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成於勤,多勞多得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論語·述而第七》
在人剛開始麵對自己的人生時,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對某個目標的追求,必然要有一個需要強迫自己適應的階段。但隻要能把勤奮上進變成習慣和常態,進而找到追求的樂趣,整個過程和豐碩的結果都會讓人從內心裏感到快樂滿足。一旦沉浸於自己所喜歡的事情中,人們同時也不會對時光的飛速流逝感到遺憾和戀戀不舍。這是一條通向成功的必然途徑,同時也是獲得精神愉悅和滿足的源泉。
孔子就是如此,他發憤時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就忘記了憂愁,甚至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他對於學習的這種態度,是很值得職場人士借鑒的。
倘若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像孔子求學那樣,不遺餘力甚至廢寢忘食,那麼他一定能夠做出出色的成績。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僅做好本職工作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要想快速地提升自我,你就要記住——每天再多做一點事。
誠然,你沒有義務去做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你要選擇自願去做,這是驅策自己快速前進的動力。率先主動是一種極為珍貴、備受看重的素養,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無論你是管理者
還是普通職員,是億萬富豪還是平頭百姓,每天多做一點,你的機會就會更多一點。
每天多做一點,也許會占用你的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需要。
【案情陳列】
對詹姆斯·波帕爾一生影響深遠的一次職務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師走進來問他,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手頭有些工作必須當天完成。
詹姆斯·波帕爾告訴他,公司所有速記員都去觀看球賽了,如果晚來5分鍾,自己也會走。但詹姆斯·波帕爾同時表示自己願意留下來幫助他,因為“球賽隨時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須在當天完成”。
做完工作後,律師問詹姆斯·波帕爾應該付他多少錢。詹姆斯·波帕爾開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約800美元吧。如果是別人的工作,我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律師笑了笑,向詹姆斯·波帕爾表示謝意。
詹姆斯·波帕爾的回答不過是一個玩笑,並沒有真正想得到800美元。但出乎詹姆斯·波帕爾意料,那位律師竟然真的這樣做了。6個月之後,在詹姆斯·波帕爾已將此事忘到了九霄雲外時,律師卻找到了詹姆斯·波帕爾,交給他800美元,並且邀請詹姆斯·波帕爾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現在高出800多美元。
一個周六的下午,詹姆斯·波帕爾放
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一點事情,最初的動機不過是出於樂於助人的願望,而不是金錢上的考慮。詹姆斯·波帕爾並沒有責任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幫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種特權,一種有益的特權,它不僅為自己增加了8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一項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
【妙語新悟】
每天多做一點,初衷也許並非為了獲得報酬,但往往獲得得更多。
要想成為一名成功者,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既要學習專業知識,也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麵,一些看似無關的知識往往會對未來起巨大作用。而“每天多做一點”則能夠給你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
我們不應再有“我必須為老板做什麼”的想法,而應多想想“我能為老板做些什麼”。一般人認為,忠實可靠、盡職盡責完成分配的任務就可以了,但這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做得更多更好。一開始我們也許從事秘書、會計和出納之類的事務性工作,難道我們要在這樣的職位上做一輩子嗎?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需要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來培養自己的能力,引起人們的關注。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也許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回報
,也不要氣餒,應該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點。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回報是晉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報也可能來自他人,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做一點分外工作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多學會一種技能,多熟悉一種業務,對你是有利無害的。同時這樣做又能引起老板對你的關注,何樂而不為呢?