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23】創造有效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所謂有效的金融需求,是指利用商業銀行現有的金融工具可滿足的客戶的實際需求。長期以來,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往往把滿足客戶的需求作為市場工作追求的目標,但在國內大量崛起的新一代中等規模的企業家,特別是前途遠大的民營企業家,他們在具備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創業膽識的同時,往往在金融方麵了解較少,大多數的時候,企業的決策者們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金融需求。所以,客戶經理有時在麵對“沒有市場”的情況下,要盡我所能,去創造需求,創造市場。

要創造市場,就要盡可能多地去了解客戶的業務運作過程,扮演多種角色:作為客戶的“財務總監”,去分析企業產、供、銷的資金流和物流過程的配合,設計合理的資金使用計劃;作為客戶的“投資理財顧問”,協助企業分析投資理財的風險和回報,設計安全有效的籌資計劃;最後作為銀行的客戶經理,設計各種有效合理的金融工具,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實現銀行收益最大化。

比如S城的T公司,現在已是國內最大的衛星接收機機頂盒研製和生產廠家,去年剛上了創業板。可1999年的同洲電子還是個小企業,當A銀行客戶經理看到同洲在S城高交會上的介紹材料後,從114電話總台找到T公司的電話,派人找上門去,經過一番努力尋找,在一座不起眼的樓裏找到了公司,跟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並盡可能多地去了解公司的業務運作過程,發現公司的產品和市場都很好,問題出在資金不足限製了其發展,隨後500萬元貸款就到達T公司賬戶上。A銀行不僅融資,而且融智,A銀行客戶經理一開始就向公司表示:要把T公司培養為明天的華為,為了這個目的,A銀行客戶經理陪同公司領導到華為實地考察,樹立客戶成長的願景,深圳行客戶經理在企業管理、國際結算、財務管理等一係列方麵對客戶提出有益的建議。T公司按照當初設計的軌道快速成長,今天T公司銷售收入比A銀行授信時已增長十倍,成為A銀行這些年扶持的眾多優質中小企業客戶中的一個典範。

第二節供給理論一、供給函數1供給的含義一種商品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根據上述定義,如果生產者對某種商品隻有提供出售的願望,而沒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則不能形成有效的供給,也不能算作供給。

理解這一概念,強調以下三個要點:(1)供給量是個預期概念,不是指實際售賣量,是生產者預計、願意或打算供給的數量。

·30·第二章需求與供給(2)供給量是指有效供給量,即有現實生產能力的供給。現實的生產能力指擁有足夠的生產條件來支持。

(3)供給總是涉及兩個變量:價格(Price)和供給量(Quantity)。沒有相應的價格,就談不上供給。

2影響供給量的主要因素一種商品的供給數量取決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該商品的價格、生產的成本、生產的技術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和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它們各自對商品的供給量的影響如下:(1)商品自身的價格。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價格越高,生產者提供的產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價格越低,生產者提供的產量就越小。

(2)技術進步。技術進步通常會帶來生產成本的降低或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量的提高,因此與任一供應量相對應,生產者的要價降低了,這等價於每一價格下,生產者願意供給更多的數量,表現為供給曲線向右或向外移動。

(3)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的價格包括工資、原材料的價格、租金、利息等。生產要素價格的提高會使生產成本相應上升,與任一產量相對應,生產者的要價會提高,也就是說,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生產者所願意提供的產量會減少,表現為供給曲線向左或向右移動。而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則相反。

(4)其他商品價格。如果其他商品價格上升了,那麼,生產者很可能被吸引到其他商品的生產中去,在一定的價格下,會減少原商品的產量。在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工藝大致相近的商品之間,這種替代性尤為明顯。

(5)廠商的數量。在同一行業中,由於市場的供給是單個廠商供給的加總,因此,廠商的數量增加,市場的供給就會上升;反之則相反。

(6)政府稅收。政府稅收直接影響生產成本,如果稅收增加,則事實上使產品成本提高,在相同的價格下供給量會較前減少,也就是說供給曲線向左移動。政府補貼可以看作是“負稅收”,作用正好相反。

(7)預期。與消費者一樣,生產者也對未來的市場價格有預期。如果預期未來價格上漲,則生產者會盡量減少現時供給;預期價格下跌則相反。

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條件下,生產成本上升會減少利潤,從而使得商品的供給量減少。相反,生產成本下降會增加利潤,從而使得商品的供給量增加。

