牸原意是母牛,引伸為牲畜之意,“五牸”就是牛馬豬羊驢的母牲畜。陶朱公不愧是經商的鼻祖,一眼就看出了適於猗頓經營的產業:畜牧業。猗頓家境貧寒,不適於幹本錢大的行業。而畜牧業本小利大,讓他先畜養少數牛羊,根據“雞生蛋、蛋生雞”滾雪球的原理漸漸繁衍壯大,日久定可致富。這對於猗頓來說,確是一個切合實際的致富辦法。一言點醒夢中人,猗頓按照陶朱公的指點,遷徙西河,在土壤潮濕、草原廣闊、水草豐美、景色宜人的山西猗氏南部開始了他的養殖計劃。猗頓畢竟是個文化人,與其他牧民不同,他很快鑽研出放牧的訣竅,摸索出“牛者頓足,馬者夜飽,羊行自飽”的規律,創造出“鹽水飲畜”、“鬥米養千雞”的飼養方法和為雄畜去睾丸的辦法,並首次用本地和外地品種進行交配的雜交配種方法來繁育改良後代。俗話說“母羊生母羊,三年擠到養圈牆”、“母牛生母牛,三年五頭牛”,猗頓率領他的三個兒子王景、王寮、王鑒大幹快上,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雞豬滿圈、騾馬成群,成了當地的養殖大戶。
克服“小富即安”思想,勇闖“致富冠軍”。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猗頓並沒有在陶朱公指點的畜牧業上停滯不前,安安分分地做一個富有的養殖專業戶,雄厚的原始資本讓他如虎添翼,他把眼光投向了一個更廣大的領域--製鹽販鹽,而他飼養的牲畜就是最好的販鹽運輸工具。幹什麼鑽什麼,猗頓在鹽業這一行又發明了墾畦曬鹽法,大大縮短了出鹽時間,非但如此,為了更加有效地經營池鹽,加快販運速度,猗頓還試行改變驢馱車運的落後的運輸方式,欲以舟運,開鑿了山西地區第一條人工運河。猗頓把鹽運到西域,從西域換回一批批珍珠瑪瑙、珠寶玉器,頓時眼光一亮:原來珠寶業的利潤更大啊!於是他又開始涉足珠寶業,鑽研珠寶業。俗話說,熟能生巧。功夫不負有心人,不長時間猗頓就成了珠寶業的行家裏手。《淮南子?汜論訓》記載說:“玉工眩玉之似碧盧者,唯猗頓不失其情”,《抱樸子?擢才》記載說:“結綠、玄黎,非陶猗不能市也”。此時猗頓的事業達到了頂峰,“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讚比王公,名馳天下”,其家產“西抵桑泉,東跨鹽池,南條北嵋”,方圓百裏,皆其所有。疆域之大,範圍之廣,世所罕見。漢代《鹽鐵論》載:“宇棟之內,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河之大;窮夫否婦,不知國家之慮;負荷之商,不知猗頓之富……”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兩千四百多年過去了。但猗頓的白手發家經曆仍然給我們尤其是剛剛邁出校門的大學學子們以很大啟示,現在是市場經濟了,大學畢業不包分配了,每個學有所成的學子跟猗頓都站在了一個起跑線上,喪失鬥誌、失意落魄、不滿現狀、天天嘮叨抱怨生活的不公並不能換來致富機會,生活逼得我們每個人都要試圖成為創業的能手。還是學學猗頓吧:不滿現狀的人,才能成為富翁;肯於學習並學得真知識的人,才能成為富翁;從小事做起的人,才能成為富翁;幹一行鑽一行的人,才能成為富翁;勇於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成為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