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弘光倒戈
在決定將曾共同盟誓、為擁立同一個皇帝一起奮鬥的同誌史可法推下深井的同時,馬士英還要加上一塊石頭。
事實上,這是一塊沉重無比的巨石,他堅信,隻要此石一下,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史閣部必敗無疑,且將再無翻身的機會。
他公開了一封史可法寫給他的私人信件,上麵赫然寫著福王朱由崧不可立的七大理由。
要說史可法也是太輕易相信別人,一聽馬士英表示讚同,立即就掏心窩子把對福王的批評落在了紙麵上,這下可是白紙黑字,想賴都賴不掉。
寫下這封信時,他將馬士英當作可以並肩作戰的誌同道合的朋友,他相信,這位朋友會給與堅定的支持,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而現在,這封信卻成了再好不過的口實,讓馬士英能踩著昔日戰友的肩膀,登上權力的巔峰。
在公開書信的同時,馬士英以鳳陽總督和三鎮的名義,致書南京守備太監韓讚周,正式宣布支持小福王朱由崧稱帝。
在收到鳳陽總督通告的這一刻,韓讚周就知道,新一任皇帝的人選已毫無懸念。
也許你要問,南京各部主張立桂的官員們對此什麼反應?
答案是沒反應,也不能有什麼反應。
他們手裏沒有兵權,掐架掐不過高傑這些職業選手,這年頭光耍嘴皮子也不好使,於是瞬間腦子轉了十萬圈,欣欣然的表示,按倫序,福王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
這樣一來,最尷尬的人成了史可法。
前幾天還是立桂王統一戰線的領導者,想不到一轉眼,變成了被全體官員孤立的對象。
人心難測啊。
史可法是正直,但他並不傻。現在孤掌難鳴,胳膊已然拗不過大腿,隻有無奈的承認現實。
他懷著一肚子的苦水,前去淮安,迎接那個被自己貶得一無是處的王爺,到南京繼承大統。
而成功轉型的朱由崧,也就在這個不久之前還嚴厲批評自己的人的陪伴下,乘船順流而下抵達南京城外的燕子磯,高級官紳均前往朝見,禮儀已同君王。
接受朝見時的朱由崧略顯局促,他對禮儀的熟悉程度明顯不如這些官場的老油條們,任額頭滲出涔涔汗珠,卻不敢擦拭,唯恐被人看見。
然而兩天之後,他便很快的進入了角色,拜謁完高皇帝的孝陵和懿文太子陵,他步履輕鬆的從南京朝陽門入城,一路上前呼後擁,人潮洶湧。
此時的他,一定心潮澎湃,夢想著繼續朱元璋和懿文太子的帝王傳奇。隻是我們無法猜測出,如果他預先知道自己兩年後在北京的結局,將會作何感想。
見麵會
五月初二,朱由崧在其行宮召見文武百官。
這本應該是一場始終在和諧歡快氛圍中進行的官方活動,卻被一個憤激的男高音徹底打亂。
這位男士名為湯國祚,正式身份是靈璧侯。
這位湯先生可是大有來頭,他的先祖,便是洪武朝唯一幾個碩果僅存的大將湯和,而湯家從湯和的六世孫湯紹宗開始,就在南京擔任錦衣衛指揮使,一直都是陪都舉足輕重的勳戚,地位十分顯赫。
然而顯赫的老湯似乎不太注意保持自己的風度。他大聲指責戶部不發軍餉,吹胡子瞪眼,著實激動,那架勢如同戶部欠了湯家的錢。
禮部尚書呂大器實在看不下去,想嗬斥他閉嘴,但轉念一想,自己在分貝上不占優勢,實在喊不贏。呂尚書是讀書人,腦子自然好使,深深懂得有理不在聲高的道理,他對著激動的湯先生,輕輕說了句:“湯侯爺此舉公然打斷朝儀,是何居心?”
眉飛色舞說得來勁的湯先生聽到了這句話,頓時語塞,末了竟然乖乖的閉上嘴,左看右看沒有再說話。在朝見新君候選人的莊嚴時刻,公開擾亂秩序,就這一條,逾製越禮的罪名沒得跑。
這世界清靜了,會議繼續進行。
很快,討論進行到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小福王是否直接即皇帝位,多數大臣並不讚成,按照他們的想法是讓朱由崧暫作監國,當皇帝的事之後再議。
大臣們態度不積極,勳貴們不幹了,他們可沒朱由崧那麼好欺負。大家再次咆哮起來,最為激動的是魏國公徐弘基,他說:“什麼叫局勢明朗?各位大人還在等什麼?”
這位徐先生的祖先,就是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儒將——徐達。
徐先生這話講的十分狠毒,可謂話中有話。如果您還不明白,聽我來解釋一下——大家對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南來尚存幻想,萬一哪個孩子沿路乞討來南都,新皇帝又杵在那,到時候怎麼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