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一般招工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20多塊錢左右,每天的工資還不到一塊錢,大廚的工資高一些也不過30多塊。這還是因為地處西安這個省會城市,如果在農村,基本上一個成年人每月的工資也不過十幾塊錢罷了。
安頓了一下,陸建國推出他那輛“飛鴿”自行車,現在雖然才7點多鍾,但飯店裏也沒什麼事了,所以陸建國也有時間帶著兒子出去逛逛。最近幾天陸建國覺得兒子有些不一樣了,不像原來一天到晚的亂鬧騰,安靜了很多,沒事的時候還拿起紙筆寫寫畫畫,自己因為成分問題沒念過幾年書,兒子喜歡學習,這讓他感覺很高興。
陸飛家的飯店在南稍門附近,坐在自行車上陸飛仔細觀察著83年的西安,相比於記憶中的後世,現在的西安顯得很落後,給陸飛一種荒涼的感覺,他們現在要去鍾樓,因為陸建國告訴陸飛,這個時間鍾樓那邊才是最熱鬧的。
從陸建國的口中,陸飛得知,這兩年說是改革開放,但其實老百姓手裏還是沒什麼錢,所以正常的也沒有多少必要性消費以外的消費。這兩年改革開放倒是國內來了許多的老外,相對於貧窮的國人來說,這些人成為了消費的主體。或許是因為西安是華夏四大古都的原因吧,這兩年老外來得格外的多。
老外來華夏除了經商之外,有什麼購買的東西呢?因為對這個時代的陌生,陸飛對此和好奇,老外總不能千裏迢迢跑到華夏買幾個玉米麵窩頭嚐鮮吧!從陸建國口中,陸飛知道了答案。
老外這個時候最熱衷購買的東西就是——工藝品,說明白點就是古董,老外買東西都沒安什麼好心思,不過別以為這個年代的老百姓就笨。你老外不是喜歡各種字畫,瓶瓶罐罐什麼的嗎?好,你喜歡咱就給你造,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嘛,那裏有需求那裏就有市場,華夏數千年,就沒缺過寫寫畫畫的人。
一邊是興致勃勃想著買點“華夏特產”,一邊是喜氣洋洋想賺點外彙收入。至於誰占便宜誰吃虧,這東西就說不準了。
之所以陸建國晚上出來玩會帶著陸飛去鍾樓,就是因為鍾樓附近是這些出售“華夏特產”的人們的一個集中點。現在這個年代,專業幹古玩這一行的人,不是說沒有,但事實上確實很少,大部分人還是有著正常的工作,到晚上吃飯之後跑來這裏練攤,兜售一些或自我加工,或跑到村子裏專門收購來的古玩字畫藝術品。
南稍門離鍾樓並不算遠,坐著自行車,一路上聽著父親的講解,陸飛和父親很快來到了鍾樓。遠遠看過去,鍾樓兩邊的廣場上已經有很多人擺著簡單的小攤位在哪裏叫賣了,看上去很熱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