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期間,外籍歌手李政美女士演唱了一首歌,詞曲作者是發起並推動了本次聚會的麻鳥女士。她嗓音悠揚,撥動人心。據說是麻鳥女士要求她唱首歌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自己,李女士爽快答應,才有了這次表演。真是一份美好的花甲賀禮。

這首歌叫《滿月之夜》,在此分享部分歌詞給大家。

光芒四溢 滿月之夜

側耳傾聽 海的聲音

獨自站在 無名的海岸

今夜 想要祈禱

在蝕刻歲月的潮汐中

我出生的日子 再次來到

緊抱 回顧 穿越時空

就像海浪 靠近又流走

循環往複 漲潮的喧囂

逐漸填滿 我的全部

潮汐是女人的韻律。據說麻鳥女士是想象著懷孕女人內心滿溢的情緒,才寫出了這首歌詞。她雖然未曾生育,但這種情緒,沒生育過的女人也體會得到。歌詞裏還有一句“沒什麼好怕的 無窮宇宙 也在這雙手中”。

反複吟唱的那句“逐漸填滿 我的全部”,飽含了獨自一人的充實,以及女人內心的自負與豐饒,

除了自己什麼也不需要、什麼也不依靠。我聽得幾乎要湧淚。

“六十來歲女人的聚會”,原本是麻鳥女士為慶祝自己的花甲之年而策劃的禮物,但對我們這些參加者而言,這次活動也成了她送給我們的一份佳禮。她心胸寬廣,願與大家分享這豐沛的時間。

聚會進行的過程中,大家見縫插針地拍攝了紀念照。主辦方提供了cosplay(裝扮)用的假發、服裝及各種小道具,可謂周到又不失童心。我們嘰嘰喳喳地聊著天,換上服裝拍了照。

到了終場,每個人的介紹都在幻燈片上擠得滿滿的,投影在屏幕上。非常有意思。它告訴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主角。

“同樣的集會,以後或許都不會再有了。”我對年輕人們說出這句話時,還藏著別的念頭。再過十年,這些正值花甲的女人就七十歲了。再過二十年,就是八十歲。其中哪些人會離世,哪些人還活著呢?今天在場的所有人,還可能在十年後、二十年後齊聚一堂嗎……

不隻是我,其他人雖然沒說,但心裏大概也是這麼想的吧。

臨別的歌曲,是中山千夏女士作詞的《再見》。

再見真正的意思

是一定會再相見哦

那麼 再見 再見 再見

中文的“再見”,德文的“Auf Wiedersehen”#pageNote#2,確實都含有“再次相見”的意思。日文的“再見”,則有“既然如此……”

的含義。

即使是短暫的安慰、一時的念頭也好,將萬般思緒裝進“再見”這句話裏,唱出“再次相見吧”。不知何時,會場裏所有人都站起身,肩並肩地唱起來。這一瞬,我感受到了歌的力量、詩的力量。

這樣的花甲聚會,或許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