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9某班某學期某門課程成績分析(二)按成績分組組中值(分)學生人數(人)比重(%)60以下55512.560~7065820.070~80751537.580~9085922.590以上9537.5合計—40100.0當采用“開口組”時,最大組和最小組的組中值,可依下式計算:鄰近組組距最小組缺下限的開口組組中值=本組上限-2鄰近組組距最大組缺上限的開口組組中值=本組下限+2需說明的是,當變量值較少,可按每個變量值分別列出時,就應編製單項式變量數列;當變量值較多或變量的變動幅度較大,總體的總體單位數又較多時,就應編製組距式變量數列。對離散型變量既可編製單項式變量數列,又可編製組距式變量數列;對連續型變量隻能編製組距式變量數列。
6.變量數列用統計圖形來表示用統計圖形來表示變量數列,常用的有直方圖、折線圖和曲線圖三種。
(1)直方圖。即用直方形的寬度和高度來表示頻數分布的圖形。如根據表38資料,可繪製直方圖,如圖32所示。
圖32次數分布直方圖(折線圖)繪製直方圖時,橫軸表示各組組限,縱軸表示頻數(一般標在左方)和頻率(一般標在右方),如沒有頻率則隻保留左側頻數。然後按分布在各組的頻數及頻率確定各組在縱軸·54·學習單元三統計整理上的坐標,並依據各組組距的寬度與頻數的高度繪成直方形。
對於不等距數列,要先計算出各組的頻數密度,然後以組距為寬、以頻數密度為高畫直方圖。頻數密度和頻率密度的計算公式為:各組次數次數密度=各組組距各組頻率頻率密度=各組組距(2)折線圖。折線圖可以在直方圖的基礎上,將直方圖的每個長方形的頂端中點用折線連點而成。如果不繪直方圖,也可以用組中值與頻數求坐標點連接而成。起點是在距左邊最低組半個組距處的橫軸上,終點是在距右邊最高組半個組距處的橫軸上。它表示頻數分布的圖形。根據表38資料,可繪製折線圖,如圖32所示。
(3)曲線圖。當變量值非常多,變量數列的組數無限增多時,折線便近似地表現為一條平滑的曲線,這是一種理論曲線。曲線圖的繪製方法與折線圖基本相同,隻是連接各組頻數坐標點的線段應當用平滑曲線而不用折線。
主題學習單元四統計表與統計圖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問題導入如何用EXCEL統計函數進行特征值計算?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一、統計表經過整理後的統計資料,可用統計表的形式加以概括表述。統計表是縱橫交叉所組成的一種表格,表格內所列的是整理後係統的統計資料。統計表一般采用開口式,即表的左右兩條線不封口。其優點在於:資料易於條理化,簡單明了,且可以節省大量文字敘述,便於比較分析,檢查數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統計表的結構,可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麵加以論述。
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統計小常識統計違法行為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拒報、屢次遲報統計資料的;2.不按規定辦理統計登記的;3.不按規定建立健全或擅自塗改、銷毀統計原始記錄、統計台賬和統計資料的;4.不按規定設置統計人員或統計人員未按規定持證上崗的;殣5.未經批準或備案,擅自製發統計調查表的;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55·經濟統計分析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6.違反規定公布統計資料的;7.違反統計保密規定的;8.對統計人員打擊報複的;9.利用統計調查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進行欺詐活動的。
殣(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一)統計表的形式統計表由總標題、橫行標題、縱欄標題、縱橫格線和數字資料構成。此外,有些統計表還需在表的下端增加注解,以說明資料的來源、某些指標數值的計算方法、填表單位和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總標題也稱為統計表的名稱,它用概括性的文字簡單明了地說明統計資料的時間、基本內容和範圍,一般寫在表的上部中端。
