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賢舉能,任人唯賢(1 / 1)

選賢舉能,任人唯賢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論語·為政第二》

魯哀公問道:“怎樣做事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出來,放在邪曲狂妄的人位置之上,百姓就服從了;若是把邪曲狂妄的人提拔出來,放在正直的人位置之上,百姓就會不服從。”

喜歡正直的人,憎惡奸邪的人,是人情所向。“選賢任能”、“任人唯賢”,並放對位置,無論是一國之君還是具體單位的領導者、管理者,似乎個個都明白,但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到了那個權位的時候,實行起來卻難講了。

所以,管理者必須有明辨是非的眼光和正直無私的心懷。否則,一旦出現“親小人遠賢者”的情形,不但會使局勢危險,也會陷人民群眾於苦難之中。

【案情陳列】

唐玄宗李隆基初登大寶之時,曾勵精圖治,他嚴格遵守太宗皇帝李世民“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的定國之策。在用人這個關鍵問題上,他亦是將“用廉不用貪,選用德才兼備者而以德為先”作為唯一標準。這種情況下,他先後選拔出姚崇、張說、張九齡等一班德才兼備之人為宰輔大臣。然後以他為主,以這幾位大臣為輔,嚴格考核文武官員及地方官吏,大整吏治,絕不馬虎

一次,他將吏部剛剛選定的數十個縣郡官吏全部召進宮中,當麵考核,並當場篩掉四十餘名不合格者,就連負責選吏的兩位吏部大員也受到嚴厲處分,被貶職外調。

另外,李隆基對於官員貪腐也深惡痛絕,一經發現,絕不姑息,即便是心腹重臣也不例外。宰相姚崇在擁立和輔助玄宗方麵居功至偉,為官又極其清廉,李隆基對他甚為信任倚重。但姚崇晚年對於兩個兒子有些放任自流,他的兒子在社會上交了很多朋友,收了很多贈禮,而姚崇又為一個因受賄獲罪的下屬說情,於是李隆基便準許姚崇辭去宰相之職,並對受賄者嚴罰不誤。

正是由於李隆基善於選人用人,又能以身作則,勵精圖治,於是創造出一個空前繁榮、安定的盛世,中國亦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

然而,晚年的李隆基卻越發昏庸起來。他專寵楊貴妃,任人唯親,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市井屠夫楊國忠先後為相,二人結黨營私,貪贓枉法、陷害忠良,弄得朝堂之上烏煙瘴氣。他遠君子而親小人,於是小人紛紛登場,酷吏吉溫與李林甫、高力士、楊國忠、安祿山相勾結,壞事幹盡,而他卻置若罔聞。斂財高手王珙之流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供玄宗揮霍,因而官運亨通,身兼二十餘職……

他重用安祿山,不設防範,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李隆基逃離都城長安,向

四川境內奔去,行至馬嵬坡,三軍不前,極力要求處死禍國殃民的佞臣楊國忠,李隆基沒有辦法,於是楊國忠被亂刀砍死,但三軍仍不前行,要求處死楊貴妃。李隆基縱有千般不舍,也隻能忍痛割愛,賜楊貴妃自縊而死。強盛的大唐王朝經曆這一暴亂以後,由盛至衰,從此一蹶不振。

【妙語新悟】

毋庸置疑,人才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而管理的關鍵也就在於怎樣去用人。倘若管理者手下有人、善用人、能夠用對人,那麼企業也就有了一切;若管理者不會用人,甚至將奸佞之徒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那麼企業就會失去很多利益。關於這一點,唐玄宗李隆基已經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教材。

是否愛惜人才、重用人才,是衡量一個管理者是否具有基本管理素養的重要標準。而這一點,往往通過管理者身邊之人就可以看出來。因為,管理者“用一個好人,別的好人就都來了;用一個壞人,別的壞人也跟著來了(唐太宗李世民語)”,所以,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是“親君子遠小人”的。

管理者隻有做到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激發下屬的才能,團隊上下才能齊心協力,去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