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二苟看到了,也想掏個什麼塞給小姑娘,什麼都沒掏出來,隻能在小姑娘離開後打趣楚若嬋:
“楚丫頭,你們紅顏會不會看上了這一老一小,準備吸納入會吧?”
楚若嬋鳳眼圓睜,惡狠狠地威脅著杜二苟:
“二狗子,你再敢跟師姑沒大沒小,我就嫁給你……”
事情沒有什麼頭緒,張魚決定還是要去見一見烏江縣的知縣。
何況自己這趟北上,也算是公差,理應到烏江縣縣衙去拜見一下這位知縣大老爺。
由於杜二苟和楚若嬋都不是公門中人,張魚帶了李現一同前往。
知縣王承雲是一個典型的古代知識分子,年齡比張魚大不了幾歲。可能由於進入官場的時間還不長,張魚在他身上沒見到多少宋代官場中人那種高傲虛偽和圓滑。
對於張魚這個比自己低一品的巡轄使,王承雲還是相當客氣的,不僅在縣衙後堂正廳接見了張魚和李現,言談中也比較謙遜。
“兩位從安定富庶的江南之地,來到偏遠的戰亂之地,不知有何公幹?”
張魚聞言,站起來向王承雲拱了拱手,回答道:
“不敢有瞞大人,下官一行是因流民之事來到貴縣。”
張魚告訴知縣王承雲:
“半月前,有數萬流民渡江到了建康府,建康府在安置這些流民時發現其中有部分流民感染了瘟疫,後經查問這些流民很可能在到達建康府的途中,就已經感染瘟疫,且有一些人因此死在途中。下官這才來到烏江,想把流民有瘟疫之事告知貴縣。”
聽說流民有瘟疫,王承雲並沒有顯得太意外,而是抬手示意張魚坐下後,緩緩說道:
“這就是了,之前縣裏郎中也去江堤上看過病人,說是這些人所患疾病有些古怪,隻是沒敢確認是瘟疫。聽了張大人所言,看來是瘟疫無疑了。”
說到這裏,王承雲站起來對張魚拱手施禮:
“張大人既然從建康城逆江而上,想必對瘟疫之事胸有成竹,還望救我烏江百姓於水火。”
從見麵至今,張魚對於這個進士出身的吳江縣令王承雲,一直有著不錯的印象。
此人沒有官場上的圓滑,又心中有百姓,至少目前看不算是個昏官。因此,張魚也不藏著掖著:
“下官在建康城的確參與了對患有瘟疫流民的安置和治療,下官也略懂一些治療之術,因此靖王妃和府尹大人才派下官,來烏江縣協助貴縣。”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那就仰仗張巡轄了。”
“知縣大人客氣,守好烏江縣也是在保衛建康城,從此刻起咱們共進退。”
既然初次見麵就談的這麼和諧愉快,雙方幹脆就直接開始研究如何安置、治療感染瘟疫的流民。
好在青壯年流民被抓壯丁之事,間接減小了瘟疫擴散,剩下的老弱婦女都在河堤上等待被抓流民回來,暫時沒有渡江也沒有到處亂跑。
張魚把在建康城的一套做法說了出來,王承雲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按照張魚的意思去部署。
“來人,去把黃押司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