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臨潼山(1 / 3)

不知過了多久,秦瓊聽的有人叫道:“叔寶,叔寶。”睜開眼睛看時,卻是母親寧夫人,見兒子醒轉過來,焦慮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喜色,叫道:“安叔,安叔,叔寶醒了。”

在寧夫人的幫助下,秦瓊從床上坐了起來,見秦安走了進來,叫了一聲“安叔”。秦安道:“感覺好點了沒?”秦瓊咳嗽了幾下,茫然的看著二人,寧夫人道:“你啊,昏迷了好多天,我和安叔輪流守在你的床邊,片刻不敢離開,可擔心死我們了。”話語間頗含埋怨,秦安道:“那日樊虎背你回來時,渾身都是傷痕,氣息微弱的可怕。大夫診治後說,若非你平素身體強壯,縱是大羅神仙出手,也無濟於事了。”秦瓊聽了這話,心中暗叫“僥幸”。

寧夫人道:“受了傷還要逞強,孤身追蹤一百多裏,若你當真有個閃失,叫我如何向你爹交代?如何向秦家列祖交代?”秦瓊道:“娘,我是曆城的總捕頭,緝拿盜賊乃是職責所在。”寧夫人道:“你那是衝動胡來!以後無論做何事,都得量力而行!”秦瓊見母親微有怒意,連忙低聲應道:“孩兒記住了。”

秦瓊問秦安道:“安叔,那日我擒回來的賊現在怎樣了?”他不想讓家人知道他跟單衝的關係,就用了“賊”的稱呼。秦安以為他惦記著功勞,便道:“叔寶,別再惦記此事了,那賊已被救走了。”關於單衝被救之事,他也隻是道聽途說,當下簡略的對秦瓊說了。秦瓊心中竊喜,麵上卻訝道:“什麼人這麼厲害?”秦安道:“聽逃回來的官兵說,那白衣男子輕功極高,箭法更是出神入化,幾乎是箭無虛發!還有一個藍靛的漢子,手持一根棗陽槊,但是沒有出手,不知道手段如何。”秦瓊聽完,心中倏地一動,想起一個人來:“莫非是他?”

秦瓊身體底子好,又將養了些日子,便都愈可了。這日起了個早,前去縣衙點卯,卻在路上遇著了樊虎,兩人寒暄了幾句,便一起向縣衙走去。

來到縣衙門口時,隻見人頭攢動,圍了不下百人,正在看一則布告。樊虎道:“咦,今天是什麼日子,縣衙怎地如此熱鬧?”見人們指指點點,口中不斷重複著“造反”“李渾”等字眼,秦瓊道:“大家讓一讓。”分開人群,向前走去。眾人見他倆是縣裏的捕頭,紛紛向兩旁讓開。

兩人走上前去,見布告欄上貼著皇榜,上麵寫道:“今有太子楊勇犯上作亂,大逆不道,即日起廢去其太子之位,改立晉王廣為太子,昭告天下。另有罪犯李渾,企圖謀反作亂,證據確鑿,刑部令滿門抄斬,以示國法!”圍觀的人群紛紛搖頭,竊竊私語道:“這怎麼可能呢?”“一定是奸佞所為,想要陷害忠良。”一些膽小的連忙道:“不要瞎說,當心隔牆有耳。”

樊虎滿臉疑惑,叫道:“秦大哥。”見他隻“嗯”了一聲,似是心不在焉,就提高聲音道:“李渾造反啦!”秦瓊盯了他一眼,轉身向縣衙內走去,樊虎連忙跟上。秦瓊道:“聽說成公李渾忠心耿耿,為人大公無私,深得當今陛下寵愛,怎會定罪謀反,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呢?”樊虎道:“我聽人家說啊,在京城裏做官,比航船走馬都凶險,明爭暗鬥,無時無刻不在。”秦瓊歎道:“如果他們能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正事上,便是天下百姓的福氣了。”樊虎笑道:“秦大哥,如果有一天你當了大官,一定比那些人好。”秦瓊白了他一眼,道:“大白天的做什麼夢呢,趕緊進去吧,大人正等著呢。”

二人走入內堂,見張儀臣背負雙走,來回的踱步,似有什麼煩心事。秦瓊向前一步,行李道:“大人,卑職回來了。”張儀臣抬起頭來,見是秦瓊,訝道:“叔寶,你來啦,真是太好了。”滿臉愁容瞬間消散,複現出平素的恬然來。

秦瓊不明所以,問道:“大人可有事差遣卑職?”張儀臣道:“正是。近日有一幹人犯,律該充軍,要發往平陽府的潞州和澤州,本縣聽聞山西地麵不甚太平,恐怕路上有所閃失,又恰逢你這個總捕頭傷重在家,沒人能為本縣分憂,故此發愁呢。”秦樊二人一起道:“卑職願走這一遭。”張儀臣大喜,道:“兩位是本縣的左膀右臂,有兩位出馬,定然馬到功成。”分配秦瓊解往潞州,樊虎解往澤州,道:“先到長安兵部掛號,然後再解往山西,交接了人犯後,要回當地的檄文,此事切不可遺漏。”二人當堂答應了,分頭回家準備。

秦瓊回到家裏,一邊收拾行李,一邊把解差的事說了。寧夫人捧出一件皂色箭衣,道:“叔寶,這是娘剛縫好的,你帶著路上穿吧。”秦瓊道:“娘,此去不過十日路程,我很快就回來了,您不要擔心。”秦安道:“拿著吧,你長這麼大,尚是第一次出遠門,夫人擔心也是理所當然。叔寶,你過來一下,我有話對你說。”

秦瓊走到他身邊,秦安道:“叔寶,你打小在曆城長大,不曉得外麵的世界,不知道世人的複雜,所以此去務必小心謹慎,切不可感情用事。即便是路見不平,必須出手相救,也不要留下姓名,一者施恩不圖報,乃我輩俠義道之大節,二者可避免闖禍以後,被仇家打上門來,禍及家中的老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得饒人處且饒人,決不可欺人太甚,記住了嗎?”秦瓊點頭道:“多謝安叔提醒,孩兒一定銘記在心。”

次日,秦瓊和樊虎解了犯人,一共是八名,離了曆城縣,向著京城長安進發。

時值暮秋季節,西風颯颯吹來,拂在臉上甚是愜意。二人解著人犯,在路上行了多日,樊虎指著前麵大道,道:“秦大哥,前麵便是長安道,翻過那座臨潼山,再有一日腳程,便是京城長安了。”秦瓊聽到“臨潼山”三個字,忽地想起一件事來,道:“建威,昔日伍子胥身為明輔,在臨潼會上舉鼎千斤,名震天下諸侯,今日恰好路過此地,聽說山上建有一座伍祠,我想去瞻仰一番古人風采,不如你帶著犯人們先走,到臨潼關外去等我。”樊虎道:“行,你一路當心。”領著眾犯人,往關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