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研究各省域投入產出表時所要麵臨的問題之一是部門分類。目前,各省域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分類和各省域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不相符,需要進行行業部門分類調整。做法是:根據投入產出表部門分類和《中國能源統計年鑒》裏的行業分類相對照,將行業(部門)分類歸納整理為個部門,分別18為農林牧副漁業、采掘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紡織服裝業、木材加工及家具製造業、造紙及文教用品製造業、石化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金屬冶煉及製品業、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其他製造業、電力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和其他服務業。省際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分類調整與各省域投入產出表類似,為此,需要將年我國省域部門區域間投入產出表、年我國2007302002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中國地區投入產出表中國統計出版社,①.2002.2008.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中國地區投入產出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2011.

劉衛東等中國年省區市區域間投入產出表編製理論與實踐中國統計②.200730.

出版社,2012.

石敏俊等中國省域間投入產出模型與省域間經濟聯係科學出版社,③..2012.

28省域部門區域間投入產出表為調整為部門,具體部門分類對照表見附2118錄表。

Ⅰ()相關項目的調整。

2年我國省域部門區域間投入產出表中隻有出口部分,需要對投200730入產出表中的項目調整,得到進口和出口數據。這部分調整需要利用《中國經濟貿易年鑒》中我國各省域進出口數據①,結合當年各省域投入產出表的流入和流出分解出各省域的省內流出、省外流入、出口和進口數據。

為了避免進口對計算結果的影響,對年和年省際投入產出表20022007進行了處理,按比例扣除了中間投入和最終使用中的進口部分。考慮到區域間投入產出表中其他項的存在會對計算結果產生影響,將其他項從總產出中扣除。

能源數據來源與處理3.3.3()數據來源。

1各省域能源消費數據來源於年、年各省域能源平衡表中分品20022007種含碳能源②消費總量,省域統計年鑒中工業部門分行業能源消費,以及年和年我國第一次、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中的分行業能源消費20042008數據。

()數據處理。

2由於統計口徑與誤差原因,有些省域統計年鑒中能源消費數據和中①

國能源統計年鑒中能源平衡表有所出入,應均以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中能源平衡表為基準進行修正,得到各省域分品種能源消費量。各省域各部門②

能源消費的估算。首先根據各省域能源平衡表中農林牧副漁業、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和其他服務業能源消費結構分攤修正後的各省域分品種能源消費量,然後,將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數據細分到工業部門分行業中去。其分攤依據是按照各省域統計年鑒中年和20022007《中國經濟貿易年鑒》我國年各省域進出口數據以美元為計量單位,本書以①2007年美元兌換人民幣彙率均值取值進行換算。

20077.59含碳能源指使用過程中能夠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②

不包括電力、熱力。

29年分行業能源消費量結構進行。由於部分省域統計年鑒中沒有分行業能③

源消費量,則采用年和年我國第一次、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中的20042008分行業能源消費數據計算分行業能源消費比重,結合當年能源消費總量進行折算。

碳排放係數數據來源3.3.4用於測算碳排放的方法主要有模型法、清單編製法、物料衡算法、實測法等,物料衡算法是一種測算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常用方法。在計算碳排放總量時可以把每一種能源轉化成標準煤再與相應的二氧化碳排放係數相乘,也可以根據每種能源的碳排放係數把每種能源計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加總。本書采用後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C=Qhi×NCVi×Ai×Bi×44∑12其中,C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Qhi為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消費的實物量,單位為萬噸或億立方米;NCVi為燃料的淨發熱值,單位為\/kJ或\/3;Ai為缺省碳含量,單位為\/,缺省碳含量采用參考kgkJmkgGJIPCC值;Bi為碳氧化因子,采用默認值。分品種能源熱值、潛在碳排IPCC100%放係數及氧化率依照中國能源統計年鑒附錄中的平均低位發熱量、4

指南中分品種能源潛在碳排放係數以及相關研究進行確定。需IPCC2006要注意的是,中有些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係數不是確定值,是列出的IPCC參考範圍,取值是專家的判斷或是國外的數據,具體數據見表。

