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炯啊,不要用如此火熱的眼神看著我,嗯,我不是說其他什麼啊,隻是心慌!想說就說吧,你有什麼想法?”崇禎道!
“父皇,實不相瞞,兒臣和李大人有種心心相惜的感覺,我的願望和李大人的願望差不多,一是如何花最少的代價用最短的時間打敗外敵和流寇;二是如何徹底解決土地問題,使我大明贏得廣大貧苦老百姓的民心!”朱慈炯說完感覺口幹正準備喝口茶,看見李邦華恭敬的看著他準備開口說話,朱慈炯用手勢製止他,李邦華頓時尷尬的笑了笑閉上了嘴,朱慈炯喝了口茶後接著說道!
“李大人有如此愛國為民之心,本宮心中欣慰,有李大人此等忠臣,乃我大明之幸乃我百姓之福,剛才李大人沒來之前,父皇問了我一個問題,那就是給百姓發放土地的問題,我自己的想法先放一邊,既然目前是李大人負責此事,請李大人先回答以下問題,一、官商勾結應該如何來處理會達到最佳效果,畢竟這個問題太普遍,涉及到的人非常之多,處理不好可能引起嚴重後果,那種後果甚至會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使朝堂不穩;二、如果經過查探發現有藩王或者勳貴侵占土地的問題,該如何處理?三、收回的土地該如何發放至百姓手中方才不會出現冒領的情況?說完了,請李大人先回答一下!”
“三皇子殿下竟然如此厲害,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一個比一個重要,可馬虎不得,當好好回答方不會在陛下、殿下麵前失了麵子!”想罷李大人陷入沉思,因為不沉思不行啊!難答啊!一柱香時間,就在崇禎等的準備睡著時,李邦華說話了:“嘿嘿,既然以上問題是三皇子殿下提出的,要不殿下您先說,我參考一下後再回答?我怕回答不好陛下打我臉!”
崇禎頓時火冒三丈,準備前去將李邦華的臉打一下!
朱慈炯見到事情竟然發生如此變故,不免對李邦華投出鄙夷的眼光,心聲感歎“咦,這個李邦華竟然這樣,莫不是被父皇打臉打怕了不成,我當立馬製止給李大人留下好印象!”
“父皇且慢,我們李大人肯定平時因為左都禦史的身份得罪了您,您沒少打他的臉,他被打怕了才出此言,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朱慈炯連忙對著崇禎說道,崇禎聽後放下手上的巴掌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李大人啊,今朝不同往日,你大可放心,你也看到父皇點頭了,他同意不會打你臉了,所以你無需顧慮,大膽直說吧!”朱慈炯道!
“嗯,不怪陛下,是臣有錯在先,那陛下、三皇子殿下我就直說了,一、官商勾結應該如何來處理才會達到最佳效果,老臣以為放長線釣大魚,萬萬不可打草驚蛇,為什麼呢?隻有將幕後之人證據抓好,再將其罪證予以公開後,經過三司會審處以極刑方能解百姓之恨,同時也能起到震懾其他官員的效果,沒有證據就殺人定罪怕無人敢做官,老臣以為不能因為一人過失將全體官員捉拿問罪,全部抓了誰來做事?全部抓了誰來主政?也許有人認為帶頭官員都惡劣到那般程度了手下人也沒一個好鳥,我不這樣認為,好鳥壞鳥不是說一說能夠斷定的,難道斷案這人聽這個說這是隻好鳥就放了、聽那個說那是隻壞鳥就殺了?肯定不行,老臣以為如果隻是一個從犯並且沒有做過殺人放火的勾當的,就可以震懾一番後委已重任擔任所在地主官,畢竟要他們才了解當地地形民情及各種風俗習慣,一個外地人去什麼都不懂又要很長時間去適應,反而不利於工作開展、延誤土地改革的時間!所以老臣以為這個主官不會再犯法,當然,再犯法一樣受審,隻是老臣以為其再犯法的幾率很小,誰會要錢不要命了?總的來說,這樣能夠達到震懾官員、百姓接受的效果!也隻有這樣才是最佳的解決官商勾結的辦法!
“不錯,想的很全麵,說的很具體,真是土地改革的最佳人選了!”朱慈炯心中感歎!
李邦華接著說道:“二、如何經過查探發現有藩王或者勳貴侵占土地的問題,該如何處理?老臣以為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大明土地上不能有特權,縱觀古今、回顧曆史,各朝各代的藩王勳貴犯法的有很多,被殺的也有很多,為何犯法又為何被殺,究其原因,離不開貪字,他們在其位置上坐的久了,不管地方哪位官員去了,他們都是高高在上接受他們的膜拜,久而久之就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再進化一段時間變得桀驁不馴、目無王法,那怎麼行,大明是百姓的大明,不是他們勳貴藩王的大明,豈能知法犯法,但他們不這麼想,他們想反正皇上管不到我們,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那就去將本就很少的百姓土地搶占兼並了,百姓又不敢去告狀,告狀途中直接截住抓了做佃戶!這一點也必須要掌握證據,勳貴藩王都是大明的地方諸侯,不能聽別人說侵占就是侵占,要更加仔細認真核查比對,既然三皇子殿下提出這個問題,我想就這個問題提下我自己的想法,陛下、三皇子殿下,不知可否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