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調查項目的答案要有確定的表現形式。一般有文字式、是否式和數字式三種形式。對數字式應標明計量單位,以便取得確切的答案並有利於及時彙總,同時還要全麵考慮和詳細擬定每個項目的標準答案。對於品質標誌的調查項目可直接采用文字填寫法;對於數量標誌的調查項目可以用數字填寫。
四、調查表設計1.調查表的概念調查表,是把調查項目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式加以排列而形成的表格。它是統計調查中搜集原始資料的重要工具。調查人員按照調查表的規定進行調查,不僅可以取得標·24·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準一致的調查資料,還便於調查資料的整理彙總。需要注意的是,調查表是統計調查時采用的表格,登記的是未經加工的原始資料,與統計整理、分析所用的整理表、分析表不同。
2.調查表的形式調查表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兩種:(1)單一表。單一表是指在每份調查表上隻填寫一個調查單位資料的調查表。其特點是可以容納較多的調查項目,取得比較詳盡的資料;缺點是每份調查表上都要注明調查地點、時間及其他事項,造成人力和時間的浪費。如工業企業的產量、成本等定期報表就屬於單一表,如表21所示。
表21耐用消費品調查表戶主姓名:家庭人口:月人均收入:品名單位現有數需購數規格質量要求黑白電視機台彩色電視機台冰箱台空調台熱水器台洗衣機台家用轎車台調查人:調查時間:年月日(2)一覽表。一覽表是在一張表上登記若幹個調查單位。其特點是每個調查單位的共同事項隻需登記一次,節省了人力和時間,但每次調查的項目不能太多,如表22所示。
表22生豬存欄與出欄調查表鄉:村:單位:頭生豬存欄戶主姓名已出欄生豬母豬仔豬育肥豬小計調查人:調查時間:年月日通常,調查項目較多時,宜采用單一表;調查項目較少時,宜采用一覽表。
3.調查表的構成調查表一般由表頭、表體和表腳三部分組成。
(1)表頭。表頭用來表明調查表的名稱、左上角填寫報告單位(填報單位)的名稱、地址及隸屬關係、經濟類型等。表名要求簡明扼要,報告單位名稱要填全稱或備案文字。這·25·經濟統計分析些資料並不用來進行統計分析,但在核定和複查各調查單位時,是不可缺少的。
(2)表體。表體是調查表的主要部分。其內容包括:統計調查所要說明調查單位特征的調查項目和這些項目的具體表現;欄號,主要是為了便於在整理調查資料或填表說明時引用;計算單位等。
(3)表腳。表腳包括調查者或填報人的姓名、簽章、填表的日期,有的還要填寫單位負責人姓名、簽章等,以便明確責任,發現問題也便於查閱。
此外,調查表擬定後還要編寫填表說明和指標解釋。填表說明是指對調查表中某些項目,以及填寫表格應注意的若幹問題進行的必要的解釋和規定。指標解釋則為了說明調查表中每一指標的含義、包括範圍、計算方法等。編寫填表說明和指標解釋應當簡明扼要,清晰易懂。有了填表說明和指標解釋,填表工作就有了準則,從而保證調查資料的科學性和統一性。
五、調查時間與調查工作期限的確定調查時間是指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如果所要調查的是時期現象,就要明確規定資料所反映的是調查對象從何時起到何時止的資料。如果所要調查的是時點現象,就要明確規定統一的標準調查時點。例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定為2010年11月1日零時。
調查期限是規定調查工作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包括從調查方案設計到提交調查報告的整個工作時間,也包括各個階段的起始時間。確定調查期限的目的,是使調查工作能及時開展、按時完成。為了提高信息資料的時效性,在可能的情況下,調查期限應適當縮短。
六、調查組織實施計劃的確定確定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就是要確定調查的組織領導、調查機構的設置、人員的選擇和培訓、工作步驟及其善後處理等。必要時,還必須明確規定調查的組織方式,以及確定提交報告的方式(主要包括報告書的形式和份數、報告書的基本內容、報告書中圖表量的大小等)。例如,《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指出,為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國務院決定成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負責人口普查的組織和實施。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統計局,具體負責人口普查的日常組織和協調。
