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剃頭匠(1 / 1)

那年的夏天,西瓜還很便宜,現在的西瓜啊,動輒一兩塊一斤,那時候小販開著三輪車走村入戶,我們村也是很難才有個掛販子來兜售,就在我家長溝西邊的岔路口,我跟我爸去看了,三毛錢一斤,這還不整一蛇皮袋,而且還能用稻子以物換物,於是我倆就回家挑了些稻子來,然後挑了兩籮筐西瓜回家。有時候還有賣蘋果的來村裏,也是可以用稻子或者麥子換的,我們把西瓜挑回家,小販那三輪車旁邊已經圍了不少買西瓜的人了。

再往後就越來越少的販子來村裏了,後幾年是有人來賣東北饅頭,我們還覺得新鮮,基本每次來都買,那個饅頭實心的而且每個都很大,吃兩個基本就飽了。一般下午的三四點,很多幹完農活的人就該餓了,這個點來上個饅頭是真滿滿的飽腹感。

唯一有個風裏雨裏常年來我們村的就是一個老頭子了,他總是騎著一輛黑色二八大杠,我是沒見過他換過別的車,有個木頭箱子一直掛在車上,我第一次見他,他就已經頭發花有些白了。那時候他來我們村上給老人家們剪頭發,自己帶著手動的剃刀和剪刀,隻要主家有些開水就好,我還沒見過有人上門給剪頭發的,所以坐在旁邊越發好奇起來。外公和他應該是老相識了,談話間約好了明年開春再來,他一看就是老手藝人了,剪頭動作幅度都恰到好處,小剪刀用的也很溜,剪得差不多了就又讓外公躺在躺椅上開始掛胡須等等,外公很安靜的閉著眼等他動手,很享受的樣子,連他說話的語氣都很和藹。後來通過外公我才知道,老剃頭匠跟他差不多大,他們認識都有三十幾年了,到2005年的時候已經有65歲了,那時候還騎車二八大杠到處幫人剪頭發呢,而且他就住在我們村西邊的一個村子,騎自行車的話,也要二十分鍾才到,後來到村小上學我才發現,就是在我上學的必經之路上。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春天都要過去了,我想他是肯定不會來了,外公卻很篤定,他肯定會來的,除非生病了。那天外麵還下著大雨,我恰好在外公家看電視,一集還沒看完,外麵就響起了敲門聲音,然後就是響起了那個有些熟悉的聲音,雨披掛在了門口的釘子上,自行車已經推了進來:老陳家裏有熱水嗎?外公已經熟絡的把凳子椅子準備好了,拎了一壺水過來:我以為這麼大的雨你不會來的呢。

“哪啊?前陣子生病了,我兒子帶我去上海看病來著,不然我早來了,最近恢複的不錯,我看馬上春天就過去了,你們這些老朋友啊我還放心不下,就趕緊出門看看,老婆子沒拉住我,哈哈哈,哎喲,小朋友也在啊。”

“公公好。”

我不知道他是熱愛他的理發事業,還是想找他的這些老朋友聊聊天,畢竟這把年紀了,錢是肯定不缺的了,即使上門服務,也隻要幾塊錢一把頭,也不知道他到底圖了個什麼。直到後來看了一部名叫《剃頭匠》的電影,好像懂,又好像沒有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