3.3表不同類型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係數3.3淨發熱值缺省碳含量二氧化碳排放燃料類型碳氧化因子(\/)(\/)係數kJkgkgGJ原煤20.726.612.02焦炭28.229.213.02焦爐煤氣38.712.111.72原油42.32013.10汽油44.318.913.07煤油43.819.613.15柴油43.020.213.18燃料油40.421.113.1330續表淨發熱值缺省碳含量二氧化碳排放燃料類型碳氧化因子(\/)(\/)係數kJkgkgGJ液化石油氣47.317.212.98煉廠幹氣49.515.712.85天然氣48.015.312.7031第4章我國省域碳足跡核算結果及分析本章以我國省域投入產出表為數據基礎,運用碳足跡核算模型,對2002年和年我國省域碳足跡總量、人均碳足跡、碳足跡強度進行核算與分2007析。然後在部門層麵、能源結構層麵上做進一步分析,以期摸清各個省域碳足跡部門結構,為區域節能減排政策製定提供決策依據。

4.1我國省域碳足跡核算結果及分析運用碳足跡核算公式(),利用相關數據,得到我國省域碳足跡、人均3.8碳足跡和碳足跡強度,結果如表所示。

4.1表年和年各省域碳足跡、人均碳足跡、碳足跡強度4.120022007碳足跡總量人均碳足跡碳足跡強度區域省域(萬噸)(噸\/人)(噸\/萬元)年年年年年年200220072002200720022007遼寧16359.0930426.213.947.083.002.73東北地區吉林15107.4430889.625.7011.466.445.85黑龍江12163.3118947.933.194.963.342.67北京10056.7021922.577.0713.422.322.23北部沿海天津4358.498893.354.749.272.031.69地區河北18733.8940435.742.785.823.112.97山東22599.8946367.812.494.952.201.8032續表碳足跡總量人均碳足跡碳足跡強度區域省域(萬噸)(噸\/人)(噸\/萬元)年年年年年年200220072002200720022007上海東部沿海10645.8415883.167.9811.521.851.27江蘇地區17875.8737217.392.424.881.691.43浙江11737.5830846.282.486.101.471.64福建南部沿海5640.9812753.401.633.561.261.38廣東地區10531.6820164.471.192.130.780.63海南1263.672277.111.572.691.971.82山西14953.4827424.344.548.086.434.55黃河中遊河南15548.8332817.501.623.332.582.19地區陝西8094.4013345.162.203.563.592.32內蒙古11050.4821955.154.659.135.693.42安徽10343.4321864.691.623.282.942.97長江中遊湖北10800.6123055.071.803.802.562.47地區湖南10473.9921619.611.583.182.522.29江西5559.4911815.911.322.702.272.04廣西6722.2115366.061.393.222.662.64重慶6244.3514829.212.225.273.143.17西南地區四川15737.9025164.921.863.103.332.38貴州7341.8314382.651.913.825.904.99雲南12304.3722989.922.845.095.324.82甘肅4836.019868.571.873.773.933.65青海西北地區1004.592028.341.903.682.952.54寧夏4687.838060.368.2013.2112.438.77新疆7257.0013608.063.816.494.503.86注:根據省域產業結構的相似性、地域關係、經濟發展水平等,將我國省域劃分為八個區域。下同。

33碳足跡總量特征分析4.1.1我國碳足跡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區域差異較大(圖)。年我國4.12002碳足跡總量為億噸,年我國碳足跡總量為億噸,碳足跡總31.01200761.71量增長了,幾乎是年的兩倍。年碳足跡比較高的省域為97.38%20022002山東、河北、江蘇、遼寧、河南,其中山東省碳足跡為萬噸,位列第24878.93一;青海省碳足跡為萬噸,是碳足跡最低的省域,前者是後者的1105.9022倍多。年碳足跡較高的是山東、河北、江蘇、河南、浙江、山西等省域,山2007東碳足跡為萬噸,仍然位列第一,青海碳足跡仍然最小,隻有45473.262322.34萬噸,前者是後者的倍多。碳足跡較高的省域大多是經濟規模較大的省19域,如山東、河南、河北、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域。山西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小,碳足跡總量偏高可能與其煤炭資源豐富而導致碳排放效率低有直接關係。碳足跡較低的省域大多是經濟規模較小的省域,如青海、甘肅、寧夏、海南、江西等。