主題學習單元三統計調查方法的選擇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問題導入如何確定時點現象調查的標準時點?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我國統計調查方法主要有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報表等。它們在·26·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統計調查中的地位隨著曆史時期而變動。2009年6月27日修訂通過的《統計法》第十六條規定:“搜集、整理統計資料,應當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麵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並充分利用行政記錄等資料。重大國情國力普查由國務院統一領導,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組織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共同實施。”如果說統計調查方法體係中“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的抽樣調查為主體”體現了與國際慣例接軌,那麼“輔之以重點調查、科學推算和少量的全麵報表綜合運用”就是考慮到中國的特點,體現中國的特色。這裏,重點介紹普查、抽樣點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這幾種專門性調查方法。
一、普查(一)普查的意義1.普查的意義普查,是專門組織的一次性的全麵調查。它主要用來調查屬於一定時點上的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量。如人口普查就是了取得在某一時點狀態下的總人口數和人口的各種構成資料。經濟普查則是一國國情、國力的調查,是掌握國情、國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和平時期的一項社會動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次開展工業普查、農業普查、第三產業普查、基本單位普查等。例如,2014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對象,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生產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資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普查標準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為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普查時期資料為2013年年度資料;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麵調查了解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了解我國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進一步查實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摸清我國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全麵更新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統計電子地理信息係統。
普查不同於定期的全麵統計報表,二者雖同屬於全麵調查,但普查是為了特定目的專門組織的一次性調查,是一種不連續的調查,而定期的全麵統計報表是定期連續進行的經常性調查。因此,許多不能夠或不適宜用定期的全麵統計報表調查的項目,如人口變動、耕地麵積、物資庫存等,就可以采用普查來搜集資料。同時,普查和統計報表相比,其包括的範圍、調查的指標項目、采用的分組更為廣泛、全麵、詳細,取得的資料也更為準確。再有,對於某些反映一國國情國力,但不是經常變動的指標,如人口數、土地麵積等,可采用普查取得資料。通過普查,可以全麵、係統地掌握關係到國情國力方麵的重要數據,這對於製定重大政策、編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普查也不同於其他專門調查,前者是全麵調查,即對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都進行調查;而後者是非全麵調查,僅對其中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
普查是統計調查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由於它一般是全麵範圍內進行,因此涉及麵廣、工作量大,而且時效性強。組織一次全麵性普查,往往需要動員大量的人力、物力·27·經濟統計分析和財力,所以普查不宜經常進行。隻有在研究對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決定意義的問題、需要摸清重要的國情國力資料時,才有可能和必要組織普查。從1949年至今,我國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進行過六次全國性人口普查。
