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老師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去解釋每一個關鍵詞的含義,然後讓孩子把自己的理解畫出來,通過圖畫來分辨對錯。對於孩子們的日常行為,老師會針對具體行為言傳身教,哪些做法是對的值得鼓勵的,哪些做法是不符合要求的,比如說不禮貌、沒有分享等。
後來在參觀安妮教室的時候,我發現了這樣一幅掛圖。
掛圖上麵有六個要求:關愛(Caring)、尊重(Respect)、責任(Responsibility)、公平(Fairness)、值得信任(Trustworthiness)、公民責任(Citizenship)。每個掛圖上都有具體的解釋。掛圖的下麵還有老師用手寫的具體的小貼士。
當時我以為這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掛圖,後來從安妮老師那裏得知,這六個方麵被稱為品格教育(Charactereducation)六支柱,是培養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難怪當初在博客裏有移民美國多年的博友留言說,美國教育的核心就是公民教育。
除了掛圖,學生的作業中也有關於品格教育的內容,比如公民責任(Citizenship)。
後來我了解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對品格教育的危機感日漸嚴重,於是非常多的研究機構和聯合會開始行動,品格教育計劃被作為國民教育的頭等大事,並作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改革的焦點是關注良好的社會關係和建立一個關心人的社會群體。品格教育計劃甚至在白宮開會討論,政府對計劃實施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關於品格教育的各種專業研究方案與操作方法相繼出台並走進了學校。
品格教育為何如此重要?借用哈佛教授的說法,品格為社會培養明日的公民與領袖。相關研究表明,社會適應性、情緒發展較差的學生不但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將來成年後在職場中也會遭遇較多的難題。
加拿大一直緊跟美國的腳步,盡管加拿大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多,但是美國的教育研究成果很快就能在加拿大的學校裏有所體現。其中英語教學方法方麵的內容,我在《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中有所介紹,而公民教育現在看來也是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