3供給函數一種商品的供給量是所有影響這種商品供給量的因素的函數。供給函數的一般形式:sεQ=f(P,C,T,PC,PS,P,…)sQ:對某種商品的供給量;P(該商品價格),C(成本),PC(互補商品價格),PS(替代商品的價格),T(技術水平),Pε(對價格的預期變動),…:其他影響該商品供給量的自變量。

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發生變化,僅考慮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對其供給量的影響,即把一種商品的供給量隻看成是這種商品價格的函數,則供給函數就可以表示為:Qs=f(P)(23)·31·西方經濟學(上冊)(第2版)式中,P為商品的價格;Qs為商品的供給量。

二、供給表與供給曲線供給函數Qs=f(P)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係。這種函數關係可以分別用供給表和供給曲線來表示。

1供給表商品的供給表是一張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與各種價格相對應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之間關係的數字序列表。表22是一張某商品的供給表。

表22某商品的供給表價格數量組合ABCDE價格(元)23456供給量(單位數)0200400600800表22清楚地表示了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係。例如,當價格為6元時,商品的供給量為800單位;當價格下降為4元時,商品的供給量減少為400單位;當價格進一步下降為2元時,商品的供給量減少為零。供給表實際上是用數字表格的形式來表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係的。

2供給曲線(1)含義和圖形商品的供給曲線是以幾何圖形表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係,供給曲線是根據供給表中的商品的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麵坐標圖上所繪製的一條曲線。圖23便是根據表22所繪製的一條供給曲線。

圖中的橫軸OQ表示商品數量,縱軸OP表示商品價格。

在平麵坐標圖上,把根據供給表中商品的價格供給量組合所得到的相應的坐標點A、B、C、D、E連結起來的線,就是該商品的供給曲線。它表示在不同的價格水平下生產者願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商品數量。和需求曲線一樣,供給曲線也是一條光滑和連續的曲線,它是建立在商品的價格和相應的供給量的變化具有無限分割性的假設基礎上的。

如同需求曲線一樣,供給曲線可以是直線型,也可以是曲線型。如果供給函數是一元一次的線性函數,則相應的供給曲線為直線型,如圖22中的供給曲線。如果供給函圖22某商品的供給曲線數是非線性函數,則相應的供給曲線就是曲線型的。直線型的供給曲線上的每點的斜率是相等的,曲線型的供給曲線上的每點的斜率則不相等。在微觀經濟分析中,使用較多的是線性供給函數。它的通常形式為:Qs=-δ+γ·P(24)式中,δ、γ為常數,且γ、δ>0。與該函數相對應的供給曲線為一條直線。

以供給函數為基礎的供給表和供給曲線都反映了商品的價格變動和供給量變動二者之間·32·第二章需求與供給的規律。從表22可見,商品的供給量隨著商品價格的上升而增加。相應地,在圖23中的供給曲線表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征,即供給曲線的斜率為正值。它們都表示商品的供給量和價格成同方向變動的規律。

(2)供給曲線的特殊形狀供給曲線在通常情況下是一條正斜率的曲線,但可能有以下幾種特殊情況:①某種商品的價格維持在某一水平上不變,個別廠商便願意並能夠充分供給市場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供給曲線的斜率為零。例如銷售啤酒、汽水等。

②某種無法多生產的商品或孤品,即使出價再高也無法增加供給數量。例如名畫、古玩的拍賣。這種情況下,供給曲線的斜率為無窮大。

③某些廠商在大規模生產時平均成本銳減,這時商品價格雖然下降,生產者仍願意供給更多的商品。如小汽車生產。這種情況下,供給曲線的斜率為負值,同需求曲線形狀相同。

④某些商品價格開始提高時,供給量按正常規律變化,即增加,但價格上升到一定限度後,或因人們意識到這是值錢的商品,或因人們對貨幣並不感到迫切需要而停止供給,甚至反而減少供給。例如數量很少的古董、古畫、名貴郵票之類珍品的供給。再如,勞動力的供給,工資水平開始提高時,勞動力的供給增加。但工資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後,勞動者感到對貨幣的需要並不迫切了,工資在上升,勞動的供給也不會增加,甚至還可能減少,因為勞動者可能認為休息或從事其他文化、教育、娛樂等活動更為迫切、更為重要。上述情況的供給曲線先是正態遞增,繼而垂直,最後向後彎曲或呈其他不規則狀態。