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統計小詞典2010年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07%下降0.5個百分點。數據表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來我國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平階段。
殣(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2.普查的組織方式普查的組織方式基本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組織專門的普查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普查人員,對調查單位直接進行登記,如我國曆次的人口普查;另一種是利用調查單位的原始記錄和核算資料,頒發一定的調查表,由調查單位按要求自行填報,如我國曆次的物資庫存普查。
(二)組織普查的原則普查作為一種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麵調查,不僅對資料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要求高,而且麵廣量大,組織工作複雜繁重。同時,普查的對象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會發生較大的變動。這就要求組織普查應比其他調查方式有更多的集中領導和統一行動。因此,在組織普查工作時,應遵循下列一些原則:(1)規定統一的標準時點,即“標準時間”。其目的是使所有普查資料都反映在這一時點上的狀況,以避免搜集資料時由於情況變動而產生的重複或遺漏。例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間為2010年11月1日零時,則所有的人口資料都要反映該時點我國人口的實際狀況。不論登記的具體時間是在標準時間以前或以後,都必須按標準時間的實際狀況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取得準確的數據。如農業普查的標準時點定為普查年份的1月1日零時。
(2)確定統一的普查期限。在普查範圍內,對各調查單位應盡可能同時進行普查,並力爭在最短的期限內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驟上保持一致,保證資料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例如,某市進行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調查完畢,則這一時間規定就是調查期限。
(3)統一規定普查的項目和指標。這樣便於進行綜合彙總。調查項目一經確定,就不能任意更改,以免影響彙總綜合,降低資料質量。對於同類普查,每次調查的項目和指標口徑應盡可能保持一致,並按一定的周期進行,這樣既便於對曆次普查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也有利於觀察調查對象的發展變化狀況。
(三)普查的組織工作普查的規模大,涉及麵廣,組織工作任務繁重。具體的組織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麵:·28·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第一,建立健全各級普查機構,並對群眾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第二,設計和頒布普查方案;第三,組織培訓普查隊伍;第四,做好物質準備和經費預算;第五,製定固定的工作規則,使普查各工序互相銜接,井然有序地進行;第六,對普查各個工作環節進行有效控製,保證普查登記、彙總和分析的質量;第七,公布資料與總結。
(四)快速普查一般的普查,采取逐級布置和逐級彙總的辦法,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而快速普查是一種特殊的普查。為了滿足國家的迫切需要,完成某項緊急的調查任務,就需要采用快速普查。快速普查通常是利用調查單位的原始資料進行填報。此外,還應注意,快速普查調查的項目要少,涉及的範圍要小,這樣才能保證快速而準確地取得資料。
快速普查的特點,表現在:普查任務布置和資料報送越過中間一切環節,采用電訊方式進行傳遞;普查資料由普查的最高級組織機構集中彙總,從而大大地縮短了資料的傳遞和彙總時間,使快速普查在突出快速的同時,力求做到快中求準。
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統計小詞典我國的普查製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規定和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家普查製度、改革統計調查體係的要求,國家統計局於1994年正式建立了周期性的普查製度。普查項目包括人口、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和基本單位。人口普查、第三產業普查、工業普查、農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分別在逢0、3、5、7的年份實施;基本單位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逢1、6的年份實施。