橫行標題通常用來表示各組的名稱,反映統計表的主要項目,寫在表的左方。
縱欄標題是統計指標的名稱,說明縱欄所列各項資料的內容,寫在表內右上方。
數字資料也稱指標數值,它是統計表的具體內容,列在各橫行標題和各縱欄標題的交叉處。任何一個具體數值都由橫行標題和縱欄標題所限定,如表310所示。
(二)統計表的內容統計表分為主詞欄和賓詞欄兩部分。主詞是統計表所要說明的對象,它可以是各個總體單位的名稱、總體各個組或全部,一般列在表的左端;賓詞是說明主詞的各種指標,包括指標名稱和指標數值,一般列在表的右端,如表310所示。
表3102012年全國第三產業增加值總標題單位:億元縱欄標題項目增加值比重(%)(縱標目)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4660.0011批發和零售業49394.4021橫行標題住宿和餐飲業10464.215數字資料(橫標目)金融業28722.6812(指標數值)房地產業29359.7313其他行業89333.4539合計231934.47100.0主詞欄賓詞欄(三)統計表的編製規則為使統計表既能正確地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和過程的數量特征,又便於理解和比較分析,在設計和編製統計表時,應遵循下述規範與要求:(1)統計表的整體設計,要依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對象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表的布局結構,力求做到簡明、科學、實用、醒目。
·56·學習單元三統計整理(2)統計表的各項標題、項目、指標,要簡明確切,能準確地反映基本內容,要表明資料的所屬時間和空間範圍。
(3)統計表內各欄,要按合乎邏輯的順序依次排列並加以編號。主詞欄及計量單位欄(需注明不同的計量單位時專設的縱欄),常用(甲)、(乙)等文字編號;賓詞各欄則用(1)、(2)等數字編號,必要時可利用數字編號表明各欄間的數量依存關係。
(4)指標數值應據所反映的現象總體的屬性和數值的大小采用不同的計量單位。當各行的計量單位不同時,在橫行標題後專設計量單位一欄;如果各欄(列)的計量單位不同時,分別標注在各縱欄標題的下方或右側;當表中指標數值都按同一單位計量時,則可在表的上端右方注明。
(5)統計表中同一欄數字,應對準位數,要有統一的精確度。如果缺少某項數字時,用符號“…”表示,當不存在某項數字時,用符號“—”表示;當數字為“0”時,要填寫“0”,統計表中不能出現空格。
(6)統計表的表式,一般是表的上下端橫線用粗線,左右兩側不劃縱線,采用“開口”表式。各縱欄必須畫細線區分,各橫行可畫線,也可不畫線。
(7)統計表的資料來源以及需附加說明的問題,可在表下加以注明。
二、統計圖的繪製統計圖,是借助幾何圖形或具體形象來表明現象數量關係的圖形,主要有柱形圖、圓形圖、曲線圖、象形圖和統計地圖。限於篇幅,這裏不再介紹。
學習單元三課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1.統計整理是()。
A.統計調查的前提B.統計分析的前提C.統計分析的繼續D.統計研究的最終階段2.工業企業按經濟類型分組和按職工人數分組,這兩個統計分組是()。
A.按品質標誌分組B.按數量標誌分組C.前者按品質標誌分組,後者按數量標誌分組D.前者按數量標誌分組,後者按品質標誌分組3.對同一總體選擇2個或2個以上的標誌分別進行簡單分組是()。
A.簡單分組B.複合分組C.平行分組體係D.複合分組體係4.劃分連續型變量的組限和劃分離散型變量的組限時,相鄰組的組限()。
A.必須重疊B.必須間斷C.前者必須重疊,後者必須間斷·57·經濟統計分析D.前者必須間斷,後者必須重疊5.在區分事物性質的分組中,劃分經濟類型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這種分組,可以研究各類經濟類型的()。
A.品質特征B.數量特征C.規模大小D.依存關係6.城市職工家庭月人均收入的分組如下:200~300元,300~400元,400~500元,500元以上。若某家庭月人均收入為400元,一般應歸入()。
A.300~400元組B.400~500元組C.另立一組D.200~300元組7.將某市職工家庭收入資料編製成分配數列,一般應采用()。
A.單項式數列B.組距數列C.品質數列D.以上幾種分組均可8.在全距一定的情況下,組距的大小與組數多少()。