3供給定理以供給函數為基礎的供給表和供給曲線都反映了商品的價格變動和供給量變動二者之間的規律。從表22可見,商品的供給量隨著商品價格的上升而增加。相應地,在圖22中的供給曲線表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征,即供給曲線的斜率為正值。它們都表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成同方向變動的關係,這種現象被稱為供給定理。

供給定理也被稱為供給法則,反映商品本身價格和商品供給量之間的關係。對於正常商品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存在著同方向的變動關係,即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這種商品的供給量增加,相反,價格下降時供給量減少。供給定理是說明商品本身價格與其供給量之間關係的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成同方向變動,即供給量隨著商品本身價格的上升而增加,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減少。

本節描述了關於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這兩個變量之間相互關係的現象,至於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成同方向變動的具體原因,或者說,為什麼供給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這將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得到深入的分析和說明。

【專欄24】供給定理中的例外最重要的例外是勞動力的供給。土地、文物、藝術品的供給就屬於這種情況。當勞動力的價格工資增加時,勞動力的供給會隨著工資的增加而增長。但當工資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如果繼續增加,則勞動力的供給不僅不增加,反而還會減少。這種情況在分配理論中還要詳細說明。還有另一種情況是,有些商品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製,其供給且是固定的,無論價格如何上升,其供給也無法增加。

·33·西方經濟學(上冊)(第2版)第三節均衡理論及其運用我們已經知道,需求曲線說明了消費者對某種商品在每一價格下的需求量是多少,供給曲線說明了生產者對某種商品在每一價格下的供給量是多少。但是,它們都沒說明這種商品本身的價格究竟是如何決定的。那麼,商品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微觀經濟學中的商品價格是指商品的均衡價格。商品的均衡價格是在商品的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這兩種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下麵,將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結合在一起,運用經濟模型與均衡分析說明均衡價格的形成。

一、均衡的含義均衡的最一般的意義是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量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經濟事物之所以能夠處於這樣一種靜止狀態,是由於在這樣的狀態中有關該經濟事物的各參與者的力量能夠相互製約和相互抵消,也由於在這樣的狀態中有關該經濟事物的各方麵的願望都能得到滿足。正因為如此,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往往在於尋找在一定條件下經濟事物的變化最終趨於靜止之點的均衡狀態。

1局部均衡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一種商品的價格隻取決於它本身的供求狀況,而不受其他商品的價格與供求的影響。

局部均衡用來分析單個市場、單個商品的價格與供求關係的變化情況。

2一般均衡指一種商品價格的變動,不僅受它本身供求的影響,而且要受到其他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與價格的影響。亦即一種商品的價格與供求的均衡,隻有在所有商品的價格與供求達到均衡時才能確定。

一般均衡用來分析市場上所有各個市場、所有各種商品的價格和供求關係的變化情況。

【專欄25】為什麼一個市場上所有的買和賣會在同一個價格上發生?

有些市場上同一種商品會以許多個不同的價格出售,這取決於誰在賣或誰在買。例如,在旅行途中,你有沒有剛在一家店裏買了一個紀念品,但是轉身在隔壁的店裏就看到同樣的東西價格卻更低?因為遊客不知道哪家商店的開價最低,也沒有時間來貨比三家,所以旅遊景點的商店能夠對同樣的商品收取不同的價格。

但是在買方和賣方都有充分搜尋時間的市場上,買和賣趨向於在一個大體一致的價格上互相靠近,所以我們才能有把握地說“市場價格”。原因很簡單。假設一個賣主給一個潛在買主的開價明顯地比買方所知道的其他人支付的價格高的話,買方隻要到別的賣主那裏去購買,自己的境況就會改善,除非賣主決定降價。相反,一個賣主也不會以低於他所知的多數買主願意支付的價格出售自己的商品。所以,在任何一個正常運行的市場上,所有的買主和賣主都支付和收取幾乎相同的價格。這個價格就是我們所說的市場價格。

·34·第二章需求與供給【專欄26】魚的故事在市場均衡狀態下,按理應該發生這樣不尋常的事情:每個想賣商品的人都能找到一個買方,而每個想買商品的人也能找到一個賣方。這真是一個完美的理論,但是這現實嗎?