殣(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二、重點調查(一)重點調查的意義和作用重點調查是指在全部調查單位中,隻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借以了解總體基本情況的一種非全麵調查。所謂重點單位,是指這樣一些單位,其數目在全部單位數中占很小的比重,但其調查的標誌值在總體的標誌總量中卻占絕大比重的單位,通過對這部分單位的調查,就能夠從數量上反映出總體的基本情況。
例如,要了解全國石油化工行業的增長變化情況,隻要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少數幾個特大型重點企業進行調查,就可獲得反映我國石油化工基本情況的資料。
可見,采用重點調查要比全麵調查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能及時地了解掌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重點調查既可用於一次性調查,也可用於經常性調查,其組織方式可以是組織專門調查,也可以是頒發統計報表由部分重點單位填報。
·29·經濟統計分析重點調查一般適宜在下述情況下采用:當調查任務隻要求掌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同時調查對象中確實存在部分重點單位,它們又能比較集中地反映所要研究的情況,在此條件下,運用重點調查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由於重點單位和一般單位的差別懸殊,因此重點調查不具備推斷總體指標的條件。
(二)重點單位的選擇正確選擇重點單位,是組織重點調查的關鍵。重點單位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隨著調查任務、調查對象、調查時間的不同而變化的。某一單位在這一問題上是重點,在另一問題上則不一定是重點;在這一調查總體中是重點,而在另一調查總體中可能不是重點;在這個時期是重點,而在另一時期不一定是重點;甚至在重點單位中還可以再選重點。
選擇重點單位的一般原則是:選出的重點單位要盡可能少,而它們的標誌值在總體標誌總量中所占的比重要盡可能大。另外,要求中選的單位,其管理製度必須健全完善,統計基礎鞏固紮實,這樣才能及時提供詳細、準確的資料。
三、典型調查(一)典型調查的意義和作用典型調查是根據調查目的和要求,在對調查對象進行初步全麵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單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借以認識同類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及本質的一種非全麵性調查。這裏的“典型”,是指同類事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代表性是指能反映同類事物的共同屬性,能代表事物的發展趨勢。
典型調查在我國社會實踐中,一直是各級領導部門了解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從統計調查的角度看,典型調查也是統計工作中搜集資料的一種有效的調查方法。
典型調查主要有下列一些作用:(1)可以研究新生事物,及時了解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探索其發展方向,形成正確的科學預見,為指導開展工作提供依據。
(2)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深入的分析,便於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
(3)可與全麵調查結合起來,彌補全麵調查的不足,或根據典型調查的資料驗證全麵調查結果的可靠性。
(4)可以反映同類現象的一般規律和基本趨勢。典型調查根據個別與一般、具體與抽象、特殊與普遍的辯證關係,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單位,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能大體上揭示出同類現象的一般規律和基本趨勢。
(5)一定條件下,利用典型調查資料可以從數量上推算總體的指標數值。根據個別的典型單位資料推算的條件是:各單位之間差異很小,典型單位具有很高的代表性。但需要指出的是,許多典型調查的結果隻有定性的意義,此時就不能用來推算總體的數量特征。
(二)典型調查的特點典型調查與其他調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典型單位是根據調查目的和要求,通過對調查對象的全麵分析後,有意識地選定的,因此,能最充分、最有代表性地體現出調查對象的共性,確切反映調查單位的一般·30·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情況。
