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兒,你覺得兵法是什麼?”

趙讓忽然拋出了一個問題。

“額……”

扶蘇微微一愣,不過畢竟他出身帝王之家,學識淵博,他很快便說出了孫子兵法中的名句。

“兵者,詭道也。”

趙讓一聽,笑了。

“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嗎?”

“叔父,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兵打仗是一種變化無常之術,需要運用種種方法欺騙迷惑敵人。”

“你這小子,記性倒是挺好的。我再問你一遍,你真的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被趙讓再度質問,扶蘇不由得語塞。

他雖然能讀懂這句話,可其中的深刻含義,或許隻有經過磨礪後才能體會。

“戰爭,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還是人心之間的戰爭。兵法,講究的就是人心博弈間的學問。”

趙讓說出了自己的理解。

“啊?這又從何說起?”

扶蘇忽然有些聽不懂了。

在他看來,兵法隻不過是用各種方式去掩飾真實目的的手段而已,怎麼又跟人心扯上了關係了呢?

扶蘇剛問完,蓋聶便緩緩走了過來。他聽到了兩人之間的交談,而且他打算繼續聽下去。

“唉……你還是太年輕了。”

趙讓無奈搖了搖頭。

扶蘇隻覺得更加鬱悶,明明趙讓隻比自己大一歲,可對方怎麼總是說他太年輕呢?

“舉個例子,遠交進攻你知不知道?”

“當然!”

扶蘇立刻點了點頭。

“那你說說……看什麼是遠交進攻?”

“當年秦昭王驅逐了擅權的魏冉,任用範雎為相,並積極推行範雎的‘遠交近攻’策略。遠交近攻先把鬥爭重點放在近旁的韓趙兩國,對較遠的齊燕兩國暫置不顧,穩住楚國和魏國。從而‘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扶蘇很是神氣的說道。

再怎麼說,這也是他先人打下的戰績。身為嬴家子孫,他不可能不會忘記。

而一旁的蓋聶同樣為之動容。

扶蘇口中所提到的範雎,就是來自他縱橫家的一位前輩。

“你看,遠交進攻雖然不是上戰場打仗,可同樣利用到了計策,為當時的秦國謀得了福利。所以,這也算是一種兵法,對吧?”

“嗯……”

扶蘇想了想,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雖說這個計策本身不是在戰場上實施的,可在這個計策下,秦國所獲得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通過大秦鐵騎奪來的。

將其稱之為兵法,沒有任何問題。

“你仔細想想,遠交進攻之中究竟有沒有用到人心博弈的部分。”

趙讓這麼一說,扶蘇但是就感覺對方說的有道理。

當時的秦國穩住了楚國和魏國,所以才敢主動對韓國和趙國下手。而遠方的齊國和燕國抱有作壁上觀的心態,所以他們並沒有選擇出手。

正因為這種心態,秦國才能一步步變得強大。

如果當時齊國和燕國出手了,秦國必定不會發展的那麼順利。

“還真是……”

扶蘇隻覺得很奇妙。

“你想想,明明戰爭隻跟韓國和趙國有關,可為什麼受損的卻是其他六國呢?因為秦國正在不斷的變得強大,一個超級帝國的出現,對其他各國而言都是不容忽視的威脅。遠交近攻,給秦國爭取到了快速崛起的機會。而這,就是兵法的魅力!同樣的,這也是一門人心的學問!”

趙讓一番話說的扶蘇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