在紐約,這個問題的答案每天都會出現,就在黎明之前,在著名的富爾頓魚市。這個魚市從1835年開始就存在了(雖然它從最初的富爾頓街搬到了其他地方)。在這裏,每天早晨,漁民們帶著他們捕獲的魚和飯店老板、商店老板以及各種中間商們討價還價。

風險是比較高的。不能為顧客提供新鮮的魚會使飯店老板失去一些生意,所以對於他們而言,找到願意把魚賣給自己的人是很重要的。而對於漁民來講做成交易甚至更加重要:賣不完的魚即使不是一文不值,也會大為貶值。但是市場的確可以達到均衡:每個潛在買方都能找到合適的賣方,反之亦然。原因就是,每天各種魚的價格都會朝著使供給等於需求的水平移動。

所以市場朝著均衡移動的趨勢並不是理論上的猜想。你每天早上都可以目睹(以及聽到)它的發生。

二、均衡價格的決定1理論說明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候的同一價格。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從幾何意義上說,一種商品市場的均衡出現在該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和市場供給曲線相交的交點上,該交點被稱為均衡點。均衡點上的價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別被稱為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2幾何圖形分析現在把圖21中的需求曲線和圖22中的供給曲線結合在一起,用圖23說明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的決定。

在圖23中,假定D曲線為市場的需求曲線,S曲線為市場的供給曲線。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相交於E點,E點位均衡點。在均衡點E,均衡價格P=4元,均衡數量Q=400。

顯然,在均衡價格4元的水平,消費者的購買量和生產者的銷售量是相等的,都為400單位。

也可以反過來說,在均衡數量400的水平,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和生產者願意接受的最低價格是相等的,都為4元。因此,這樣一種狀態便是一種使買賣雙方都感到滿意並願意持續下去的均衡狀態。

均衡價格的決定也可以用與圖23相對應的表23來說明。表23清楚可見,商品的均衡價格為4元,商品的均衡數量為400單位。

商品的均衡價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商品的均衡價格表現為商品市場上需求和供給這兩種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是在市場的供求力量的自發調節下形成的。當市場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

市場上會出現需求量和供給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圖23均衡價格的決定一般說來,在市場機製的作用下,這種供求不相等的非·35·西方經濟學(上冊)(第2版)均衡狀態會逐步消失,實際的市場價格會自動地回複到均衡價格水平。

表23某商品均衡價格的決定價格(元)654←均衡32需求量(單位數)200300400500600供給量(單位數)8006004002000仍用圖23或相應的表23來說明均衡價格的形成。當市場的實際價格高於均衡價格為6元時,商品的需求量為200單位,供給量為800單位。這種供給量大於需求量的商品過剩或超額供給的市場狀況,一方麵會使需求者壓低價格來購買商品,另一方麵,又會使供給者減少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價格4元的水平。與此同時,隨著價格由6元下降為4元,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200單位增加為400單位,商品的供給量逐步地由800單位減少為400單位,從而實現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數量400單位。相反地,當市場的實際價格低於均衡價格為3元時,商品的需求量為500單位,供給量為200單位。麵對這種需求量大於供給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額需求的市場狀況,一方麵,迫使需求者提高價格來得到他所要購買的商品量,另一方麵,又使供給者增加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價格4元的水平。在價格由3元上升為4元的過程中,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500單位減少為400單位,商品的供給量逐步地由200單位增加為400單位,最後達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數量400單位。由此可見,當市場上的實際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市場上總存在著變化的力量,最終達到市場的均衡或市場出清。

當供求不平衡時,市場出現兩種狀態:過剩與短缺。

當市場價格高於均衡價格時,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商品過剩或超額供給的狀況,在市場自發調節下,一方麵會使需求者壓低價格來得到他要購買的商品量,另一方麵,又會使供給者減少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價格的水平。當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時,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商品短缺或超額需求的狀況,同樣在市場自發調節下,一方麵需求者提高價格來得到他所需要購買的商品量,另一方麵,又使供給者增加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價格的水平。由此可見,當實際價格偏離時,市場上總存在著變化的力量,最終達到市場的均衡或市場出清。

在存在壟斷和政府實行價格支持和價格限製時,時常非均衡也可能不會消失。

3通過模型確定均衡值通過求解聯立方程式,可解得均衡價格和均衡供求量的值。

Qd·P烄=α-βs烅Q=-δ+γ·P烆Qd=Qs三、均衡價格的變動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由該商品市場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所決定的。因此,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的位置移動都會使均衡價格發生變動。下麵說明這兩種移動對均衡價格以及均衡數量的影響。