(2)隻對少數典型單位調查,其調查範圍小,調查單位少,就能對典型單位做深入細致的調查,進行具體的剖析,因此,可用來研究一些比較複雜的專門問題,而且省時省力。
(3)調查的內容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根據需要,典型調查既可以從事物的數量方麵,也可以從事物的質量方麵進行研究。
(三)典型調查的選典方法搞好典型調查的關鍵,是正確選擇典型單位,保證其有充分的代表性。一般要求:應根據調查目的和任務,對調查對象進行全麵、科學的分析,掌握總體情況,然後對可供選擇的各個單位的具體情況,從各個方麵加以比較分析,綜合考慮,再從中選出若幹代表性較大的單位作為典型單位。選典過程中,調查者要主動傾聽和廣泛征求各方麵的意見,不能從個人意願出發,要使選擇的典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客觀依據。同時要求調查者必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一般應是某一研究領域的專家,善於從全部調查單位中正確地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單位。
選典的方法比較靈活,根據調查目的和任務的不同,可以選取各種典型。按選典的不同,其方法可分為一般選典法、特殊選典法、多標誌綜合選典法和劃類選典法四種。
(1)一般選典法。如果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或一般水平,可以選取一般的或中等水平的典型。
(2)特殊選典法。如果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總結經驗和教訓,則可在總體中選擇先進或落後的單位作為典型單位。
(3)多標誌綜合選典法。如果調查對象的各單位之間差異較小,發展比較平衡,就可以選擇在多種標誌上對於總體均有代表性的單位,再對典型單位進行“解剖麻雀”式的調查,就能反映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或發展的一般規律。
(4)劃類選典法。如果調查對象的各單位之間差異較大,發展很不均衡,或者研究的問題比較複雜,可采取“劃類選典”式的調查,即按照一定的標誌,將調查對象劃分為若幹類型,以減少各類型組內部的差異,而突出各類型組之間的差異,再從各類型中選取少數典型單位進行調查,從而提高典型單位的代表性,最後將各類型的典型單位資料綜合起來加以分析研究。
典型調查搜集資料的方法有多種,如開調查會、個別訪問、蹲點調查、頒發調查表等。
其中,開調查會是最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其特點是操作簡單易行,搜集的資料詳細可靠。
上述各種方法也可結合應用,互為補充。
四、抽樣調查抽樣調查是非全麵調查的一種主要組織形式。它是按照隨機性原則,從調查對象中抽取部分調查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觀察,根據獲取的樣本數據,對調查對象總體的數量特征進行估計和推算。對於無限總體或總體單位分散的調查來說,抽樣調查有著其他調查無法代替的優越性。抽樣調查方式是實際工作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調查方式。抽樣調查有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兩種。
·31·經濟統計分析五、統計報表(一)統計報表的含義統計報表,是以原始記錄為依據,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表格形式、統一的指標和內容,統一的報送時間和報送程序,自下而上定期向國家和各級領導報告國民經濟基本統計資料的一種報告製度,又稱為統計報表製度。它是社會主義國家定期取得統計資料的基本調查組織形式。
(二)統計報表的優點(1)由於在統計報表製度規定的範圍內,各單位都必須按期報送,這就保證了調查資料的全麵性和連續性。
(2)統計報表由於對其調查內容的指標含義、包括範圍、計算方法以及表格樣式、報送程序及報送時間等都作了統一規定,這就保證了調查資料的統一性和及時性。
(3)在調查之前將報表布置到填報單位,以便填報單位根據報表的要求,建立原始記錄和統計台賬,這就使調查資料有了可靠的來源。
(4)統計報表是各級領導指導工作、製定政策和計劃、檢查計劃執行情況、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管理的重要依據。
(三)統計報表的局限性統計報表作為我國搜集統計資料的一種主要調查組織形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1)全麵的定期統計報表涉及的麵廣量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在逐級彙總上報過程中,由於中間環節多,易受人為因素的幹擾影響,資料容易產生偏差,很難完全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3)報表內容固定,其報告指標相對固定,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以及及時研究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4)對某些現象的調查,不可能或不必要采用全麵統計報表來取得資料。
