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書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參照教育部製定的《高職高專教育基礎統計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及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相關要求,借鑒和吸收有關統計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在總結多年統計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而成。

全書共分十個學習單元: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靜態分析(一)、統計靜態分析(二)、統計動態分析、統計指數分析、抽樣推斷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統計綜合分析。在寫作方法上,力求概念準確,層次清晰,突出重點,簡明扼要,注意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有機結合。為方便教學與學生學習,在每學習單元之後均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的順序給出了課後練習題,以幫助讀者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高等專科學校財經、管理和經濟貿易類專業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實際經濟工作的人士學習參考。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經濟統計分析/劉登輝,廖江平,張章興編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11ISBN9787305142284Ⅰ.①經…Ⅱ.①劉…②廖…③張…Ⅲ.①經濟統計-統計分析-高等職業教育-教材Ⅳ.①F222.1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4)第263594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書名經濟統計分析編者劉登輝廖江平張章興責任編輯王抗戰編輯熱線02583596997照排南京南琳圖文製作有限公司印刷南京理工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開本787×10921/16印張15字數365千版次2014年11月第1版2014年11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142284定價32.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號:njupress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書前言我們正處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引導決策越來越成為諸多企業提高利潤、降低成本、改善效率的重要方法。因此,以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為基本特征的經濟統計分析,不僅是人們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的有力武器、政府管理經濟的有力工具,更是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科學管理與決策的重要方法。

本書是作者在總結多年統計教學、實踐經驗,吸收有關統計學教學研究最新成果和國內外同類優秀教材的基礎上,充分吸收“項目化課程開發”、“理實一體化”及“典型工作任務導向”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最新成果,依據“適度、夠用”的理念,結合統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要求,在工作過程整合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本書各學習單元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為載體,既注重基本理論的描述,更注重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力求概念準確、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考慮到近年來統計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趨勢及應用熱點,適當引入了一些新方法和新概念的介紹,並以知識窗的方式補充了較多的案例和相關知識,以擴展讀者的知識麵,提高學習興趣。在每個學習單元之後附有各類練習題,供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自學能力之用。

本書由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劉登輝、廖江平和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張章興共同編著,並由劉登輝統撰定稿。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國內外一些重要文獻以及同行專家的論文和專著,引用了大量最新經濟統計數據,得到了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的熱情幫助和支持,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時間和作者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懇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2014年8月目錄學習單元一統計設計???????????????????????????1主題學習單元一統計產生與發展認知??????????????????1主題學習單元二經濟統計分析研究對象與概念詮釋????????????5主題學習單元三統計設計??????????????????????13學習單元一課後練習題???????????????????????14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18主題學習單元一統計調查認知????????????????????19主題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方案設計??????????????????23主題學習單元三統計調查方法的選擇?????????????????26學習單元二課後練習題???????????????????????35學習單元三統計整理??????????????????????????39主題學習單元一統計整理概述????????????????????40主題學習單元二統計分組??????????????????????43主題學習單元三分配數列編製????????????????????50主題學習單元四統計表與統計圖???????????????????55學習單元三課後練習題???????????????????????57學習單元四統計靜態分析(一)??????????????????????62主題學習單元一總量指標分析????????????????????63主題學習單元二相對指標分析????????????????????69學習單元四課後練習題???????????????????????79學習單元五統計靜態分析(二)??????????????????????85主題學習單元一平均指標分析????????????????????86主題學習單元二變異指標分析????????????????????101學習單元五課後練習題???????????????????????106學習單元六統計動態分析????????????????????????112主題學習單元一水平指標分析????????????????????113主題學習單元二速度指標分析????????????????????121·1·經濟統計分析主題學習單元三趨勢分析??????????????????????126學習單元六課後練習題???????????????????????140學習單元七統計指數分析????????????????????????146主題學習單元一統計指數認知????????????????????147主題學習單元二綜合指數分析????????????????????150主題學習單元三指數體係和因素分析?????????????????157主題學習單元四幾種特殊的指數???????????????????164學習單元七課後練習題???????????????????????173學習單元八抽樣推斷分析????????????????????????179主題學習單元一抽樣推斷分析認知??????????????????180主題學習單元二抽樣誤差分析????????????????????185主題學習單元三抽樣推斷??????????????????????191學習單元八課後練習題???????????????????????196學習單元九相關與回歸分析???????????????????????201主題學習單元一相關分析??????????????????????202主題學習單元二回歸分析??????????????????????207主題學習單元九課後練習題?????????????????????213學習單元十統計綜合分析????????????????????????217主題學習單元一國民經濟核算體係認知????????????????218主題學習單元二國民經濟核算的主要指標???????????????224學習單元十課後練習題???????????????????????228正態分析概率表?????????????????????????????231主要參考資料??????????????????????????????233·2·學習單元一統計設計擬實現的能力目標N1.1能認知統計產生與發展的動因;N2.1能正確辨析統計研究對象的特點;N2.2能正確辨析統計基本概念和特征;N3.1能針對特定研究對象進行初步統計設計。