·36·第二章需求與供給1需求曲線的移動在經濟分析中特別要注意區分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這兩個概念。在西方經濟學文獻中,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都是需求數量的變動,它們的區別在於引起這兩種變動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這兩種變動在幾何圖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1)需求量的變動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需求量的變動表現為商品的價格需求數量組合點沿著同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的運動。例如,在圖21中,當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由2元逐步上升為5元,它所引起的商品需求數量由600單位逐步地減少為300單位時,商品的價格需求數量組合由B點沿著既定的需求曲線Qd=f(P),經過C、D點,運動到E點。需要指出的是,這種變動雖然表示需求數量的變化,但是並不表示整個需求狀態的變化。因為,這些變動的點都在同一條需求曲線上。

(2)需求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的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這裏的其他因素變動是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變動、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和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預期的變動等。在幾何圖形中,需求的變動表現為需求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以圖24加以說明。

圖中原有的曲線為D1。在商品價格不變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變化使得需求增加,則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如由圖中的D1曲線向右平移到D2曲線的位置。如果其他因素的變化使得需求減少,則需求曲線向左平移,由需求變動所引起的這種需求曲線位置的移動,表示在每一個既定的價格水平需求數量都增加或減少了。例如,在既定的價格水平P0,原來的需求數量為D1曲線上的Q1,需求增加後的需求數量為D2曲線上的Q2,需求減少後的需求數量為D3曲線上的Q3。而且,這種在原有價格水平上圖24需求的變動和需求曲線的移動所發生的需求增加量Q1Q2和需求減少量Q3Q1都是由其他因素的變動所引起的。譬如說,它們分別是由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下降所引起的。顯然,需求的變動所引起的需求曲線的位置的移動,表示整個需求狀態的變化。

2供給曲線的移動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都是供給數量的變動,它們的區別在於引起這兩種變動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這兩種變動在幾何圖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1)供給量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這種變動表現為商品的價格供給數量組合點沿著同一條既定的供給曲線的運動。

前麵的圖22表示的是供給量的變動:隨著價格上升所引起的供給數量的逐步增加,A點沿著同一條供給曲線逐步運動到E點。

·37·西方經濟學(上冊)(第2版)(2)供給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這裏的其他因素變動可以指生產成本的變動、生產技術水平的變動、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和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的變化,等等。在幾何圖形中,供給的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

圖25表示的是供給的變動。在圖中原來的供給曲線為S1。在除商品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變動的影響下,供給增加,則使供給曲線由S1曲線向右平移到S2曲線的位置;供給減少,則使供給曲線由S1曲線向左平移到S3曲線的位置。由供給的變化所引起的供給曲線位置的移動,表示在每一個既定的價格水平供給數量都增加或都減少了。例如,在既定的價格水平P0,供給增加,使供給數量由S1曲線上的Q1上升到S2曲線上的Q2;相反,供給圖25供給的變動和供給減少,使供給數量由S1曲線上的Q1下降到S3曲線上的曲線的移動Q3。這種在原有價格水平上所發生的供給增加量Q1Q2和減少量Q3Q1,都是由其他因素變化所帶來的。譬如,它們分別是由生產成本下降或上升所引起的。很清楚,供給的變動所引起的供給曲線位置的移動,表示整個供給狀態的變化。

3需求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1)需求變動的影響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會使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都增加;需求減少會使需求曲線向左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都減少。如圖26所示。

圖26需求的變動和均衡價格的變動圖27供給的變動和均衡價格的變動(2)供給變動的影響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會使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會使供給曲線向左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如圖27所示。

(3)供求定理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的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38·第二章需求與供給的變動。

(4)需求和供給同時變動的影響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需求和供給同時發生變動,則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變化是難以肯定的。這要結合需求和供給變化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以圖28為例進行分析。假定消費者收入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同時,廠商的技術進步引起供給增加,使得供給曲線向右平移。比較S1曲線分別與D1曲線和D2曲線的交點E1和E2可見,收入水平上升引起的需求增加,使得均衡價格上升。再比較D1曲線分別與S1曲線和S2曲線的交點E1和E3可見,技術進步引起的供給增加,又使得均衡價格下降。最後,這兩種因素同時作用下的均衡價格,將取決於需求和供圖28需求和供給的同時變動對均衡的影響給各自增長的幅度。由D2曲線和S2曲線的交點E4可得:由於需求增長的幅度大於供給增加的幅度,所以,最終的均衡價格是上升了。