因此,我們不能過分強調和高估統計報表的作用,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開辟多種調查渠道,才能搜集到所需的豐富的統計資料。我國現行《統計法》規定:統計調查應當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以必要的統計報表、重點調查、綜合分析等為補充,搜集、整理基本統計資料。發往基層單位的全麵定期統計報表,必須嚴格限製。凡通過抽樣調查、重點調查、行政記錄能取得的統計數據,不得製發全麵定期統計報表。
(四)統計報表的種類統計報表可從不同的角度分為不同的類型,我國現行統計報表的分類有以下幾種:1.按調查範圍分類報表按調查範圍的不同,可分為全麵統計報表和非全麵統計報表。全麵統計報表要求調查對象中的每一個單位都要填報;非全麵統計報表隻要求調查對象的一部分單位填報。它一般需要結合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來應用,即先從調查對象中抽選出少數調查單位,再將統計報表布置給這些單位填報。
·32·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2.按報送周期分類報表按報送周期長短的不同,可分為日報、旬報、月報、季報、半年報和年報。報表報送周期的長短與其包括的指標項目多少密切有關。一般周期短的,指標項目及內容可少一些、簡單一些,如日報和旬報,其時效性強,僅限於填報生產中最重要的指標,又稱為進度報表;周期長的,則指標項目及內容可多一些、詳細一些,如年報,具有年度總結的性質,是當年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麵反映,因此,指標項目最多,內容全麵詳盡。
3.按報送方式分類報表按報送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電訊報表和郵寄報。電訊報表又可分為電報、電話和電視傳真等形式。采用何種方式報送,取決於時效性的要求和報表內容的詳簡程度。例如,日報和旬報,一般采用電訊方式報送;月報、季報、半年報和年報,主要以郵寄方式報送。
4.按填報單位分類報表按填報單位的不同,可分為基層報表和綜合報表。基層報表,是由基層單位填報的統計報表,填報單位稱為基層填報單位。綜合報表,是由主管部門或統計部門根據基層報表逐級彙總填報的統計報表,填報單位稱為綜合填報單位。
5.按製發單位分類報表按製發單位的不同,可分為國民經濟基本統計報表和專業報表。國民經濟基本統計報表是由國家統計部門統一製發,用來搜集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商業、勞動工資、物資、財政金融、文教衛生、科學研究等方麵最基本的統計資料,用以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是進行宏觀決策和規劃的重要依據。專業統計報表,是各有關部門為適應本部門管理的需要而製定的,在本部門內實施,用以搜集本部門的業務技術資料,作為基本統計報表的必要補充。
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知識拓展就業統計新概念彈性就業,是指不限時間、不限收入、不限場所的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它是相對於全日製就業形式而言的。彈性就業包括非全日製就業、臨時就業(如短期就業、季節就業、承包就業、傳呼就業、獨立就業)、派遣就業(雇傭型派遣就業和登記型派遣就業)、鍾點工等。目前,我國城鎮已廣泛存在著彈性就業現象。
階段性就業,是指在勞動者的職業生涯中,自願退出社會勞動一個階段後,再參加社會勞動的一種就業形式。它是與終生就業相對應的。我國目前存在的在職人員脫產上學實際上就是階段性就業的一種形式。近年來,一些專家學者提出,婦女在生育期和幼兒成長期,可以在家承擔哺育子女的職責而暫時退出社會勞動,待子女上幼兒園或上學後再去社會上就業,這也是階段性就業的重要形式之一。
非正規就業(全稱是“非正規部門就業”),這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正式提出的概念。非正規部門主要是指規模很小的從事商品生產、流通和服務的殣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單位,主要包括微型企業、家庭的生產服務單位及獨立的個體勞動者。國際勞工組·33·經濟統計分析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殣織在《1991年局長報告:非正規部門的困境》中,進一步將非正規部門定義為“發展中國家城市地區那些低收入、低報酬、無組織、無結構的很小的生產規模的生產或服務單位”。在非正規部門就業的勞動者則稱為非正規就業(有的學者把非正規就業稱為“分散性就業”)。從這個定義出發可以看出,我國城鄉大量存在的私營和個體勞動者都屬非正規就業。而且隨著經濟進一步搞活,非正規就業人員還會大量增加,從而成為我國就業大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充分就業(又稱就業不足),我國在1995年就確定了不充分就業的統計定義。
