新常識
Q1 我基本上都是在外麵吃飯。如果要減肥的話,牛排店、蕎麥麵店、套餐店,哪家比較好?
A1 如果按照舊減肥法——熱量理論來考慮的話,牛排店是最NG的吧。但是,新減肥法——減糖的答案卻恰恰相反。在這三家店中,常去牛排店的人會瘦下來。不過,肉烤太熟會增加AGE,建議選擇三分熟。
每天吃牛排估計會膩,所以最好也得有第二家常去的店。在蕎麥麵店和套餐店中選的話
,我推薦套餐店,但前提是不吃米飯。
和一般人的印象相反,最不指望有減肥效果的反而是蕎麥麵店。雖然蕎麥麵熱量低,但它是碳水化合物,所以糖質含量高,反而會導致肥胖。
Q2 我聽說吃生蔬菜會導致身體發冷,身體一冷,新陳代謝就會下降。經常吃生蔬菜、代謝下降的話,難道不會容易變胖嗎?
A2 能生吃的就生吃。烹調也盡量選擇低溫短時間烹調。要避免消耗不完的糖質在體內與蛋白質結合形成AGE,就要控製糖質攝入量。
生吃是健康的、讓人煥發青春的飲食習慣。因此,吃生蔬菜是非常合理的飲食。
對於長期生食動植物的人來說,沙拉是一種適合人體的飲食方式。它不會使你的新陳代謝下降,可以放心食用。
Q3 通過“三角食法”來均衡營養可以瘦下來嗎?
A3 所謂“三角食法”,指的是交替吃主食、配菜、湯的飲食方法。在小學的供餐中,應該有很多人都接受了“三角食法”的指導,認為這是能均衡攝取營養的、對身體好的飲食習慣。相反,吃完一種再吃另一種被認為是營養不均衡的飲食習慣。
但是,“三角食法”並不是符合糖質消化、吸收順序的瘦身飲食,挨個吃完的飲食習慣反而更科學。
不過,就算是挨個吃完,順序錯誤的話,也不會有減肥效果。
首先要吃的是蔬菜、海藻等富含膳食纖
維的食品,接下來是消化緩慢的蛋白質。如果你要攝入碳水化合物,那就把它放在最後吃。
按照這個順序吃還能防止血糖值尖峰。
Q4 據說每天吃30種食物對身體有好處,但這有點困難……
A4 從結論上說,一天吃30種食物完全沒有必要。如果認真執行的話,等待你的隻有肥胖。30種食物明顯是吃過頭了。
“每天吃30種食物”是在1985年提出的。當時的厚生省(現在的厚生勞動省)在“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提出了這一點,但到了2000年,厚生省將這一條刪去了。
如果現在還有人信奉“每天吃30種食物”,為實現目標,去喝混合蔬菜果汁,請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