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妍笑哭不得,“大爺,雖說名字就隻是個代號,但您這個也太草率了吧?而且我覺得耀祖也沒啥呀,父輩叫這個的,全國多得是!”
誰知關樂山臉上竟帶著點小傲驕。
“他們隨便叫,再耀能耀哪去。我就不一樣了,據說我爺爺,我們滿人叫瑪父,他可是異姓功臣,大清要是能熬到今天,我就是襲不了爵位,至少也是個會做炸醬麵的世家子弟!”
老爺子性格真隨和,更懂得後來年輕人的自嘲和自黑。
他們邊走邊聊,很快一片熱鬧喧囂的場景,就漸漸進入了視野。
關樂山就此站住腳,抬手一指,“那就是你們要找的地方,不過我建議啊,二位姑娘,你們今兒可以先把這一片兒都轉了,但別急著買。因為這地兒它分時間段,早上五點到九點是服裝批發早市,九點之後就改零售了,你們瞧瞧這都幾點了,這會兒拿貨忒不合適!”
這個確實,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這個規矩。
喬星月手搭涼棚望去,“謝謝您,關大爺,那我們今天就先摸摸底,相中什麼了,明早再來批就是了。對了,順便問您一下,這附近有環境好點兒的招待所嗎?”
關樂山放下這手抬那手,朝來時的方向一指,“有啊,麵館前邊就有一家,跟我們就隔一條胡同。這樣,姑娘,你們先逛你們的,我回去跟招待所的人打個招呼,給你們倆留一間出來,不然等你們逛夠了
再去,晚上且得睡大街了。”
“但是可有一點,萬一你們行程有變,無論如何得到麵館來告訴我一聲,我好告訴人家甭留了。上了年紀了都要麵兒,你們可千萬別叫我做蠟啊!”
做蠟是方言,意思是辦砸了事,裏外不討好。
喬星月點頭保證,“您放心,我們一定去,晚上還打算嚐嚐您那炸醬麵呢!”
“那說定了啊,到時候我親自下廚,叫你們嚐嚐世家子弟的手藝,哈哈哈哈。”
關樂山說完就走了,筆直的腰板,有力的步伐,一點兒都不像快要六十歲的老人。
收回目光,喬星月和蔣妍一起朝熱鬧喧囂處走去。
一路上,她們經過了無數個小吃攤兒。
盡管已經快到中午了,但炸油條的、賣豆腐腦的、賣包子的、賣鍋貼的,全都還在。
再往前走,煮茶葉蛋,煮玉米,烤紅薯的味道也都飄然而至。
當然,最多的還數標致性的煎餅果子。
穿過這片小吃,前麵迎來的是各種地攤兒,專門倒賣日用品、小商品以及當時各種時髦的東西。
放在七十年代,這種行為叫做“投機倒把”。
可到了八十年代初,俏皮的京城人,給這類人群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管他們叫“倒爺”。
其實不光這裏,一到晚上圍著動物園外牆,東華門夜市以及隆福寺,到處都有他們的影子。
那他們都倒賣些什麼呢?
電子表、太陽鏡、牛仔褲等等,都是很緊俏的物資。
還有
很多腦筋活泛的人,利用出差等機會,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南粵省,還有當時還沒回歸的香江特區等地,買些廉價的電子表,肥皂等物,帶回來自己不用,專門拿到這來擺地攤兒。
東西出奇的好賣。
還有一些從海外回來的,買些免稅產品——電視機、吸塵器、電動剃須刀等家電,也拿出來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