不充分就業是指非個人原因,在調查周內工作時間不到標準工作時間的一半(即20小時),並願意從事更多工作的人員。在實際操作中,判斷不充分就業人員的標準有三條:一是調查周內工作時間不到標準時間的一半,即不到20小時;二是工作時間短是非個人原因;三是願意從事更多的工作。這三條必須同時具備才能統計為不充分就業人員。
彈性就業、階段性就業、非正規就業和不充分就業是相互交叉的,它們是從不同角度對就業人員所進行的觀察。如一個家庭小時工,從就業地點上看可能是彈性就業人員;從就業時間上看可能是階段性就業人員;從就業單位上看可能是非正規就業人員;從工作量和收入上看又可能是不充分就業人員。在統計分析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對就業人員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從而使勞動力分析更具廣度和深度。
殣(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五)統計報表的資料來源統計報表的資料,來源於基層單位的原始記錄。從原始記錄到統計報表,中間還要經過統計台賬和企業內部報表。因此,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統計台賬和企業內部的統計報表製度,是保證統計報表質量的基礎。
1.原始記錄原始記錄,是基層單位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對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和成果所作的最初記錄,是未經加工整理的初級資料。例如,企業的產品產量、質量記錄、工人的出勤和工時記錄、庫存物資收付記錄、商品銷售記錄等,都是原始記錄的具體形式。原始記錄的範圍較廣,在基層單位中,哪裏有生產經營活動,哪裏就有原始記錄。原始記錄的種類也很多。從其內容看,可以是反映各種生產活動情況的記錄,也可以是反映經營管理情況的記錄。從其形式看可以是反映生產工作過程的綜合性記錄,也可以是反映某項經營活動的專門性記錄。
一項原始記錄通常由生產經營活動實際發生的時間、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內容、實際完成或發生的數量這三個基本要素構成。
原始資料不僅是填報統計報表的資料來源,也是會計核算、業務核算以及整個單位經濟核算的基礎;同時,還可以為基層單位實施科學管理、開展勞動競賽、職工參與管理提供重要依據。因此,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製度,科學地設置原始記錄,不僅是統計、會計和業務三大核算統一的需要,也是基層單位搞好經營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
·34·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原始記錄的設置,主要包括記錄表格的設計、記錄項目的確定、記錄方法的規定以及製度的建立等。設置原始記錄時,應遵循切合實際、統一協調、簡明通俗、容易操作的設計原則,才能保證原始記錄的準確可靠。
2.統計台賬統計台賬,是根據統計報表核算要求和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需要,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將分散的原始記錄,按時間順序分門別類地集中登錄在一個表冊上,這種係統累積統計資料的表冊,稱為統計台賬。
由於記錄內容所屬時間的不同,統計台賬有按日記錄、按旬記錄、按月記錄等形式。
因統計台賬中的資料已經過一定的加工整理,給填報統計報表提供了條件,使統計報表能夠做到準確、及時。同時,統計台賬中的資料按時間順序排列,可以進行時間上的動態比較,分析現象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
原始記錄、統計台賬和統計報表之間密切聯係,逐層遞進。原始記錄是統計報表資料的主要來源;統計台賬是原始記錄的係統積累,又是填報統計報表的直接依據;統計報表則是統計資料整理彙總和核算的最終結果。上述三者之間相互協調、統一的關係,表明了統計報表資料的一般彙總過程。
綜上所述,統計調查有各種不同的組織方式,而每種統計調查方式又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這就需要根據調查目的和要求,按照調查對象的特點和具體條件,靈活運用各種調查方式,取得各種調查資料。在同一個調查中也可以把不同的調查方式或方法結合運用,有助於深入了解調查對象,提高調查的工作質量,才能使搜集到的統計資料既全麵係統又深入細致,既有準確可靠的數字資料又有具體生動的文字敘述。
學習單元二課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1.普查是()。
A.非全麵調查B.非專門調查C.全麵調查D.經常性調查2.統計調查按調查登記的時間是否連續可分為()。
