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以禮,人報以忠(1 / 1)

使人以禮,人報以忠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八佾第三》

怎樣處理上下級關係,這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於是,魯定公問孔子:“國君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國君,各應該怎樣去做呢?”孔子是這樣回答他的——“國君使用臣子應該按照禮節,臣子侍奉國君應該忠心耿耿。”

孔子的解答方案,是要求雙方都要有自律精神,這種“禮”和“忠”的雙向倫理關係,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依然有重要的啟發。我們常聽到一些人抱怨別人“不夠意思”,其實他首先應當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能夠換取對方“夠意思”的禮節;同樣地,反過來也應當如此。俗話說以心換心,即使是上下級關係,也要“使人以禮”,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換來對方的忠誠效勞。

【案情陳列】

日本企業的很多管理者都十分重視“使人以禮”。

20世紀50年代末,八佰伴擬貸款2000萬日元為員工蓋宿舍樓,銀行以員工建房不能創效益為由一口回絕。

但是和田夫婦以愛護員工、員工才能努力為八佰伴創利的理由說服銀行,終於建起了當時日本第一流的員工宿舍。

那些遠離父母過集體生活的單身員工,吃飯愛湊合,和田加津總像慈母一樣,每周親自製定菜譜,為員工做出香

噴可口的飯菜。

在婚姻上,她也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他們。她先後為97名員工做媒,其中有一大半雙職工都是八佰伴員工。

5月份第二個周日是“母親節”,和田加津想:遠離父母、生活在員工宿舍的年輕人,夜裏一個人鑽進被窩時,一定十分懷念、留戀父母。於是,她專門為單身員工的父母準備了鴛鴦筷和裝筷匣。當員工家長在“母親節”收到孩子寄來的禮物後,不僅給他們的孩子,也給公司發信感謝。一些員工邊哭邊說:“父母高興極了!我知道了,孝敬父母,父母雖然高興,但是隻有讓父母高興,做子女的才最高興。”

為了加強對員工的教育,除每天班前會之外,每月還定時進行一次實務教育。實務教育中的精神教育包括創業精神、忠孝精神、奉獻精神等。和田加津清楚孝敬父母是與別人和睦相處的基礎,把對父母的誠心變成服從上司的領導。正因為能孝敬父母,所以能尊敬上司。所以她總是教育員工要尊重、熱愛自己的父母。

日本三多利公司董事長島井信治郎對員工要求十分嚴格,部下們都十分敬畏他,但私下裏他對部下的嗬護,卻像一個充滿慈愛的父親一樣。有一次,島井無意中聽到店員抱怨說:“我們的房間裏有臭蟲,害得我們睡不好覺!”於是夜半時分,店裏員工都睡著後,他悄悄地拿著蠟燭

,從房間柱子的裂縫裏以及櫃子間的空隙中抓臭蟲。公司一名員工的父親去世,他帶著公司同人前去致意,並親自在簽到處向前來拜祭的人一一磕頭。事後這名員工回憶說:“當時我感動不已,從那時起我就下定了決心,為了老板,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妙語新悟】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雙向互動在人際關係中是多麼重要。事實上,如果管理者過於冷漠,就極有可能令下屬寒心而喪失工作熱情,那樣,也不可能共同創造出令雙方都滿意的業績來。

從細微處入手,以禮馭下,既方便又有效,還可以體現出管理者對於下屬的關心。實際上,真正能夠取得重大突破、做出非凡業績的下屬,畢竟隻是屬於少數。而且,即使對這些少數而言,他們也不是總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更普遍的情況是,大家每天都在那裏默默無聞地工作,而這種工作彙合起來後,便共同成就了管理者的事業。

因此,管理者要注意從細微處著手,多關心、愛護、體貼、理解下屬的每一項工作、每一點小小的進步。這樣做,是加深管理者與下屬之間心理聯絡的有效途徑。比如,下屬滿懷心事,未必是因為工作不如意或身體不適,有可能是被外在因素影響的。例如至親的病故、家庭糾紛、經濟陷於困境、愛情問題等,都會使一個人的心情波動

。作為管理者,應予以體諒,並就下屬某方麵的良好表現加以讚賞,使他覺得自己的遭遇並非那麼糟。

所以,凡是卓越的管理者,都是善於以禮用人,使下屬感到自己受到了上級的重視與關愛,感受到心靈的溫暖,因而願意踏實工作、盡己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