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周生何時(1 / 2)

北衛郡很快成為富饒之地,周氏一族更是興盛。

周楚雖然未能尋回血親,但此時,他已經有五個兒子,兩個女兒。

如今,長子周尋、次子周衍,又分別了添了周氏的孫子輩。周家人丁興旺。這其中,周尋的夫人還是宣王的女兒,寧遠公主。

要說這周家呢,周尋這一脈,並不隻是因為寧遠公主的關係。周尋可是比他父親還出色的人才,文武雙全,才貌俱佳。

周尋出生就在北衛郡,母親孫氏,是當地醫人之後。周楚壯年時,為宣王征戰到此處。

那時,這裏叫北城。是蠻夷之地。也是惡匪輪番強占之地。

那時,正值冬日。中原將士無法適應北方寒冷的氣候條件。就連身強體壯的周楚,也因染上風寒之症,高熱不退,一病不起。

隨軍的軍醫,出身於中原。對此等病症,前所未知。帶來的藥,也是南方的花花草草。熬成藥湯,給病人服下,隻能暫緩少許病症的發病時長。

到後來,病患之人服藥後,幾個時辰也未見好轉。

軍師張中,出營暗訪當地百姓,尋醫問藥。

當地的百姓,生病都是找村子裏的巫醫。巫醫來家中做法,讓病患服下草藥或香灰水。大部分的人,可以康複。家人便將自家養的家禽、打獵的小獸獻給巫醫。

巫醫在當地的地位極高。除了生病,女子生產、老人離世,都少不了巫醫的出場。據說,他們是可以通靈的。

所以,能夠祈福保佑產婦和孩子的平安。能夠看得見離世之人的魂魄,安撫他們往生。

而如果有意外的話,那自然都是天意,是命運,與巫醫無關。

據百姓們講,張中所描述的症狀是,惡寒症。

巫醫說,這是因為在秋分之後,殺伐之氣太重。在進行不可避免的殺生行為時,哪怕是打獵動物,沒有向當地的神靈說明,祈求保佑。特別是傷害或者殺了,並非人因為基本的果腹,而需求的動物。皆會招來怨氣、怒氣、仇氣,三氣入體。

三日即轉化為邪氣,氣勢洶洶,使人高熱。

若是七日不得救治,便會終成惡氣,使人陷入昏迷,魄離身體。

張中飽讀古書戰策,竟然對這北方之奇症,心生敬畏。

可是,周楚是戰場上數次死裏逃生的人。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他從來不信命運之說。他也不信巫醫。

張中不敢請巫醫,就趕忙找來周楚的副將李木,共同商議。

李木了解自己大將軍的脾氣。不管信與不信,張中所說。他還是暗暗地找了當地有名的巫醫。誰知,竟然沒有一個巫醫肯來軍中。

“大將軍殺戮太重,隻能順應天意。”

“大將軍或許為天人,豈敢僭越天規。”

“你們行軍此地,未祭拜此地神靈。這是神靈之怒啊!”

……

不知道巫醫們說的是真的,還是根本無人敢去。去給一個不信巫醫的人治病。

他們雖信萬物有靈,但更信有求必應。

本人不求,何況不信者,治也不會靈驗的。

眼見著軍中將士,都因此病症倒下,凶險無比,蔓延迅速。

因為,照顧病人的人,會因為咳嗽、嚏噴的接觸,再被感染。

這時,已有士兵因病死去。

人言可畏,軍中還暗地裏有了“謠言”。

惹怒了當地的神靈,怕是大家都故土難回了。就連死的的魂魄也遊離失所,無家可歸。

再這樣下去,雖然北城的幾支惡匪內訌,一時難以成軍攻擊。但是糧草將絕!

李木將軍中情況,上書給宣王,當時還未稱王的劉治。可是書信來往,快馬加鞭,也要一個多月。增援也好,糧草也罷,都來不及了。

李木在營帳外,仰望夜空。

正值十六之時,北方的天,廣袤無垠,月朗星稀,風寒刺骨。

“難道,我們所有將士,就要葬身在此?”

李木拿起鴟夷,大口灌下烈酒。

孤影月下獨愴然,不見煙火似平安。

形單風中唯惆悵,徒有憂患似水流。

李木雖然是副將,隨周將軍征戰多年。實際上,他是年少有為,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文韜武略,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