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資產配置
◎2023保險資管發展和展望報告
ESG投資占比普遍抬升
回顧2022年國內外宏觀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理財產品打破“剛兌”、低利率環境持續、權益市場投資遭遇考驗;國外美聯儲加息、發達國家CPI持續大幅上漲、大國地緣政治經濟博弈加劇、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種種因素疊加影響下,我國保險資管機構對於2023年的投資策略有怎樣的看法?與去年是否有了一些變化呢?21世紀經濟報道向多家主流保險資管機構發起調研,整理並分析發布《2023保險資管發展和展望報告》。
1.多數從業者對行業發展持樂觀態度
本次調研的受訪者均為頭部資管機構相關負責人及資深投資經理。就從業時間而言,受訪者中69.3%為從業時長為6-10年,有19.4%為從業時間長達20年以上的資深資管機構負責人\/投資經理,另外10.2%的受訪者從業時間在10-20年之間。
調研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資管機構負責人\/投資經理對保險資管行業在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或較為樂觀的態度。其中,60.3%的從業者持樂觀態度,29.5%持較為樂觀態度,僅有10.2%的受訪者表示了較為悲觀的態度。
從業者對險資行業發展的樂觀態度主要源自對我國經濟修複的信心。中國平
安首席投資官鄧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了對經濟修複的樂觀態度。在鄧斌看來,目前第一波政策紅利的效果已經顯現,接下來也將有更多提升市場信心、激發投資需求的政策出台,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也將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從整體來看,當前利率水平處於今年利率波動區間的下沿,未來,如果外部需求不出現大幅回落,在內外部經濟體的信心逐步回暖的情況下,利率中樞有望觸底反彈。
人保資產總助袁新良同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3年年初以來,中國經濟呈現出典型的溫和複蘇特征。他認為,下一階段經濟走勢有兩大關鍵影響變量:一是生產需求良性循環的構建,二是新一輪庫存周期開啟時點。疫情後經濟生產快速修複,需求恢複相對偏慢,當前經濟存在生產階段性等待需求修複的現象,良性循環構建尚需時間。同時,中國經濟當前正處去庫存末期,經濟增長將以小幅回落或繼續築底為主,新一輪庫存上行周期預計將在下半年開啟,經濟複蘇斜率有望抬升。
對未來幾年保險資管行業總體發展的態度
數據來源:21財經-2023保險資管行業現狀與未來展望調查問卷
2.投資策略:“固收+”仍為主要投資策略
從整體投資策略來看,調研數據顯示,“固收+”仍然是各大險
企的主要資產配置方向,其次是權益類投資,排名第三、第四位的投資策略則為貨幣類投資與另類投資(主要為F0F)。
在調研中,2023年有79.5%的受訪機構\/投資經理將“固收+”策略作為核心投資策略。該種投資策略的選擇與國內險資資金規模大、負債經營、久期經營的特質密不可分。“固收”投資具有收益穩定、風險較低、久期長且期限確定的特點,能夠較好地匹配險資資金偏好與期限。
相比之下,對於權益類投資策略,保險資管公司則傾向於持有較為謹慎的態度。這可能與去年以來權益市場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有關。
光大永明資產投資總監牛繼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3年的宏觀環境較2022年明顯好轉,但仍麵臨較強的不確定性,權益資產高波動的屬性很難改變。美聯儲貨幣政策對全球流動性、風險資產估值和人民幣彙率的衝擊仍將持續。美聯儲曆經去年快速加息後,今年或將迎來拐點,但加息節奏和利率終點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對權益市場容易造成階段性衝擊。
所在保險資管公司的投資策略
數據來源:21財經-2023保險資管行業現狀與未來展望調查問卷
3.高股息、高分紅的股息價值策略為保險資管首選
就權益類投資的策略而言,高股息、高分紅的股息價值策略,
風險收益特征較為穩定的量化對衝為絕大多數受訪機構所選擇。其中,選擇了高股息、高分紅的股息價值策略的受訪機構占比高達100%;同時,有71.6%的受訪機構匹配了風險收益特征較為穩定的量化對衝;此外,還有超過半數的受訪機構選擇長期股權投資與股權投資基金。
整體來看,高股息、高分紅的股息價值策略相較去年的調研結果82.61%進一步提升,對於船大難掉頭的巨無霸險資而言,多位受訪機構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險資在市場情緒或“概念”股中獲取的收益有限,小規模的投入和收益對於整體的收益率影響不大,因而險資更為注重的是資產的長期投資價值,高股息率疊加價值被低估的標的更受歡迎。
主要權益類投資策略
數據來源:21財經-2023保險資管行業現狀與未來展望調查問卷
未來幾年權益投資規模占比期望
數據來源:21財經-2023保險資管行業現狀與未來展望調查問卷
4.新能源、高端製造、生物醫藥受到最多關注
那麼哪些投資領域最受保險資管機構的關注呢?在該調研結果的統計中,新能源領域關注度不減,依舊高居榜首,是保險資管公司最為關注的投資領域;與此同時,各機構對於醫藥生物的關注度在疫情之後大幅上升,相關領域正成為新興熱門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