A.成正比B.成反比C.無比例關係D.有時成正比,有時成反比9.將統計總體按照一定標誌區分為若幹個組成部分的統計方法是()。
A.統計整理B.統計分析C.統計調查D.統計分組10.組距數列中每組的上限是指()。
A.每個組的最小值B.每個組的最大值C.每個組的中點值D.每個組的起點數值11.12名工人分別看管機器台數資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資料編製變量數列,應采用()。
A.單項式分組B.等距分組C.不等距分組D.以上幾種分組均可12.變量數列中各組頻率的總和應該()。
A.小於1B.等於1C.大於1D.不等於113.說明統計表名稱的詞句,在統計表中稱為()。
A.橫行標題B.主詞C.縱欄標題D.總標題14.某連續變量數列,某末組為開口組,下限為500,又知其鄰組的組中值為480,則末組的組中值為()。
A.520B.510C.500D.490二、多項選擇題1.統計整理是()。
A.統計調查的繼續B.統計分析的前提·58·學習單元三統計整理C.統計調查的前提D.統計分析的繼續E.統計研究的最終階段2.經過統計分組後()。
A.各組間表現出異質性B.各組間表現為同質性C.各組內表現為同質性D.各組內表現為異質性E.各組內與各組間都表現為異質性3.對於離散型的變量()。
A.可以編製組距數列B.可以編製單項式數列C.隻能編製單項式數列D.隻能編製組距數列E.也可以編製品質數列4.統計資料彙總前審核的主要內容有()。
A.資料的完整性B.資料的準確性C.資料的及時性D.資料的廣泛性E.資料的代表性5.統計資料的審核方法有()。
A.邏輯審核B.計算審核C.填表方式審核D.專家訪問法E.抽樣檢查法6.下列分組中哪些是按數量標誌分組()。
A.工人按產量分組B.職工按工齡分組C.學生按健康狀況分組D.工廠按利潤計劃完成程度分組E.企業按行業分組7.在組距數列中,影響各組次數分布的要素是()。
A.組數B.組限C.組距D.變量值的大小E.總體單位數的多少8.對連續變量與離散變量,組限的劃分在技術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對企業按工人數分組,正確的方法應是()。
A.200人以下200~500人B.200人以下200~500人(不含200人)C.200人以下201~500人D.200人以下210~500人E.199人以下200~499人9.組距數列,組距的大小()。
A.與組數的多少成正比B.與組數的多少成反比C.與總體單位數多少成反比D.與全距的大小成正比E.與全距大小成反比10.在組距數列中,組中值()。
·59·經濟統計分析A.是上限和下限的中點數值B.是用來代表各組標誌值的平均水平C.在開口式分組中無法確定D.在開口式分組中,可以參照相鄰的組距來確定E.就是組平均數三、判斷題1.統計整理的中心工作是對資料進行正確的統計分組。()2.統計分組就是將總體單位分為若幹個組。()3.統計分組的關鍵是劃分各組界限。()4.分配數列實質上是把總體單位總量按某一標誌所分的組形成的數列。()5.變量數列就是按數量標誌分組的分配數列。()6.離散型變量隻能編製單項式數列。()7.當統計表中缺乏某項資料時,用符號“…”表示。()8.統計資料的整理,主要是對原始資料的整理。()9.統計分組是根據統計分析的需要,將總體按數量標誌區分為若幹組成部分。
()10.統計資料彙總的任務在於確定各組的單位數和計算各組的標誌總量。()四、計算分析題1.某校20名專業教師的有關資料如下:教師編號性別職稱教師編號性別職稱1男教授11女副教授2男副教授12女副教授3女副教授13男助教4女講師14男講師5女副教授15女助教6男講師16女助教7男教授17男講師8男副教授18男副教授9女教授19女副教授10女副教授20男副教授要求:根據職稱和性別分別編製分配數列。
2.有40名工人每天生產的產品件數如下,試編製分配數列。
544345644565534656455445262646·60·學習單元三統計整理22346564533.某商業企業下屬50家連鎖店,某年某月銷售額資料如下(單位:萬元)。
2.07.212.814.819.34.07.413.48.55.013.215.511.48.34.521.013.215.015.519.011.913.625.018.222.017.129.026.010.514.210.012.417.514.520.014.717.36.418.211.415.07.012.814.819.34.07.013.48.55.5要求:(1)上述資料應編製單項式數列還是組距式數列?
