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五香茶葉蛋(1 / 2)

第二天,張魚沒什麼事,就在家裏收拾了一下房子。

要結婚了,總得有點新氣象,雖然這個茅草頂的老房子又矮又小又破,好歹也是一個窩。張魚買了一些茅草,把房頂修葺了一下。又把自己睡的那間房進行了一番整理,準備暫且把這裏當做洞房。婚後得想辦法多賺點錢,買一座院子給母親和媳婦住。

下午,張魚又去了一趟街上,回來時手裏拿著一些雞蛋,一包散茶葉,還有一些八角、桂皮、花椒等佐料。

明天要去建康城縣尉劉德明家,第一次登門,張魚尋思著該帶點不一樣的禮物。

當晚,張魚早早吃完晚飯後,又練開始練功。如今他不僅把歸元針針法熟記於心,還把另一套專門治療疑難雜症的金羽流明針,也練得熟練了。有了這兩套針法傍身,張魚自信能夠應付日常遇到的各種病症,自己應該算是一個醫術不錯的醫生了。

翌日,早飯後。

張魚提著昨天買的雞蛋、茶葉和一堆佐料出了門,往北向建康城走去。

沿著官道走七八裏路,就來到了長幹橋,長幹橋是外秦淮河上的一座橋,正對著建康城南門。

張魚從南門進了建康城。

這建康城不愧是除臨安城外,南宋第二繁華的城市,有著“國家之根本在東南,東南之根本在建康”之說。

江寧縣縣衙在建康城北部,張魚從南門踏上鎮淮橋,沿著禦街一路往北走去。沿途是一座座氣派的樓閣建築,飛角重簷,甚是好看。街道兩側,開滿了各式各樣的鋪子,尤其是秦淮河兩岸,各種勾欄瓦肆和商鋪林立,行人穿梭如織。

過了虹橋,就是行宮,這是皇帝在建康府的辦公居住場所,也是建康府最氣派的建築,完全按照皇宮的規製來建設。雖然皇帝趙構幾年都不來一次,但這裏常年有一批官員、太監、宮人、守衛等駐守。

從行宮西側穿過,再往前走一段路,張魚終於來到了江寧縣衙。這江寧縣衙有些滑稽,實際上已經建在了上元縣的土地上。

在建康城,這個小縣衙雖然算不上最氣派的建築,但是官府的威嚴還是有的,正門樓的牌匾上寫著“江寧縣”三個大字。

經過守門衙役的通報後,張魚得以進入縣衙,縣衙中軸線上的三進院子歸縣令使用,第一進是審案子的大堂,第二進用於議事、辦公、會客。第三進是縣令家眷居住。

中軸線之外的東軸線和西軸線,歸縣丞和縣尉使用。東軸線是縣丞署,西軸線是縣尉署。

張魚走進縣尉署的第三進院子,劉老爺子正坐在院子裏逗鳥玩。看到張魚到來,很是高興。

張魚把手裏拿著的雞蛋、茶葉還有花椒、八角等一堆佐料遞給旁邊一個小丫鬟:

“這些東西,麻煩拿到廚房去。”

小丫鬟接過東西,掃了一眼,撇了撇嘴。

幾個雞蛋,一點花椒大料也當成禮物,送給縣尉大人家。一看就是來蹭吃蹭喝的鄉下窮親戚。

劉老爺子倒沒有在乎這些,鄉下人本來就不寬裕,帶點東西表示一下心意就行。他是喊張魚來治病的,不為收禮物。

縣尉劉德明並不在,帶人出去公幹了。張魚陪劉老爺子說了會話,就跑進了廚房。

先把十幾個雞蛋放進水裏煮熟撈出,又找了個瓦罐裝上水,把茶葉以及八角、花椒、陳皮等佐料一股腦放進去煮開。期間,在蛋殼敲出一些細小裂紋。等水開了,加點鹽和少許醬油,把雞蛋放進去,告訴小丫鬟用小火慢慢煨著。

做完這些,張魚又來到前廳給劉老爺子搭了脈。果然如張魚猜測那樣,這老頭沒什麼疑難雜症,就是年紀大了膝關節有點毛病,走路時會有點不太舒服,遇到刮風下雨天會疼。

張魚拿出銀針給他紮了幾針,讓老頭下來走兩步。

老爺子在房內地上走了幾步,滿心歡喜,他這兩條腿跟以前比確實舒爽了很多,走路時關節處不再隱隱作痛,而且似乎雙腿充滿了能量,又找到了二十年前那種龍精虎猛的感覺。

“哎呀呀,張公子果真是神醫呐,老朽這雙腿吃了多年的藥不見效果,神醫幾針下去就完全好了。”

劉老爺子對張魚的醫術讚不絕口。

“老爺子謬讚,愧不敢當。您就叫我張魚吧。”

看看時間也該差不多了,張魚來到廚房,告訴小丫鬟瓦罐裏的雞蛋可以出鍋了。

小丫鬟揭開蓋子,一聲尖叫。

這都是啥呀,瓦罐裏黑乎乎一片,雞蛋也是黑不溜秋的,看著就反胃。

張魚卻笑嗬嗬地把雞蛋一個個撈了出來,裝在碟子裏端到了劉老爺子麵前:

“老爺子,知道您愛吃雞蛋,來嚐嚐我這茶葉蛋味道咋樣?”

劉老爺子初看張魚端出這盤黑乎乎的雞蛋,也認為是張魚煮蛋失敗的作品,又聽張魚說是茶葉蛋,這名字倒是稀奇。於是,拿起一個剝掉皮,咬了一口。

就這一口,老頭愛上了這個味道。

也不顧燙,把手裏剩下的大半個雞蛋,一股腦塞進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