【專欄27】家電市場價格的變化根據供求規律,當需求量大於供給量時,價格上升;當需求量小於供給量時,價格下降,這是市場價格變化的具體規律。供求規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商品的價格是圍繞著商品的價值上下浮動的,但同時也受市場供求的影響,有時甚至出現價格背離價值的現象。比如說,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生產力水平落後生產廠家少,家電產品的總需求量遠遠高於其總供給量,出現了1989年憑票排隊搶購冰箱的場麵,當時最普通的一款冰箱賣到2800元左右,還要憑票供應。雖然不排除通貨膨脹的影響,但就其當時國內各家電生產廠家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而言,連續幾年的高價傾銷,家電市場長期供小於求,廠商的利潤可觀,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廠家投身於家電產品的生產,由原來的幾個增加到幾十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國外先進技術的不斷引進以及國外家電產品的不斷進入,如索尼、東芝、三星、飛利浦等也都看準了中國家電市場這塊蛋糕,競爭越發激烈,供求平衡隨之改變,由原來的供小於求,逐步轉變為供大於求。同時,由於競爭的需要,產品的質量優化了,品種式樣不斷增加,由低端產品到高端數字化產品一應俱全,產品的價格更加市場化,廠家的服務也更加優質化,帶給消費者的實惠也就越大。2000年,由長虹彩電引領的彩電價格跳水,2002年、2003年的空調價格跳水,都越發說明了行業競爭的激烈,同時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更理性化了。再加之消費者的收入影響著商品的需求,收入越高消費的檔次越高,對劣等產品的需求成反方向變動。如今的家電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各廠家為了爭奪市場不斷用降價、促銷等手段來贏得顧客,甚至推出了大批低於成本價的特價機來爭得一時的高市場份額,而這樣做往往是飲鴆止渴,不少品牌由於廠家的收不抵支而逐漸退出家電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價格調節供求,市場競爭最後結果,使得家電市場更加規範化、品牌化,逐漸趨於供求平衡。

【專欄28】“逆潮流的白圭”戰國時代,有位商人名叫白圭。白圭的經營方法與眾不同,總是逆潮流而行。有一次,別·39·西方經濟學(上冊)(第2版)的商人都在一窩蜂地拋售棉花,拚命地大減價。白圭卻拚命地買進棉花,甚至花錢租地方存放棉花。賣完棉花,別的商人都搶著購進皮毛,白圭卻打開倉庫,把庫存的皮毛一下子賣得精光。

沒有幾天,有消息說今年棉花嚴重欠收,商人們心急火燎地到處尋找棉花。白圭高價賣出全部庫存棉花,發了一筆大財。又過了一段時間,由於某種原因,滿街的皮毛突然賣不出去了,價格降得越來越低,其他商人後悔不迭、血本無歸。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白圭的事跡,讚揚了白圭“人棄我取,人取我予”的經營手段。

四、最高限價和最低限價政府根據不同的經濟形勢通常會采取兩種價格政策:最高限價和最低限價。

1最高限價最高限價也稱為限製價格。它是政府所規定的某種產品的最高價格。最高價格總是低於市場的均衡價格的。

圖29表示政府對某種產品實行最高限價的情形。政府實行最高限價政策,規定該產品的市場最高價格為P0。由圖可見,最高限價P0小於均衡價格Pe,且在最高限價P0的水平,市場需求量Q2大於市場供給量Q1,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政府實行最高限價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抑製某些產品的價格上漲,特別是為了對付通貨膨脹。當然為了限製某些行業,如一些壟斷性很強的公用事業的價格,政府也采取最高限價的做法。但是政府實行最高限價的做法也會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最高限價下的供不應求會導致市場上消費者排隊搶購和黑市交易盛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給的方法來分配產品。此外,生產者也可能粗製濫造,降低產品質量,形成變相漲價。

2最低限價最低限價也稱為支持價格。它是政府所規定的某種產品的最低價格。最低價格總是高於市場的均衡價格的。

圖210表示政府對某種產品實行最低限價的情形。政府實行最低限價所規定的市場價格為P0。由圖可見,最低限價P0大於均衡價格Pe,在最低限價P0的水平,市場供給量Q2大於市場需求量Q1,市場上出現產品過剩的情況。