(2)若編製組距式數列,應如何編製,並畫出直方圖。
·61·學習單元四統計靜態分析(一)擬實現的能力目標N1.1能進行研究對象總量指標的計算分析;N2.1能進行研究對象相對指標的計算分析。
須掌握的知識點Z1.1總量指標的含義與作用;Z1.2總體單位總量與總體標誌總量的計算;Z1.3時期指標與時點指標的區別;Z1.4實物計量單位的表現形式;Z2.1計劃完成程度指標計算要點;Z2.2結構相對指標計算要點;Z2.3比例相對指標計算要點;Z2.4比較相對指標計算要點;Z2.5強度相對指標計算要點;Z2.6動態相對指標計算要點;Z2.7相對指標的運用分析。
引導案例在確定“三條保障線”時,為什麼要參考“低收入居民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在確定最低社會生活保障、民政救助等三條保障線標準時,從理論上來看,采用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為依據更符合我國實際。但在實際工作中,各地還未全麵推行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的編製工作,有些地方目前仍參考。但由於沒有考CPI慮低收入居民的消費結構,不能準確測算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影響。而編製“低收入居民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是根據低收入戶的消費結構,測算物價變動對低收入戶居民生活的影響,考慮了低收入戶的消費特點,更貼近實際,能更準確地反映物價上漲對低收入戶的影響。如某地因豬肉價格上漲,並帶動其他食品價格上漲,使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上漲8.5%。該地最低貧困保障標準在上年末為每月200元,並一直沒有提高。按此計算,由於價格上漲影響了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元的保障200標準僅相當於上年末的184.33元。若要維持上年末的價格水平,就需每月提高17元才能保證基本生活需要。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也應相應提高,這就需要加上居民消費的增長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將最低貧困保障標準確定在每月217元以上。因此,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為各級人民·62·學習單元四統計靜態分析(一)政府調整最低工資、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標準,製定差別化的收入調控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利益、維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資料來源:www.233.com)主題學習單元一總量指標分析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問題導入標準煤(Standardcoal),亦稱煤當量,具有統一的熱值標準。我國規定每千克標準煤的熱值為7000千卡或29308千焦,即將不同品種、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熱值換算成每千克熱值為7000千卡或29308千焦的標準煤。具體標準如下:表41標準煤換算係數參考值能源名稱平均低位發熱量折標準煤係原煤20908千焦(5000千卡)/千克0.7143千克標準煤/千克洗精煤26344千焦(6300千卡)/千克0.9000千克標準煤/千克其他(1)洗中煤8363千焦(2000千卡)/千克0.2857千克標準煤/千克洗煤(2)煤泥8363~12545千焦(2000~3000千克)0.2857~0.4285千克標準煤/千克焦炭28435千焦(6800千卡)/千克0.9714千克標準煤/千克原油41816千焦(10000千卡)/千克1.4286千克標準煤/千克燃料油41816千焦(10000千卡)/千克1.4286千克標準煤/千克汽油43070千焦(10300千卡)/千克1.4714千克標準煤/千克煤油43070千焦(10300千卡)/千克1.4714千克標準煤/千克柴油42552千焦(10200千卡)/千克1.4571千克標準煤/千克液化石油氣50179千焦(12000千卡)/千克1.7143千克標準煤/千克煉廠幹氣45998千焦(11000千卡)/千克1.5714千克標準煤/千克油田天然氣38931千焦(9310千卡)/立方米1.3300千克標準煤/立方米氣田天然氣35544千焦(8500千卡)/立方米1.2143千克標準煤/立方米14636~16726千焦煤礦瓦斯氣0.5~0.5714千克標準煤/立方米(3500~4000千卡)/立方米16726~17081千焦焦爐煤氣0.5714~0.6143千克標準煤/立方米(4000~4300千卡)立方米·63·經濟統計分析(續表)能源名稱平均低位發熱量折標準煤係(1)發生爐煤氣5227千焦(1250千卡)/立方米0.1786千克標準煤/立方米(2)重油催化裂解煤氣19235千焦(4600千卡)/立方米0.6571千克標準煤/立方米其他(3)重油熱裂解煤氣35544千焦(8500千卡)/立方米1.2143千克標準煤/立方米煤氣(4)焦炭製氣16308千焦(3900千卡)/立方米0.5571千克標準煤/立方米(5)壓力氣化煤氣15054千焦(2500千卡)/立方米0.5143千克標準煤/立方米(6)水煤氣10454千焦(2500千卡)/立方米0.3571千克標準煤/立方米煤焦油33453千焦(8000千卡)/立方米1.1429千克標準煤/立方米甲苯41816千焦(10000千卡)/立方米1.4286千克標準煤/立方米電力(當量)3596千焦(860千卡)/千瓦小時0.1229千克標準煤/千瓦小時電力(等價)11826千焦(2828千卡)/千瓦小時0.4040千克標準煤/千瓦小時資料來源:新浪地產網若某企業某月生產消耗原煤500噸、燃料油300噸、電50萬度,本月綜合能耗是多少?