碳足跡增加最快的是浙江,年碳足跡比年增長,增20072002162.80%長量達到了萬噸。其次是重慶,年碳足跡比年增長了19108.7020072002,增長量為萬噸。接下來依次是廣西、福建、北京、河北、湖137.48%8584.85北等省域,碳足跡增長率均在以上。

15100%圖年和年我國省域碳足跡總量及變動量4.120022007從地理空間來看,碳足跡總量較大的省域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東部沿海、北部沿海以及黃河中遊地區。年我國東北地區、北部沿海、南2002部沿海地區、東部沿海和黃河中遊地區省域的碳足跡總量為億噸,1722.7634占全國的。年這個地區省域的碳足跡總量為億噸,67.07%200751740.44仍然占到全國的。尤其是沿海地區的個省域,年和年67.05%1020022007碳足跡總量分別占全國碳足跡總量的和。主要原因是我國36.81%39.30%這些地區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業比較密集,碳足跡強度及經濟規模總量較大。

人均碳足跡特征分析4.1.2我國碳足跡總量較高,但人均碳足跡水平不高。總體上看,年我國2002人均碳足跡為噸\/人,年我國人均碳足跡為噸\/人。根據國際2.6820074.68生態足跡組織的測算,年全球人均碳足跡為噸\/人,可以發現,我20075.66國人均碳足低於全球人均碳足跡水平。但是,從全球碳承載能力看,我國仍屬於碳赤字國家。根據劉紅光()研究,年全球人均碳承載能力約20142007為噸\/人,我國人均碳承載能力約為噸\/人,因此,我國人均碳足跡2.960.65遠高於碳承載能力。

與碳足跡總量相比,我國人均碳足跡空間分布存在較大差異。從圖4.2可以看出,年我國人均碳足跡最高的五個省域是寧夏、上海、北京、吉林2002和天津,其人均碳足跡分別是噸、噸、噸、噸、噸;最9.038.787.786.285.22低的五個省域是湖南、海南、廣西、江西和廣東,人均碳足跡分別是噸、1.74噸、噸、噸、噸。年我國人均碳足跡最高的五個省域1.731.451.571.312007是天津、寧夏、北京、上海、吉林,人均碳足跡分別是噸、噸、13.8313.4513.27噸、噸、噸。四川、廣東、海南、湖南和安徽是人均碳足跡最低的12.1510.34五個省域,分別是噸、噸、噸、噸、噸。像北京、上海、2.642.652.773.003.02天津這樣的我國經濟發達且生活水平比較高的城市,生活消費以及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的能源比較多,人均碳足跡也比較高。像山西、內蒙古、寧夏等這樣的能源資源豐富且能源效率低的省域,其人均碳足跡也比較高。

人均碳足跡增加最快的是浙江,年碳足跡比年增長20072002145.

。其次是重慶,年碳足跡比年增長。接下來依次是70%20072002137.38%廣西、福建、湖北、河北、河南、江西、甘肅等省域,碳足跡增長率均在11以上。

100%35圖年和年我國省域人均碳足跡及變動量4.220022007從地理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國性中心城市人均碳足跡較大,除此以外,人均碳足跡較大的省域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北部沿海地區,部分分布在黃河中遊地區(山西和內蒙古)和西北地區(寧夏)。這些地區省域人均碳足跡偏高與煤炭資源富集和高耗能產業比重高的有關。人均碳足跡較低的省域主要位於長江中遊地區和西南地區,人均碳足跡的空間格局特征與區域稟賦特征及地區經濟發展格局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碳足跡強度特征分析4.1.3碳足跡強度是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帶來的碳排放量,該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碳足跡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地區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帶來的碳足跡總量在下降,那麼說明該地區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

與年相比,年我國省域碳足跡強度出現了明顯下降,這與當20022007時政府出台的政策有一定關係。世紀初期,我國製定了以刺激需求、拉動21增長為特征的發展戰略,實現較快的經濟增長這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年以後我國的能源消費量急劇增加,碳足跡強度隨之也出現上升趨勢。

