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恨不得徹底將所有兵法吃透嚼熟,然後去上郡趕跑所有的匈奴。
“如果你是韓國或趙國的大臣,大秦已經準備要對你們下手了,你該怎麼去反製秦國的入侵呢?”
趙讓又拋出了一個問題。
扶蘇深深的吸了口氣,這個問題,似乎再度把他難住了……
直接打?
不現實!
秦國養精蓄銳多年,這時候宣布直接開戰,那可謂是正入對方下懷。
秦國巴不得跟他們打生打死,這怎麼能主動跟他們打呢?
這不等於是往火坑裏跳嗎?
求救兵?
魏國和楚國已經被秦國穩住,想請他們出手絕非易事。
齊國和燕國正在遠方等著看他們的笑話呢,他們可能會出手幫忙?
扶蘇想來想去,也覺得想不到什麼好辦法。
最終,他無奈的低下了頭,整個人都顯得有幾分頹喪。
兵法,還真是門大學問!
見扶蘇搖頭歎氣,趙讓再度笑了。
此刻,一旁的蓋聶卻是開口說道。
“可以用唇亡齒寒之計來勸其他各國出手相助!”
“對!”
趙讓興奮的拍了拍手。
“不曾想蓋兄對兵法還有研究!”
“嗬嗬,無聊的時候看過幾卷兵書罷了,算不上研究。”
蓋聶倒很是謙虛。
“唇亡齒寒……”
扶蘇忽然想起了春秋時期的那個典故。
虢國和虞國是春秋時期互相依賴的兩個小國,它們相互扶持著,就像是嘴唇和牙齒在互相依靠。但虞國國君被晉國送來的寶馬和玉璧誘惑住了,同意讓晉國去教訓虢國。最終虢國被滅,虞國同樣被晉國亡了國。
這個典故的寓意是事物之間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有時由於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條件。看不出這一點,孤立地靜止地看待事物,絕對是要辦壞事的。
“我懂了!”
扶蘇總算是想清楚了其中原委。
“我要是趙國或韓國的臣子,我定要去其他國家遊說,點明秦國的狼子野心,讓大家都看出他們想要擴大的意圖。等大家都抱團後,秦國自然就無法快速擴張了!”
扶蘇剛說完,他忽然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自己是秦國人,他想出如何反製秦國的計策卻如此開心,這的確是不太好的。
見扶蘇一臉尷尬的樣子,趙讓立刻就被這單純的小子給逗樂了。
“乖侄兒,兵法裏麵的學問多了去了。你放心,你叔父我剛才提到的兩計隻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有時間我給你寫三十六計,等你讀透了檳榔靈活思考之後,我再給你傳授其他的新知識,你看如何?”
“好!”
扶蘇一聽有三十六計之多,頓時興奮地拍手叫好。
“趙兄,我倒是有個問題想問問你。我昨晚想了一夜,可還是沒有想通。”
蓋聶昨夜被祖龍怒斥,他想到了長城,想到了大秦與匈奴之間的關係……
最終,他想到了戰爭。
“蓋兄請講。”
趙讓也很是好奇,能讓蓋聶夜不能寐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趙兄,你說天底下如果沒有軍人的話,是不是就沒有戰爭了呢?”
趙讓一聽,呆住了。
這到底是什麼問題?
蓋聶想了一晚上,居然想不明白這麼個問題?
太荒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