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故事,聽得我直想笑!然而更讓我目瞪口呆的還在後頭呢!有一次和一個家長聊天,說起這些事,他說這些都是最基本的了,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呢!他孩子年級高,曾經有一個孩子剛從國內過來,因為被一個印度孩子欺負,於是氣憤地說IHateIndians,結果被人報告了。開罰單,請家長,並且要求家長簽字後裝入檔案!還有的是因為孩子在紙上寫:Ihate×××,Iwillkillhim,結果看到的同學回家無意中告訴了家長,然後家長報告給學校,學校最後給了那孩子很嚴重的處罰。

“那上課說話給不給Time-out?”“班主任不給,就是會提醒你要注意。但是ESL老師會給。”難怪她這麼愛說話的人在她班主任這裏沒有被罰呢!看來,同樣是Time-out,老師和老師執行起來尺度也不盡相同。她的班主任老師經驗比較豐富,估計是不用靠給Time-out來控製教學,所以她給的Time-out更多的都是學生行為不當方麵的。而對於遲到、完不成作業或者孩子之間的一般爭執,都是不用Time-out的。

什麼是行為不當?孩子怎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讓我想起了本書第一節介紹的教室裏的那張掛圖--關愛(Caring)、尊重(Respect)、責任(Responsibility)、公平(Fairness)、值得信任(Trustworthiness)、公民責任(Citizenship)。

把這些基本要求和孩子們的實際行為結合起來,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把對孩子行為方麵的要求細化分解到學生的具體行為中。通過對一個個具體行為的矯正,使得孩子對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得以落實。經常聽大家說西方的孩子比較守規矩,原來這些規矩都是從這樣一次次正麵反麵的鼓勵與矯正中獲得的!

德育教育,從低處設定界限,在每天的行為中去體會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這個方法還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