政府實行最低限價的目的通常是為了扶植某些行業的發展。農產品的支持價格就是西方國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實行這一政策時,政府通常收購市場上過剩的農產品。

圖29最高限價圖210最低限價·40·第二章需求與供給【專欄29】解釋價格變動的原因:一個案例西方的情人節不僅僅是一年之中最為浪漫的節日,也是一些商家大撈一把的良機,情人節一天的玫瑰銷售量占2月份銷售量的50%。近幾年來,在美國芝加哥商店,一打玫瑰的價格已由平日的8.00美元上升至情人節的19.99美元。情人節另一個暢銷貨便是糖果,這一天的糖果銷量占美國全年銷量的13%左右;然而,一包巧克力糖的價格在那天增長甚微。那麼,為什麼玫瑰價格猛漲而巧克力價格漲幅甚微?

我們可以利用供需模型對這一問題作出解釋。在圖211(a)中,平日對玫瑰的需求曲線為D2,情人節那天的需求曲線則為D1,而玫瑰的市場供給曲線是一條相對陡峭的曲線S。這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天要大量增加玫瑰的供給量就必須大幅度地提價才能使得供求均衡。情人節玫瑰價格之所以上升是因為:第一,要增加玫瑰的供給量就必須使用更多的土地種植玫瑰,這就要減少其他花卉產量;第二,在節日前大量生產玫瑰花儲存到節前運達各商店也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需求猛增引起價格大幅上漲。

圖211情人節的供給與需求相反,巧克力的供給曲線比較平坦,節日儲備大量巧克力以滿足節日需求也很容易,這樣,情人節巧克力需求增加隻會使得價格微漲。

由此可見,供給曲線形狀的差異便解釋了為什麼情人節玫瑰價格猛漲而巧克力價格漲幅甚微。

【專欄210】預測價格變化由於20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猛漲,許多人在思考能否分化對石油的依賴。到了80年代,美國東海岸的不少大學購進了許多昂貴的設備,準備迅速地從使用石油作為熱源轉化為使用天然氣。

1990年夏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世界石油價格飛漲。這些大學非常得意使用了新設備,不再使用石油而是天然氣作為熱源,並指望這一舉措為學校節省大量經費。但是,令他們震驚的是,他們並沒有省到什麼錢。當他們收到公眾服務公司賬單時,他們發現,像石油價格一樣,天然氣價格也猛漲了。這些大學的行政長官對公眾服務公司非常氣憤並指控他們搞“價格欺詐”。其理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對天然氣沒有影響。因此,沒有理由漲價。

這些大學長官對嗎?還是那些公司利用國際性的石油危機進行價格欺詐從而牟取暴利?

供需分析將使我們能夠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為什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導致石油價格飛漲?(2)為什麼天然氣價格也會隨之漲價?

·41·西方經濟學(上冊)(第2版)圖212石油、天然氣的供給和需求圖212(a)分析了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在入侵之前,石油市場的均衡為E點,均衡價格為P1和Q1。伊拉克入侵並繼續占領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科威特,導致世界範圍內對從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禁運,這必將導致供給曲線從S1變化到S2,使石油價格上漲到P2。對此沒有人會感到吃驚,也包括那些大學的長官們。

圖212(b)分析了天然氣市場。天然氣是石油的替代品。我們已經知道:某種物品(x)的替代品(y)價格上升將導致對該種物品(x)需求的增加。因此,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從D1上升到D2,天然氣價格則從P3上升到了P4。

大學長官們有一點是對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沒有影響天然氣的供給,但他們卻遺漏了一點:這次入侵影響了天然氣的需求!如果他們能夠更全麵地掌握供需理論,在他們作出購置昂貴的轉型設備之前,他們就應該能夠預測到,轉向使用天然氣所節省的能源費用並非想象得那麼大,他們也就不至於動怒,而是應該更好地使用稀缺的資金。

【專欄211】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嗎我們再來分析演唱會門票的價格。如果想聽演唱會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給不變,則門票的價格就會上升,由於演唱會舉辦方與歌手都能從高價格的門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們還會增加演唱會的場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沒有那麼多歌迷,需求減少,門票的價格必然下降,他們會減少演唱會的場次。如果歌手增加,門票的價格也會下降,演唱會的場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減少,門票的價格也會上升,演唱會的場次會減少。這就是經濟學分析的供求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