須掌握的知識內容Z1.1統計含義辨識;Z1.2各統計學派創始人及主要觀點;Z2.1統計研究對象的特征;Z2.2統計總體與總體單位的概念;Z2.3標誌與標誌表現的區別;Z2.4變異、變量、變量值的區別;Z2.5標誌值與統計指標的異同;Z2.6統計指標構成要素;Z3.1統計設計的含義;Z3.2統計設計的要素。

引導案例數據分析某公司的小王,是個不折不扣的網購專家。區別於菜市場的費力砍價,小王的做法簡單多了,登陸各種比價網站,然後選擇最便宜的正規店下單。點評:比價網站通過海量的產品信息抓取,比如抓京東、天貓、易購的數據,然後將價格由低到高進行排列,這就是簡單的數據分析。(資料來源:www.50cnnet.com)主題學習單元一統計產生與發展認知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問題導入某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共有學生150人。其中,16~17歲的學生有30人,17~18歲的學生有90人,18歲以上的學生有30人。若要按年齡分層選出100人參加某慶典活動,·1·書經濟統計分析則年齡在18歲以上的學生中應選多少人?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一、統計的含義與職能(一)統計的含義“統計”一詞是由英語Statistics翻譯過來的,源於古希臘語state(城邦)、拉丁語status(狀態)以及意大利語stato(國家)和statisti(政治家)。因此可以說,曆史上“統計”一詞的含義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活動有關,它是用來記載和描述一國重要政治經濟事項的方法。在漢語中,“統計”是對大量事物的數量方麵進行的彙總和計數,即“統而計之”的意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統計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計一詞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統計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範疇,一般是統計工作、統計資料、統計學這三種涵義的通稱。

統計工作(即統計實踐):是指根據科學的方法從事統計設計、搜集、整理、分析、預測和提供各種數字資料與其他資料的工作過程的總稱,其結果是統計資料。

統計資料:是指統計工作過程中所取得的各項數字資料和其他資料的總稱,其表現形式為各種統計表、統計圖、統計報告、統計年鑒等;其內容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規模、水平、速度、結構和比例關係等的數字和文字資料,以表現現象發展的特征及規律性。

統計學(即統計理論):是指闡述統計的理論與方法的學科,它是以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麵為研究領域,以研究和闡明統計設計、調查、整理和分析統計資料的理論與方法為內容的一門獨立的社會學科。它是統計工作實踐的理論概括和科學總結,又是指導統計工作的原理、方法和原則。

(二)統計的職能統計工作是製定政策的依據,經濟管理的手段,科學研究的工具。統計職能即是統計的作用。一般來講,有信息、谘詢、監督三大職能。

1.信息職能“準確、公正、及時、方便”地反映社會和經濟發展情況,並進行統計分析,為政府了解國情、國力以及製定方針、政策和經濟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2.谘詢職能統計利用所掌握的豐富而又靈敏的信息資源,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通過綜合分析與研究,為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提供谘詢服務和決策支持。

3.監督職能統計來源於實踐活動,並通過定量的、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反作用於實踐活動,對實踐活動起著指揮和監督的作用。

二、統計的產生與發展沿革(一)統計的起源統計是隨著社會生產發展和國家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在原始社會,人類·2·學習單元一統計設計最初的一般計數活動,蘊藏著統計的萌芽。隨著奴隸製國家的產生,統治階級為了對內統治和對外戰爭,需要征兵征稅,開始了人口、土地和財產的統計。我國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夏朝)就有關於人口和土地數字方麵的記載;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開始建立逐級上報統計數字的“上計”製度。在國外,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已開始了人口和居民財產等有關國情國力的統計。

(二)統計的發展在整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統計已略具規模。封建君主和精明的政治家日益意識到統計對於治國強邦的重要作用。例如,我國戰國時期的商鞅就提出,要使國家強盛就必須知道“境內倉、口府之數,壯男、壯女之數,老、弱之數,官士之數,以言說取食者之數,利民之數,馬、牛、芻、槁之數”等所謂的“十三數”。至秦漢,已有地方田畝和戶口的記錄;在唐代出現了計口授田統計計算;宋、明時期產生了田畝魚鱗冊土地調查製度;明、清時期更出現了保甲戶口經常登記製度等。