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一、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總量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在一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所達到的總規模、總水平或工作總量的統計指標。總量指標的表現形式為絕對數,因此也稱為絕對數指標。一個國家的人口數、土地麵積、某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等都是總量指標。如,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顯示:2013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60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68萬人;出生人口164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08‰,死亡人口972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2‰,這些均為總量指標。它們是對統計調查得來的原始資料經過分組和彙總得到的各項總計數字,是統計整理的直接成果。
總量指標是社會經濟統計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統計指標,在實際統計工作中應用十分廣泛。其作用可概括為以下三點:(一)可用來反映一個國家、地區、部門或單位的基本情況總量指標常用來反映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國力,或者一個地區、部門或單位的規模、水平、基本經濟情況和經濟實力。例如,一個國家的糧食總產量、國內生產總值、鋼鐵產量、土地麵積、石油儲藏量等總量指標,標誌著該國的生產水平和經濟實力;一個地區的商品零售額、零售商業機構數等都標誌著該地區的消費水平;某企業的職工人數、固定資產總值、增加值、利稅總額等,反映了該企業人、財、物力的基本情況和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
·64·學習單元四統計靜態分析(一)(二)製定政策、編製計劃、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依據無論是宏觀調控還是微觀管理,都不能憑空運作,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以反映客觀事物現狀和曆史的相關總量指標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例如,一個國家的資源存儲量、人口數、生產力水平、消費水平等總量指標,是該國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
再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貨幣流通量等總量指標,是國家製定貨幣發行量、存貸款利率、存貸款額度、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等各項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基礎。
(三)計算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的基礎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一般是由兩個有聯係的總量指標對比計算出來的,是總量指標的派生指標。例如,人口性別比例關係是男性人口數與女性人口數之比,單位麵積產量是總產量除以播種麵積的商等。
二、總量指標的種類(一)按反映總體內容不同的分類總量指標按其反映總體內容的不同,分為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誌總量。
1.總體單位總量總體單位總量,簡稱單位總量,它表示總體本身規模的大小,是反映總體中全部單位數的總量指標。
2.總體標誌總量總體標誌總量,簡稱標誌總量,它是反映總體中各單位某一數量標誌值總和的總量指標。例如,研究某市工業生產情況,則統計總體是全市所有工業企業,總體單位是每一個工業企業,該市全部工業企業數就是一個總體單位總量指標;該市各工業企業的工業增加值是單位標誌值,把全市各工業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彙總起來,就得到該市的工業增加值指標,該指標就是一個總體標誌總量指標。
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誌總量隨著統計研究目的的不同和研究對象的變動而變化。
當工業企業為總體時,職工人數是總體標誌總量;當以全部職工為總體時,職工人數則是總體單位總量。顯然,隻有在正確確定某一研究目的下的統計總體和總體單位,才能正確區分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誌總量。同時,明確總體單位總量和總體標誌總量之間的差別,對於計算和區分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具有重要意義。
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殣統計小詞典?虛報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違反統計法和統計製度的規定,高於實際統計數據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以少報多”。
?瞞報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違反統計法和統計製度的規定,低於實際統計數據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以多報少”。
