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

每當天氣變冷,我就會很開心。

這種程度的冷還不夠,要更徹骨的冷!我如此想著,並在心底期待再冷一點,讓落下的雨都變成雪吧。

這種念頭,出現在我開始滑雪之後。

每年九月,滑雪季即將開始時,我就進入了準備模式。要麼突然開始做屈伸運動,要麼不乘電梯,改爬樓梯。

我二十歲以前也滑過雪。給皮靴裝上卡扣,踩著比自己身高還長的滑雪板去參加滑雪合宿。之後中斷了二十年,四十歲以後,我又開始滑雪了。

當時,平澤文雄先生剛好在NHK開設了節目《初老階段的滑雪教室》。我不禁思索,多少歲以後算“初老”呢?聽人說是四十歲以後,那我當時正好符合條件。

經過二十年的空白期,踩著兩塊滑雪板站在滑雪場上的我,跟初學者毫無二致。提心吊膽地滑完初級路線,卻被教練一頓“指導”,說我腰太靠後、屁股翹得太高。

很久沒一起滑雪的朋友說“沒事啦”,又帶我坐索道去了白馬八方尾根的“兔平”——當地有名的斜坡。朋友丟下我,三兩下就滑降下去,消失無蹤,我急得想哭,隻能不斷重複斜滑降和踢轉的動作,好不容易才下到坡底。朋友一臉嚴肅地問我:“你臉色怎麼這麼差啊。”想來我一定是被嚇得臉色蒼白。

重新開始滑雪,發現裝備全都變了樣,滑雪板也跟從前截然不同。現在的滑雪板

叫“卡賓板”(carving ski),板麵寬、長度短,稍微改變重心就能靈活地移動,操作起來很是方便。與過去的滑雪板相比,簡直是高科技。滑行時也不用擺好姿勢、兩板對齊往下滑,隻要張開雙腳與肩同寬,像走路那樣自然邁步就好。僅僅是道具的變化,就給人一種技巧提升的感覺。這樣一來,無論高手還是新手,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享受滑雪的樂趣。

話雖如此,要滑雪,還必須擁有健康的膝蓋與腰,且視力、平衡感良好。哪怕有一項不合格,就沒法滑了。五十歲以後還能滑幾次雪呢?我掰著手指認真數過。既然次數有限,每個滑雪季都不能敷衍了事。為了充分享受其中,我甚至考慮減少滑雪季的工作量。

我家附近有家用滑雪練習場。從山裏的房子開車過去隻要十五分鍾。為了趕上早八點的索道,我總是在七點半天還沒亮時起床,八點左右出門。在保暖衣外疊穿毛衣,外麵裹著全套滑雪服,整個人包得嚴嚴實實。寒冷是年齡的大敵。此外,還要套上圍脖、口罩、護目鏡與帽盔,戴上厚厚的手套,蹬上滑雪靴,簡直是在太空行走的打扮。我一使勁兒,把滑雪板、滑雪杖扛上肩膀,寒冷不近人情,風像刀割在身上。

我一邊嘟囔“玩這個還真是辛苦啊……”,一邊走向滑雪場。

不過,在索道啟動前站在等候區,

在清晨光滑無痕的斜坡上盡情滑動,那快感就像入喉的第一口啤酒,別提有多暢快。哪怕來之前的準備再辛苦,此刻也都能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