2002年開始,我國製定了係列的環保政策,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力度。

2005年後,我國“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能源強度降低和主要汙染物排放200620%總量減少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於是,年後碳足跡強度開始下10%2006降,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的節能減排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6圖顯示了我國各省域的碳足跡強度。可以看到,年我國碳足4.32007跡強度最大的省域是寧夏,達到了噸\/萬元,其次是吉林、貴州、雲南和8.77山西,它們的碳足跡強度均超過了噸\/萬元。在這個省域中,山西、貴州45和寧夏是我國煤炭產量較大的省域,同時這些省域大多是我國欠發達的省域。另一方麵,我國碳足跡強度較低的省域也是我國最富裕的省域,包括廣東、上海、福建、江蘇和浙江。此外,地區氣候特征也是影響碳足跡強度的原因,相對南方來說,我國北方冬季煤炭消費不可避免地導致更高的碳足跡強度。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那些工業化程度比較高的省域碳足跡強度並不是很高,這主要是由於這些省域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能源使用效率較高,所以碳足跡強度就比較低。

圖年和年我國省域碳足跡強度及變動量4.320022007從地理分布看,我國碳足跡強度較高的省域主要分布在黃河中遊地區、西北地區,以及部分分布在西南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的省域碳足跡強度較小。沿海地區碳足跡強度較低主要和工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地區氣候特征有直接關係。

374.2我國省域碳足跡部門構成與區域特征碳足跡部門構成分析4.2.1省域碳足跡總量及省際差異與各個省域的碳足跡的部門結構有很大的關係,下麵以年為例對各省域碳足跡的部門構成進行分析,以摸清不同2007地區碳足跡的部門結構及其特征。

()東北地區。

1東北地區各省域產業部門碳足跡占比見表。

4.2表東北地區各省域產業部門碳足跡占比單位:4.2%遼寧吉林黑龍江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建築業其他服務業建築業33.5726.6034.86其他服務業建築業其他服務業21.1824.5925.27通用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食品製造及煙製造業11.6製造業15.35草加工業11.71批發零售餐電力工業電力工業7.19飲業10.956.13采掘業電力工業農林牧副漁業6.035.145.70遼寧:碳足跡總量較高的部門分別為建築業、其他服務業、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力工業和采掘業,碳足跡所占比例分別為:、、33.57%21.18%、和。遼寧作為我國工業基地之一,憑借其資源稟賦的11.60%7.19%6.03%優勢,大力發展電力工業和采掘業,這些產業伴隨著較高的碳排放係數,因而導致碳足跡總量比較高。

吉林: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作為吉林的支柱產業,其碳足跡占比為。其次是批發零售餐飲業,其比重為。電力工業也是吉林的15.35%10.95%支柱產業之一,其碳足跡比重也占到了。

5.14%黑龍江:黑龍江是我國耕地規模大、現代化程度高、綜合生產能力強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和食品生產基地,因此,農林牧副漁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38加工業在其經濟發展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其碳足跡占比分別為和5.70%。

11.71%總體來看,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以外,東北地區電力工業是其碳足跡來源的主要部門。

()北部沿海地區。

2北部沿海地區各省域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4.3表北部沿海地區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單位:4.35%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其他服務建築業建築業建築業業39.7652.5629.4927.50食品製造其他服務其他服務建築業及煙草加26.0113.43業24.90業16.60工業電子電氣電子電氣通用專用食品製造設備製造設備製造設備製造及煙草加6.2811.619.6612.58業業業工業交通運輸食品製造通用專用其他服務設備製造及煙草加設備製造4.51業9.128.0810.64業工業業通用專用交通運輸電子電氣設備製造設備製造電力工業設備製造4.278.327.918.23業業業北京: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服務業發展水平很高,碳足跡部門占比達到,是北京市碳足跡的主要來源。其次是建築業,碳足39.76%跡占比為。接下來為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26.01%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碳足跡占比分別為、、。

6.28%4.51%4.27%天津:碳足跡產業部門結構和北京相似,所不同的是:一是建築業碳足跡占比更大,高達。二是天津的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也是碳足跡52.56%較大的來源之一。接下來是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及其他服務業和交通運輸39設備製造業。

河北: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外,河北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碳足跡占比為。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碳足跡占比為。與北部沿海地9.66%8.08%區其他省域不同的是電力工業也是其碳足跡較大部門之一。

山東: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外,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碳足跡相對較高,占比為。其次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12.58%業,分別為和。