到了封建社會末期,特別是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分工愈益精細,交通、航運、貿易日趨發達,國際市場逐步形成。事實上,不僅政府需要有包括人口、土地、財富、賦稅和軍事等方麵國情國力的統計,各類企業主、商人為了經營管理和爭奪市場,也需要各種商業情報和市場信息。因此,統計逐步擴展到工業、農業、貿易、銀行、保險、交通、郵電、海關等部門,並且出現了專業的統計機構和研究組織。統計逐步成為社會分工中的一個獨立部門和專業。

(三)統計理論的形成統計學理論和方法,是人們在長期的統計實踐活動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從統計學的發展過程來看,可大致分為古典統計學、近代統計學和現代統計學三個時期。

1.古典統計學時期這是指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中葉統計學萌芽時期。當時,有國勢學派和政治算術學派兩大學派。

(1)國勢學派國勢學派又稱記述學派,產生於18世紀的德國。所謂國勢學就是以文字記述國家顯著事項的學說。當時德國許多大學設有國勢學這門課程,故國勢學派亦稱德意誌大學教授派。其創始人為康令(H.Coning,1606~1681),主要代表人物為阿亨瓦爾(G.AChenwall,1719~1772)。最早講授國勢學的是康令,他第一個在德國赫爾莫斯達德大學講授《歐洲最近國勢學》,奠定了國勢學的基礎。阿亨瓦爾在哥廷根大學開設“國勢學”課程,其主要著作是《歐洲各國國勢學概論》,書中講述“一國或多數國家的顯著事項”,主要是用對比分析的方法,研究關於國家組織、人口、軍隊、領土、財產等國情國力,比較各國實力的強弱,為德國的君主政體服務。這個學派在進行國勢比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質的解釋,而不注重數量分析。實際上,國勢學派研究的是曆史學的組成部分,屬於實質性的社會科學。這個學派被統計史學家認為有其名而無其實,因為“統計學”學科的名詞,便是由阿亨瓦爾在1794年首先提出的。此外,這個學派還廣泛應用了“統計數字資料”、“數字對比”等統計術語和對比的方法,沿用至今。

·3·經濟統計分析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事物量的計算和分析顯得越來越重要。該學派後來發生了分裂,分化出表式學派,並逐漸發展為政府統計。

(2)政治算術學派政治算術學派產生於17世紀中葉的英國,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Petty,1623~1687),其代表作是《政治算術》一書。在這部著作中,他以數字資料為基礎,用計算和對比的方法對英、法、荷三國的實力進行了比較,論證了英國稱雄世界的條件和地位。尤為重要的是,他采用了獨特的方法,即“對於人口、土地、資本、產業的真實情況的表述方法”。

他主張一切論述都用數字、重量和尺度來進行,隻重視“訴諸感覺的”即經驗上的論證,反對受主觀因素左右的思辨的議論。他還提出了用圖表形式概括數字資料的理論和方法。

這種理論和方法,對後來統計學的形成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馬克思稱他為“政治經濟學之父”,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統計學的創始人”。

政治算術學派用計量方法即大量觀察法、分類法以及對比法綜合研究社會經濟問題,具有開創性的意義。盡管當時還未利用統計學之名,卻已有統計學之實了。

2.近代統計學時期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的一百多年中,統計學有了很大發展,又形成了許多學派,其中主要是數理統計學派和社會統計學派。

(1)數理統計學派數理統計學派產生於19世紀中葉,它是在概率論已有相當發展的基礎上,把概率論引進統計學而形成的。其奠基人是比利時物理學家和統計學家凱特勒(A.Quetelet,1796~1874),主要代表作有《社會物理學》等。凱特勒師承法國數學家、統計學家拉普拉斯(P.s.LaPlace,1794~1827),主張用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現象。他把概率論引入統計學,為數理統計學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2)社會統計學派19世紀後半葉,正當英美數理統計學派開始發展的時候,在歐洲又興起了社會統計學派。社會統計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恩格爾(C.L.E.Engel,1821~1896)以及梅爾(G.v.Mayr,1841~1925)等人。他們融合了國勢學派與政治算術學派的觀點,沿著凱特勒的“基本統計理論”向前發展,但在學科性質上認為統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變動原因和規律性的實質性科學,以此同數理統計學派通用方法相對立。社會統計學派在研究對象上認為統計學是研究總體而不是個別現象,而且認為由於社會現象的複雜性和整體性,必須對總體進行大量觀察和分析,研究其內在聯係,才能揭示現象內在規律。這是社會統計學派的“實質性科學”的顯著特點。