?偽造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沒有任何客觀事實根據,主觀地編造虛假統計資殣料並報送的行為。其最基本特征是憑空捏造、無中生有。具體表現為報送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65·經濟統計分析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的統計資料缺少相應的統計原始記錄、統計台賬和其他有關的憑證。
?篡改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利用某種職務或工作上的便利條件,擅自修改真實的統計資料並報送的行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現有統計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非法修改。
殣(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二)按反映時間狀況不同的分類總量指標按其反映的時間狀況不同,分為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
1.時期指標時期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在一段時期內發展過程的總量指標,即流量,例如產品產量、產值、商品銷售額、人口出生數等。
2.時點指標時點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在某時刻(或瞬間)上狀況的總量指標,即存量,例如人口數、職工人數、設備台數、商品庫存量等。
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都是總量指標,這是它們的共同點。但它們又各具不同的特點:第一,時期指標的數值是連續登記得到的,可以連續計數,它的每個數值都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在相應時期內發生的總量。例如,一年的總產量,是一年中每天產量的累計;一年的商品銷售額,是一年中每天商品銷售額的累計。時點指標的數值是不能連續計數的,時點指標的數值隻能在某一時刻通過登記得到,它的每一個數值都隻表示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發展到相應時刻時所處的水平。例如,年末職工人數,是指年初的職工人數經過一年的變動以後到年末時刻時的實有職工人數。第二,時期指標的各期數值直接相加可以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在較長的時期內所發生的總量。例如,將五年計劃期內各年的工業增加值相加,所得到的總數便是五年計劃期總的工業增加值。時點指標的數值直接相加沒有實際意義,隻是在計算某些派生指標的過程中需要時才把時點指標的數值直接相加。
第三,一般來說,同一總體時期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時期的長短有直接關係。時點指標數值的大小與時點間的間隔長短沒有直接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時期指標與時點指標的劃分隻是與現象所處的時間狀況有關,而與現象的物質內容無關。例如,全國電視機生產企業一段時間的生產量,就是時期指標,辦理入庫手續就構成生產企業某一時點上的庫存量(時點指標),經過銷售形成生產企業一段時間的銷售量(時期指標)。對商業企業來說則成為商業企業的購進量(時期指標),進而又轉化為商業企業的庫存量(時點指標),最後成為商業企業的銷售量(時期指標)。
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殣知識拓展21天效應力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殣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66·學習單元四統計靜態分析(一)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根據我國成功學專家易發久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製。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製。
殣(資料來源:人大書報資料中心)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殣檺檺檺檺檺檺檺檺檺(三)按采用計量單位不同的分類總量指標按其采用的計量單位不同,分為實物指標、價值指標和勞動指標。
1.實物指標實物指標,是根據事物的屬性和特點采用自然物理計量單位的總量指標,有自然計量單位、度量衡單位、雙重單位、複合單位和標準實物計量單位等。
(1)自然計量單位,是按照被研究現象的自然狀況來度量其數量的一種計量單位,如人口數以“人”為單位、汽車以“輛”為單位、鞋以“雙”為單位等。
(2)度量衡單位,是按照統一的度量衡製度規定來度量客觀事物數量的一種計量單位,例如糧食產量、鋼、煤炭等以“噸”為計量單位,電以“度(千瓦時)”為計量單位等。采用度量衡單位主要是由於有些現象無法采用自然計量單位表明其數量,如鋼鐵、糧食等。此外,有些現象雖然可以采用自然計量單位,如雞蛋等,但不如用度量衡單位準確。統一度量衡製度,是準確反映客觀事物數量的前提。
(3)雙重單位,有的事物用一種計量單位不能準確反映其真實的規模和水平,需要同時用兩個單位加以反映,這種計量單位叫作雙重單位。它常用相除的方法將兩個單位結合在一起,例如拖拉機以“台/馬力”為單位等。
(4)複合單位則是用相乘的方法將兩種計量單位有機結合在一起來表示事物的數量,例如貨物周轉量用“噸公裏”、發電量用“千瓦時(度)”表示等。
標準實物單位,是按照統一折算標準來度量被研究現象數量的一種計量單位,例如各種不同含量的化肥用折純法折合為100%的含量計算等。
