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屠戶那天雖然沒去參加張魚的婚禮,但也聽街坊們說了,張魚已經今非昔比,不僅攀上了縣尉的關係,還跟杜閻王成了拜把子兄弟。
如今的張魚,是吃得起豬肉的。如今的張魚,也是他惹不起的。想想那天自己還提著殺豬刀,把張魚追的滿鎮子跑,朱屠戶心裏有些突突。
張魚也沒搭話,來到朱屠戶的肉鋪前,在肉案板前左瞅瞅右看看,看到了被丟在旁邊的一堆粉紅色的東西,上麵掛著些白白的油脂。
張魚一指這些東西:
“這些我都要了。”
朱屠戶噗嗤一聲笑了:
“張大郎啊張大郎,人人都說你發達了,有了銀子還這麼小氣,買這些人家不要的豬胰吃。”
“我有銀子我樂意,你管得著嗎?”
張魚也懶得跟他解釋,付了錢拿著豬胰回家。
回家後,張魚把豬胰上麵的白色油脂切下來,把豬胰洗淨切碎加入紫蘇葉一起磨成糊狀。把切下來的油脂熬成油,和著一些草木灰一起加入糊糊裏。
攪拌均勻後,做成了幾塊跟後世的肥皂形狀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黑方塊。
這就是肥皂了,待曬幹後就可以用來洗臉洗手洗澡洗衣服。
不過,張魚沒叫它肥皂,而是起名紫蘇皂。
張魚先把紫蘇水和紫蘇皂拿給大肥等人使用,反饋回來的結果讓張魚很滿意,也更有信心了。
趁著現在不用去急遞鋪當差,張魚決定要把這紫蘇水和紫蘇皂,打造成一種產業,成為自己在大宋朝掘得的第一桶金。
張魚找來幾個小竹筒,在裏麵裝滿紫蘇水,又剪了一片紙,寫上“紫蘇水”三個字貼到竹筒上。接著,將幾塊紫蘇皂用油紙包起來,紙上寫著“紫蘇皂”。
又寫了一個單子,給了大肥一些銀子,讓他去準備更多原料,以便製作更多紫蘇水和紫蘇皂。
大肥拿著銀子沒有動,一臉奇怪的看著張魚:
“大郎為何要在竹筒上寫字,準備拿去哪裏?”
“拿去賣錢。”
張魚隨口回答。
大肥一聽來了興趣:
“大郎準備賣幾個銅板?”
“幾個銅板?一兩銀子一竹筒!”
“大郎,這銀子來的不容易,要不咱不做這紫蘇水了吧?”
大肥根本不相信這一小竹筒水能賣一兩銀子,雖然這紫蘇水確實比皂角和草木灰好用,但要拿一兩銀子來買,除非是皇帝老兒還差不多。
要知道,在當時一兩銀子差不多是兩貫銅錢,南宋一貫銅錢是850枚,算下來一兩銀子能買近200斤大米,或者20多斤豬肉。普通人家誰會舍得花一兩銀子買一瓶洗發水?
張魚雖然最近突然有錢了,但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大肥不想看著好兄弟頭腦發熱打了水漂。
“敢不敢打個賭,我不僅能賣上一兩銀子,到時還很多人還會追著我求著要買。”
“不賭,不賭,你張大郎最近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要是在以前,大肥肯定會跟張魚打這個賭,現在他卻不想賭了,眼看好兄弟被金錢衝昏了頭腦,他得拉一把,而不是煽風點火。
張魚明白的大肥的意思,知道大肥一時還無法接受這麼大的反差。他也不再跟大肥爭論,反正很快現實會給大肥一記敲打。
帶著東西,張魚來到了建康城。
杜二苟已經帶人等在南門旁邊的朱雀街,這裏緊靠秦淮河,是建康城最繁華的地方,河兩岸店鋪鱗次櫛比,建康城內幾家有名的胭脂鋪、首飾鋪、成衣店等,也集中在這裏。因此,成為建康城達官貴人家的太太們,逛街購物首選之地。
張魚早就讓杜二苟打聽到,建康府府尹夏正德的夫人,平時經常會到朱雀街來閑逛。今天,應該也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