10.64%8.23%總體來看,北部沿海地區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以外,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也是其碳足跡來源的主要部門。

()東部沿海地區。

3東部沿海地區各省域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4.4表東部沿海地區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單位:4.45%上海江蘇浙江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建築業建築業建築業32.6535.3538.85電子電氣設備其他服務業其他服務業20.54製造業12.1513.30電子電氣設備通用專用設備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9.98製造業11.7製造業10.22通用專用設備其他服務業電力工業製造業8.3610.667.51電力工業電力工業紡織服裝業6.796.856.69上海:作為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發達城市,具有較為明顯的技術優勢,產業發展規模較大,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碳足跡占比為,通用專用設9.98%備製造業碳足跡占比為。電力工業也是其碳足跡較大的來源之一,8.36%其碳足跡占比為。

6.79%江蘇:碳足跡產業部門結果與上海相似,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力工業均是碳足跡較大的來源部門。相比上海來講,其他服務業雖然也是碳足跡來源的主要部門,但其碳足跡部門占比相對較小。

40浙江:相比東部沿海地區其他省域,浙江建築業碳足跡占比更大,為。其次是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和電力工業,碳足跡占比較大,分別為38.85%和。同時,浙江作為紡織業大省,紡織服裝業占比為。

10.22%7.51%6.69%總體來看,建築業是東部沿海地區碳足跡最大的來源之一,其碳足跡占比均達到以上。其次是其他服務業,碳足跡占比為以上。接下來32%10%是電力工業和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

()南部沿海地區。

4南部沿海地區各省域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4.5表南部沿海地區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單位:4.55%福建廣東海南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建築業建築業建築業25.8338.1945.87其他服務業其他服務業農林牧副漁業19.5712.5214.63電子電氣設備電力工業其他服務業14.13製造業11.2312.20紡織服裝業電力工業石化工業7.7511.127.83食品製造及煙食品製造及煙交通運輸設備草加工業5.44草加工業5.33製造業3.69福建: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外,碳足跡較大的部門是電力工業,碳足跡占比為。其次是紡織服裝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占比分14.13%別為和。

7.75%5.44%廣東:南部沿海發達省域,其高新技術產業較為發達,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碳足跡占比較大,達到,電力工業碳足跡占比也達到。

11.23%11.12%同時,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也是碳足跡的主要來源之一。

海南:相對南部沿海其他省域,海南碳足跡部門占比特點有二:一是建築業碳足跡占比非常大,達到。二是由於海南省有著獨特的氣候優45.87%勢,為其農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使農業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其碳足跡占比達到。

14.63%總體來看,南部沿海地區福建與廣東碳足跡部門結構比較相似,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外,電力工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是碳足跡較大的41部門。海南省由於其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其獨特的碳足跡部門結構。

()黃河中遊地區。

5黃河中遊地區各省域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4.6表黃河中遊地區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單位:4.65%山西河南陝西內蒙古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其他服建築業建築業建築業33.05務業24.8731.9428.97食品製造其他服其他服建築業及煙草加務業26.2120.7917.36務業19.75工業通用專用其他服采掘業設備製電力工業6.5913.98務業14.9115.28造業食品製造食品製造金屬冶煉農林牧副及煙草加及煙草加及製品業6.356.70漁業7.509.59工業工業非金屬礦批發零售農林牧副電力工業5.69物製品業4.92餐飲業7.15漁業6.63山西:碳足跡排名前五的部門分別為建築業、其他服務業、采掘業、金屬冶煉及製品業、電力工業,占比分別為、、、、33.05%26.21%6.59%6.35%。山西省煤炭資源豐富,采掘業和金屬冶煉及製品業在其經濟發展中5.69%占有較大比重,碳足跡占比較高。

河南: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外,主要集中在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其碳足跡占比為。此外,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非金屬礦物製品13.98%業碳足跡占比相對較大,碳足跡占比分別為和。

6.70%4.92%陝西:建築業是碳足跡來源的主要部門,占比為。其次是食品31.94%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其他服務業,占比分別為和。除此以17.36%14.91%外,農林牧副漁業和批發零售餐飲業是碳足跡的主要部門,其占比分別為7.