實物指標的優點在於,能直接反映各種產品或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對於編製計劃、進行綜合平衡、檢查計劃執行情況等具有重要意義。實物指標的計量單位要注意按統一的計量製度和實物的主要用途來確定合適的計量單位。實物指標的局限性在於,缺乏對不同類產品或商品的綜合性。由於不同類實物的性質不同、使用價值不同、計量單位不同,從實物量上無法直接進行彙總,因此不能用以反映現象的總規模或總水平。例如,全國所有工業企業不同產品的總量、不同基建項目的總工作量、不同商品的總銷售量都不能用某一實物指標來綜合反映,必須借助於價值指標。
2.價值指標價值指標,是以貨幣為單位計算的總量指標,又叫貨幣指標,例如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社會商品零售額等。價值指標的最大特點在於,它代表一定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因此,價值指標具有廣泛的綜合性能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不同產品的價值、不同實物·67·經濟統計分析形態的投資額、不同商品的銷售額等都是可以直接相加的。價值指標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指標脫離了物質內容,比較抽象,甚至不能確切反映實際情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結合使用,才能比較全麵地認識事物。例如,國家統計局每年發布的有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公報,每年編製的統計年鑒中,既有綜合反映國民經濟發展和各行業、各部門生產成果的價值指標,如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農業增加值等,又有具體反映各部門生產的使用價值量的實物指標,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鋼產量、煤炭產量等)和主要的農產品產量(糧食產量、油料產量、水果產量等)。
3.勞動指標勞動指標,是以勞動時間為單位計算的總量指標,如出勤工日、實際工時、定額工時等。勞動指標主要在企業範圍內使用,是企業編製和檢查計劃以及製定勞動定額的重要依據。不同類型、不同經營水平企業的勞動指標不能直接相比。
三、總量指標的計算原則總量指標的計算方法,有直接計算法和間接推算法兩種。直接計算法,就是在全麵調查的基礎上逐步彙總而得到總量指標。間接推算法,是根據非全麵資料或各種關係推算出總量指標。例如采用平衡關係推算法、因素關係推算法、比例關係推算法等,在一定條件下都可以推算出總量指標。在計算總量指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科學性計算總量指標時應以科學的理論確定總量指標的含義、範圍和計算方法。總量指標數值的計算不同於單純的數字加總,每一個總量指標都有其確定的具體的社會經濟內容,都是具有固定質的數量表現。因此必須正確地確定總量指標所表現的各種社會經濟現象的概念、構成、範圍和計算方法。特別是實物指標,它是直接反映產品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內容的,是由現象的性質和用途決定的,不同質的現象不能簡單地相加彙總,隻有在性質上表現為相同的現象才能彙總計算其實物總量指標。
2可比性計算總量指標時應注意曆史條件變化對指標內容和範圍的影響,使不同時期的總量指標具有可比性。
3統一性總量指標的計算口徑,即計算的範圍、計算方法、計量單位要統一。如在計算實物指標時,不同實物單位代表不同類現象;若計量單位不統一,就容易造成統計上的差錯或混亂。因此,重要的總量指標的實物單位,應采用全國統一規定的指標目錄中的計量單位。
四、計算和運用總量指標時應注意的問題(1)計算總量指標時,要明確每項總量指標的統計含義。例如,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財政收支時,隻有明確了這些指標的含義,才能正確計算這些總量指標。
(2)計算實物指標時,必須注意現象的同類性,隻有同類現象才能計算總量。不同類現象的實物量是不能相加的,如汽車產量、布匹產量、糧食產量就不能簡單相加,相加無·68·學習單元四統計靜態分析(一)意義。
(3)計算總量指標時,要注意計量單位的統一性。因為同類現象的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隻有統一時,才能加總。如棉花可用噸表示,也可用擔表示,計算時要統一。
(4)多項指標綜合運用。在一個總體中,每個總量指標隻反映總體的一個側麵的情況。因此,要了解一個總體的全麵情況,就需要選擇多種相互聯係的、能反映總體全貌的重要總量指標進行綜合反映,這樣才能達到統計研究的目的。
(5)要結合經濟內容。進行總量指標的對比要多項係列指標進行綜合運用,而不能僅僅看指標的數字大小、多少,簡單地對比事物的好壞或正常與否作判斷,要注意結合社會經濟現象的實際內容進行周密地考察。
主題學習單元二相對指標分析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問題導入資產負債率屬於哪一類相對指標?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一、相對指標的概念和表現形式我們要認識社會經濟現象,不僅要觀察其總規模或總水平,還要研究現象的結構、比例、速度和效益,這就需要計算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是指兩個有聯係的指標數值之比。它是指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反映某些相關事物之間數量聯係程度的綜合指標,如國民經濟的部門構成、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經濟發展速度、人口密度、資金利稅率等。
相對指標主要用相對數表示,其數值表現有兩種形式:有名數和無名數。
有名數主要用來表示強度相對指標的數值,它是以相對指標中分子與分母指標數值的雙重計量單位來表示的,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裏”表示、城市人口擁有公共汽車用“輛/萬人”或“客位/萬人”表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