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缸

一天之中,我最為期待的時刻是泡澡。

深夜時分,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回到家後,還有看郵件之類的雜務等著我。當一切告一段落,時鍾已經走過十二點。

之後就準備泡澡。

如今的設備都是全自動,這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以前給浴缸放水,要麼一不注意放得水滿溢出,要麼一不留神忘記燒水時間,等想起時水都快燒沸了。後來出現了一種貼心的浴缸,一旦到達設定的蓄水量,就會響起“嗶嗶嗶”的提示音。最近有了自動調節水溫水量的浴缸,就再也不用擔心放水的問題了。

不過,失誤還是會有的。有時我以為泡澡的準備已經天衣無縫,脫光了準備下水,一進浴室才發現浴缸裏空蕩蕩,一滴水也沒有。考慮到使用者忘記塞住排水口的可能,全自動加熱浴缸還能防止幹燒。為了避免人的失誤,竟然給浴缸配備了安全裝置。比起幹燒引起火災,赤裸地站在空浴缸前發抖倒也還能接受。

因為我是一個人住,泡澡自然也是一個人泡。

在舒適的溫水裏舒展四肢,那快感簡直無法言喻……清楚地感覺到血液循環至發冷的手腳,身體的每一寸肌膚都逐漸放鬆下來。

啊,簡直太幸福了。

原以為這種樂趣唯我獨享,實際上喜歡泡澡的獨居者很多。因為是一個人住,所以不會有人打擾,也不會有人催促,無論二十分鍾、三十分鍾都能盡

情享受。若是與家人同住,肯定會被念叨:“你還要泡多久啊,趕緊出來吧。”

之後,我讀到“東京GAS”旗下都市生活研究所的一項調查結果:獨居者選擇住宅時最重視的除了收納問題,就是浴室設備。(《獨居術》連載第五回《居住環境》,《每日新聞》2008年1月9日)我心想,果然。

我總是煩惱放水量的問題。因為想伸展四肢,所以喜歡家庭型大號浴缸。以前住的公寓裏隻有小號的不鏽鋼浴盆,泡澡時必須屈腿坐在其中,就像古代的甕棺。雖然保溫效果超群,但伸不直腿這一點讓人悲傷,因此我一直憧憬能伸長手腳的西式長浴缸。如今家裏的浴缸對我來說很大,泡澡也很開心。要把浴缸填滿,需要兩百升水。這一來,人進去的時候,缸裏的水就會溢出一部分,可以享受泡溫泉的感覺。

但吝嗇如我,無法照做。

如果隻放一半,就是一百升水。這個量能勉強淹沒身體,但多少讓人局促和尷尬。如果想更愜意地享受,不如放一百二十升?或者幹脆……如此這般,我總是拿不定主意。雖然水量的區別真的不大,但我每天還是會小小猶豫一下。倒不是擔心水費。

在這浴缸裏泡澡的隻有我,再無旁人。每次放好的熱水,泡完就隻能浪費。雖然知道市麵上有種二十四小時水循環浴缸,但又擔心不衛生,也沒有買的打算

。總之,把一百升隻用過一次的熱水放幹,會讓我產生深重的罪惡感。更別提一百二十升……乃至兩百升!

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法泡澡。我在中國西藏旅行的四十五天裏,一次澡也沒泡過。直到離開中國西藏,進入加德滿都,才在當地旅館的浴缸裏久違地泡了次澡,洗淨身上積攢的汙垢。不過,西藏人不能泡澡的時間可能比我更久。中世紀的法國人也差不多。全世界擁有泡澡而非沐浴習慣的民族並不多。

與之相比,四十幾天根本不算什麼。我有在野外生活的經驗,每次進山,一個星期左右不洗澡是常事。下山後,我總是滿心期待地扛著背包、踩著登山靴,毫無顧忌地跑進鬆本市內的澡堂。現在想來,當時我滿身臭汗、髒兮兮的,大概給周圍人帶去了不小的麻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