3.現代統計學時期現代統計學時期是指20世紀初迄今的統計學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生產發生巨大變化,人類社會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國際政治風雲幾番突變,統計科學在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是描述統計學已轉向推斷統計學。首先,它在隨機抽樣的基礎上建立了推斷統計的理論和方法。這種方法起源於英國數學家哥塞特(N.S.Gosset,1876~1936)的小樣本t分布理論。其後由費希爾(R.A.Fisher,1890~1962)加以充實,並由波蘭統計學家尼曼(J.Neyman,1890~1962)以及E.S.畢爾生等人進一步發·4·學習單元一統計設計展,建立了統計假設理論。後來,美國統計學家瓦爾德(A.Wald,1902~1952)又將統計學中的估計和假設理論加以歸納,創立了“決策理論”;美國的威爾克斯(S.S.WilkS,1906~1964)、英國的威沙特(J.Wishart,1898~1956)等統計學家對樣本分布理論又加以充實和發展;美國的科克鬆(W.G.Cochran,1909~1980)等在1957年又提出了實驗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進一步拓寬了統計學的範圍。由馬哈拉諾比斯領導的印度統計研究所和20世紀30年代後期奈曼發表的兩篇論文,使抽樣的數學理論在20世紀30年代得到了迅速發展。

隨著統計學理論知識的發展與健全,統計學的應用領域將會進一步擴大,將出現許多新型的交叉學科,比如將統計應用到法律、文學等學科。同時,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統計學還將在模糊現象、突變現象及混沌現象等方麵開辟新的研究領域。

三、統計工作過程一個完整的統計工作過程,包含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四個階段。

這四個階段相互聯係,相互製約,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統計工作過程。

統計統計統計統計→→→設計調查整理分析統計設計是為定量分析做準備的定性工作過程,是第一階段。

統計調查是按統計設計的要求,搜集大量資料的工作過程,是定量認識的起點和統計研究的基礎。

統計整理是將大量的統計資料條理化和係統化的過程,是從個體認識過渡到總體認識的連接過程。

統計分析是統計整理的繼續和深化,是理性化的認識階段,是量到質的飛躍過程。

主題學習單元二經濟統計分析研究對象與概念詮釋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問題導入若要調查某學校在校生的學習狀況,則統計總體是什麼?總體單位是什麼?標誌有哪些?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一、經濟統計分析的研究對象由統計的發展史可知,統計是從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開始的,隨著統計方法的不斷完善,經濟統計分析的內容和範圍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一般來說,經濟統計分析的研究對象為大量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麵。就其性質來說,它是一門關於數據搜集、整理、歸納、分析的方法論科學,其目的是探索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數字是統計的語言,定量·5·經濟統計分析是統計的特點。

經濟統計研究對象的特點在於,它是在社會經濟現象質與量的辯證統一中研究其總體的數量方麵;所反映的是在具體時間、地點、條件下,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表現及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的是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本質、相互關係、變動規律和發展趨勢。

需要說明的是,對社會經濟現象,統計學是從理論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統計工作則是從實踐活動中進行分析、研究。

二、經濟統計分析的研究方法經濟統計分析的研究對象和性質,決定著經濟統計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主要方法有大量觀察法、綜合指標法和統計推斷法。

(一)大量觀察法大量觀察法是經濟統計分析所特有的方法。所謂大量觀察法,是指對所研究事物的全部或足夠多的數量進行觀察的方法。社會現象或自然現象,都受各種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交錯作用的影響。在現象總體中,個別單位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響,如果任選其中之一進行觀察,其結果不足以代表總體的一般特征;隻有觀察全部或足夠多的單位並加以綜合,影響個別單位的偶然因素就會相互抵消,現象的一般特征才能顯示出來。因此,大量觀察的意義在於可使個體與總體之間在數量上的偏誤相互抵消。

大量觀察法的數學依據是大數定律。大數定律是隨機現象出現的基本規律,也是在隨機現象大量重複中出現的必然規律。大數定律的一般概念,是在觀察過程中,每次取得的結果不同,這是由偶然性所致,但大量重複觀察結果的平均值,幾乎接近確定的數值。

狹義的大數定律,就是指概率論中反映上述規律性的一些定理,它所表明的是平均數的規律性與隨機現象的概率關係。

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殣閱讀材料雙盲法雙盲法是一種實驗的設計方法,主要目的是減少參與者心理因素的影響,是分析因果關係的一個良好方式。

通常新藥在動物實驗成功後,就要進行臨床隨機雙盲法實驗。它是做成兩種一模一樣的藥片,一種含有藥物有效成分,另一種不含有效成分。僅觀察藥片的外表,醫生和病人都無法區分清楚,隻有實驗的組織者通過藥片上的號碼來識別,這就是雙(醫生和病人)盲法。因為,很多藥品在動物身上很成功,而在人身上卻實驗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