和。

50%7.15%42內蒙古: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外,內蒙古的碳足跡占比較高的部門為電力工業,為,其次是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其碳足跡占比為15.28%。內蒙古畜牧業較為發達,擁有豐富的農牧資源,農林牧副漁業碳足跡9.59%占比為。

6.63%總體來看,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以外,電力工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是黃河中遊地區碳足跡的主要部門。

()長江中遊地區。

6長江中遊地區各省域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4.7表長江中遊地區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單位:4.75%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其他服建築業建築業建築業29.25務業23.4730.9435.26其他服其他服其他服建築業務業19.6521.67務業25.03務業19.83農林牧副批發零售電力工業電力工業8.4910.24漁業9.02餐飲業6.61食品製造交通運輸食品製造及煙草加設備製及煙草加電力工業6.306.965.685.55工業造業工業電子電氣食品製造電子電氣設備製及煙草加電力工業設備製5.976.545.065.06造業工業造業安徽: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外,電力工業碳足跡較高,占比為。此外,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也是碳足跡主8.49%要來源,其碳足跡占比分別為和。

6.30%5.97%湖北:碳足跡來源的主要部門是其他服務業,其占比為。其次23.47%是建築業,占比為。除此以外,電力工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食21.67%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也是碳足跡主要來源的部門。

湖南:碳足跡最多的部門是建築業,占比達到,其他服務業碳足30.94%43跡占比為,這兩個部門碳足跡占比之和達到以上。接下來是農25.03%50%林牧副漁業、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電力工業。湖南最大的特點之一是農林牧副漁業碳足跡占比較高,達到。

9.02%江西:碳足跡占比排名前五的部門分別為建築業、其他服務業、批發零售餐飲業、電力工業、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占比分別為、、35.26%19.83%、、。江西作為長江中遊地區重要省域,其經濟發展水平6.61%5.55%5.06%較低,但利用毗鄰長江、珠江兩個三角洲的區位優勢,建築業得到較快的發展,因而其碳足跡占比相當高,達到。

35.26%總體來看,除了建築業和其他服務業以外,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和電子電氣設備製造業是長江中遊地區碳足跡的主要部門。

()西南地區。

7西南地區各省域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見表。

54.8表西南地區碳足跡總量最高的個部門單位:4.85%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部門比例其他服建築業建築業建築業建築業33.4144.3836.83務業32.5444.02交通運其他服其他服其他服輸設備建築業務業18.9712.24務業16.7327.91務業20.57製造業農林牧其他服電力工農林牧采掘業副漁業10.30務業9.51業9.36副漁業10.4314.80食品製電力工電力農林牧造及煙采掘業業9.14工業6.21副漁業7.606.66草加工9.82業

食品製食品製批發零造及煙農林牧造及煙農林牧售餐草加工8.82副漁業5.95草加7.225.98副漁業9.74飲業業工業44廣西:碳足跡最高的部門是建築業,占比為,其他服務業碳足跡33.41%占比為,電力工業碳足跡占比為。廣西以其獨特的區位優18.97%9.14%勢,為農業發展提供條件,農林牧副漁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碳足跡占比也很高,分別達到和。

10.30%8.82%重慶:建築業是碳足跡最高的部門,占比達到。其次是交通運44.38%輸設備製造業,碳足跡占比為。其他服務業也是碳足跡來源的主要12.24%部門,其占比為,電力工業和農林牧副漁業占比分別為和9.51%6.21%。

5.95%四川:碳足跡來源部門結構與廣西相似,碳足跡是碳足跡來源最大的部門,碳足跡部門占比為。其次是其他服務業、碳足跡部門占比為36.83%。接下來依次是電力工業、農林牧副漁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

16.73%貴州:其他服務業是貴州碳足跡占比最高的部門,占比高達,其32.54%次是建築業,占比為。貴州不僅有適於農、林、牧、副、漁各業綜合發27.91%展的土地資源,還有著極為突出的能源、礦產、生物資源優勢,因而農林牧副漁業和采掘業碳足跡占比較高,分別達到和。

10.43%6.66%雲南:同屬於雲貴高原的雲南,利用其農業資源和礦產資源優勢,發展農業及其農副產品加工業,因而采掘業、農林牧副漁業和食品製造及煙草加工業占比相對較高,分別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