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斯大失敗002(1 / 3)

歸後又大泄三次,始能安枕。

明日,密司脫趙來,問餘曰:“外出探案,成敗如何?”

餘氣極不答,密司脫趙乃笑曰:“先生何諱莫如深?昨日之事,餘無不知之,且無一非吾與同學三五人為之,先生可……”

言未已,餘怒而躍起曰:“汝耶?汝何以侮弄老夫?”

密司脫趙曰:“無他,因先生昨日有撫髀[108]之歎,謂吾國無出人頭地之人,小子不學,頗願以‘調皮大王’自居,為吾國人士一雪此恥也。”

餘氣稍平,不禁失笑曰:“善哉!布置何完密乃爾?且盜羊之人可為也,偷馬小兒可為也,井邊痛哭之學徒可為也,流氓可為也,阿憨老五可為也,廟中被縛之密司脫李可為也。獨巡捕何以能受汝命,則吾不能索解其故。”

密司脫趙曰:“布置何嚐完密?特君自夢夢,心切於五十萬之酬金,而轉令探索事理之能力,消絕盡淨耳。試思人既被縛,焉能作書報君?老五縱愚,見汝排闥[109]直入,亦豈肯緘默勿動?且密司脫李身攜五十萬金之資財,而隻身獨行,亦豈事理所應有?至於巡捕捕汝,不過打一電話之能力,假冒稱福公館之名義,示以足下之形態,令捕房中派急捕捕之,初未有若何之魔術也。”

餘聆至此,乃不禁長歎,謂金錢之力,洵足抹殺一切事理,汩沒[110]一切性靈也。

華生老友,爾其為我記之,用誌吾過。吾雖失敗,猶甚願世人盡知我老福為一老實君子,不願自文其過也。

歇洛克·福爾摩斯 頓首

[1] 《時報》:中國近代報紙。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創刊,是戊戌政變後保皇黨在國內創辦的第一份報紙,實際創辦人是狄楚青。

[2] 1904年12月18日,陳景韓(1878—1965)於《時報》發表“福爾摩斯探案”仿作《歇洛克來遊上海第一案》(署名“冷血戲作”),堪稱中國近現代“滑稽偵探”小說之肇始。1905年2月13日,包天笑(1876—1973)又於《時報》發表《歇洛克初到上海第二案》,接續冷血之作。之後陳、包二人便以接力的方式,分別創作了《嗎啡案》(歇洛克來華第三案)和《藏槍案》(歇洛克來華第四案),均刊於《時報》。

[3] 遄(chuán):快,迅速。

[4] 戰國時蘇秦讀書想打瞌睡時,就用錐子刺腿。後以“刺股”比喻勤學苦讀。

[5] 移時:經曆一段時間。

[6] 《字林報》:亦作《字西林報》,英國在華發行時間最長的英文日報。1864年7月1日作為《北華捷報》(1850年創刊)的附刊在上海創刊。

[7] 《文彙報》:上海早期新創辦的英文晚報。1879年4月17日在上海創刊,創辦人為英商開樂凱(John D.Clark)和李闈登(C.Rivington)。

[8] 《大陸報》:上海出版的英文日報。1911年8月29日正式在上海發行,創辦人為美國人密勒(Thomas F.Millard),一說由孫中山出資委托密勒創辦。

[9] 《申報》:近代中國曆史最長的中文日報。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創刊,由英商安納斯脫·美查(Ernest Major)等集資創辦。

[10] 《新聞報》:近代中國與《申報》齊名的商業性日報。1893年2月17日在上海創刊。

[11] 密司脫:英語Mr.的音譯,意為“先生”。原文亦出現“密斯忒”“密司忒”等譯法,今統一為“密司脫”。

[12] 舊家:指久居某地而有聲望的人家。

[13] 道台:清時道員的別稱。

[14] 教習:舊時指教師、老師。

[15] 播喴(BOVET)是1822年在廣州創立的瑞士鍾表品牌,當時所製造的頂級懷表特別受到清朝皇室貴族的鍾愛。

[16] 打簧表:懷表的一種,又稱“問表”,能按時發出聲響,或按推杆使它報出時間,便於夜間或盲人使用。舊時進口的打簧表,大都是金殼,頗為貴重。

[17] “晏子之禦者”典出《晏子春秋·內篇雜上》。禦者,即駕駛馬車的人。

[18] 賈碧雲(1890—1941),字瀚卿,江蘇揚州人。花旦名家,早年藝名“小十三旦”,曾與梅蘭芳並稱“南賈北梅”。

[19] 番菜館:西餐廳。

[20] 浙江路:今上海市浙江中路。

[21] 寶素珠:指在玻璃珠外表塗一層魚鱗膠質而製成的具有珍珠般光澤的人造珍珠,又稱“賽珍珠”。

[22] 渠:方言,他。

[23] 書空咄咄:晉人殷浩被黜放,終日以手指向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後比喻失意、激憤的狀態。

[24] 夏瑞芳(1871—1914),字粹芳,江蘇青浦(今上海市)人,1897年集資在上海創辦商務印書館,並出任經理。1914年1月10日,被陳其美派遣的刺客暗殺身亡。

[25] 廣陵散:琴曲名。三國魏嵇康善彈此曲,秘不授人。後遭讒被害,臨刑索琴彈之,曰:“《廣陵散》於今絕矣!”後亦稱事無後繼、已成絕響者為“廣陵散”。

[26] 唐代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後以“黃鶴”比喻一去不返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