A.統計報表和專門調查B.全麵調查和非全麵調查C.經常性調查和一次性調查D.直接觀察法和憑證法3.全麵調查與非全麵調查的劃分()。
A.是以時間是否連續來劃分的B.是以最後取得資料是否全麵來劃分的C.是以調查組織規模的大小來劃分的D.是以調查對象所包括單位是否完全來劃分的4.對超級市場工作人員進行普查,調查對象是()。
A.各超級市場B.各超級市場的全體工作人員C.一個超級市場D.每位工作人員·35·經濟統計分析5.對某城市占全市儲蓄額五分之四的幾個大儲蓄所進行調查,以了解全市儲蓄的一般情況,則這種調查方式是()。
A.普查B.典型調查C.抽樣調查D.重點調查6.有意識地選擇三個農村點調查農民收入情況,這種調查方式屬於()。
A.重點調查B.普查C.抽樣調查D.典型調查7.統計報表大多數屬於()。
A.一次性全麵調查B.經常性全麵調查C.經常性非全麵調查D.一次性非全麵調查8.目前我國進行的職工家庭收支調查是()。
A.普查B.重點調查C.全麵調查D.抽樣調查9.我國現有的統計資料,主要來源於()。
A.普查B.全麵統計報表C.非全麵統計報表D.抽樣調查10.假設人口調查的標準時點為11月1日零點,11月2日調查員在各家調查時,得知張家10月30日出生一個小孩,陳家11月1日2點出生一小孩,則這兩個小孩的登記方式為()。
A.兩家小孩均應登記B.張家的小孩應予登記,陳家小孩不應登記C.兩家小孩均不登記D.張家小孩不應予登記,陳家小孩應予登記11.某企業為了推廣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決定進行一次典型調查,所選擇的調查單位應是()。
A.先進的典型B.中等典型C.後進的典型D.各類的典型12.調查我國幾個大型鋼鐵企業,以了解我國鋼鐵生產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方式屬於()。
A.普查B.典型調查C.重點調查D.抽樣調查二、多項選擇題1.某地區進行企業情況調查,則每一個企業是()。
A.調查對象B.統計總體C.調查單位D.調查項目E.填報單位2.統計調查按搜集資料的方法,可以分為()。
A.采訪法B.抽樣調查法·36·學習單元二統計調查C.直接觀察法D.典型調查法E.報告法3.在人口普查中()。
A.每一個人是調查對象B.每一個家庭是調查對象C.人口是調查對象D.每一個家庭是填報單位E.每一個人是調查單位4.在進行中小型工業企業生產情況調查時()。
A.每一個中小型工業企業是調查對象B.每一個中小型工業企業是調查單位C.每一個中小型工業企業是填報單位D.填報單位和調查單位一致5.填報統計報表必須()。
A.以一定的原始記錄為基礎B.按照統一的表式C.按照統一的報送時間D.按照統一的指標範圍E.按照統一的報送程序6.調查時間是指()。
A.調查資料所屬時間B.進行調查的時間C.調查工作的期限D.調查時實際登記的時間E.開始調查的時間7.單一表()。
A.是統計報表的一種B.是調查表的一種C.是原始記錄D.每份表隻登記一個調查單位E.每份表可登記多個調查單位8.普查是一種()。
A.專門組織的調查B.一次性調查C.經常性調查D.全麵調查E.非全麵調查9.統計報表()。
A.是一種統計調查方式B.是統計資料C.分為單一表和一覽表D.必須按統一規定的時間和表式填報E.屬於專門調查10.專門組織的調查包括()。
A.典型調查B.統計報表C.重點調查D.普查E.抽樣調查11.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有()。
·37·經濟統計分析A.普查和統計報表都是全麵調查B.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都是非全麵調查C.經常性調查都是定期調查D.一次性調查都是不定期調查E.統計報表是我國搜集統計資料的一種主要方式12.下列判斷中,不正確的有()。
A.重點調查是一種非全麵調查,既可用於經常性調查,也可用於一次性調查B.抽樣調查,是非全麵調查中最有科學根據的方式,因此它適用於完成任何調查任務C.在非全麵調查中,抽樣調查最重要,重點調查次之,典型調查最不重要D.如果典型調查的目的是近似地估計總體的數值,則可以選擇若幹中等的典型單位進行調查E.普查是取得全麵統計資料的主要調查方式三、判斷題1.一次性調查就是指間隔一定時間進行一次的調查。()2.統計報表是所有國家搜集統計資料的一種主要方式。()3.重點調查中的重點單位是標誌值較大的單位。()4.調查對象就是統計總體,而統計總體不都是調查對象。()5.進行全麵調查,隻會產生登記誤差,沒有偏差。()6.統計調查中,調查對象可以同時又是調查單位。()7.統計調查中,調查單位可以同時又是總體單位。()8.以原始記錄和核算資料為依據,逐級提供資料的調查方法一般稱為調查者自填法。()9.為了解鋼材積壓情況而進行的調查一般是全麵調查而且是非連續性調查。
()·38·學習單元三統計整理擬實現的能力目標N1.1認知統計整理的目的;N1.2認知統計整理的內容;N2.1能進行彙總前的審核;N2.2能進行彙總後的審核;N3.1能編製品質標誌分組分配表;N3.2能編製單項式變量數列;N3.3能編製組距式變量數列;N3.4能進行統計表賓詞指標設計;N4.1能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設計適當的統計資料展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