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月22日 星期六(1 / 1)

親愛的吉蒂:

你能否告訴我,為什麼人們總是想方設法隱藏真實的自我呢?為什麼在別人麵前,我總是表現得和別人完全不同呢?為什麼人與人之間互相不信任呢?我知道這其中肯定有原因。無法完全信賴他人,甚至是最親近的人,這種感覺實在可怕。

自從那晚的夢之後,似乎我長大了,變得更加獨立,連對凡·丹夫婦的態度都有所改變。聽到這個消息,你肯定會大吃一驚吧。我不再帶著偏見的眼光看待所有的討論和爭執。是什麼使我發生了這樣的改變呢?我突然意識到,如果媽媽有所改變,如果她是一個真正的媽媽,我們的關係肯定會大不一樣。雖然凡·丹太太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多好的人,但是每當她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如果媽媽不是那麼難以相處,一半的爭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凡·丹太太也有好的一麵:可以跟她講道理。她或許自私、吝嗇、愛耍心機,可是隻要你不激怒她,不把她刺激得失去理智,她也很樂意讓步。雖然這招並非屢試不爽,可是如果你有耐心,可以多試試,看看究竟能有怎樣的效果。

如果我們保持開放的胸懷,友好的態度,而不是隻看到最壞的一麵,那麼所有的爭執: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關於不溺愛孩子、關於食物,一切的一切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吉蒂。

“可是,安妮,這些話真是出自你的口中嗎?你一直苦苦忍受著樓上那幾個出言不遜的人,你承受了那麼多的不公平。”

沒錯,這些話的確出自我的口中。我想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事物,擁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盲目地模仿父母,並不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我要重新審視凡·丹夫婦,自己判斷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言過其實。假如最後我對他們失望,我也能夠和父母站在一邊。如果我沒有對他們失望,我可以試著改變父母的態度;如果無法改變他們的態度,我就隻有堅持自己的觀點和判斷。我會抓住一切機會,開誠布公地向凡·丹太太指出我們之間的各種分歧。盡管會被人視為自作聰明,我也不怕說出自己公正的觀點。我不會說自家人的壞話,不過如果有人對我的家人說三道四,我會挺身而出,為家人辯解。從今天起,我不再說長道短、搬弄是非。

以前我一直深信不疑,凡·丹夫婦是引發爭吵的罪魁禍首。可是現在我相信,應該負主要責任的是我們。在大事上我們是正確的,可是聰明人(比如我們)應該掌握更多與人相處的技巧。

關於這種技巧,我希望自己明白了一些,也希望有機會好好運用一番。

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